李洋、梁绍巍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4)
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当行驶到路桥相接段时,经常会出现跳车现象,尤其是乡镇公路,影响行车舒适性,严重的甚至影响行车安全。对于出现跳车的路段,常见路面出现凹陷,纵坡局部陡变,引起车辆颠簸跳跃,究其原因均是由于路桥相接段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
桥头搭板在许多情况下为简单实用且有效地治理桥头跳车的办法[1]。台后沉降难以避免,为降低和减少桥台填土工后沉降对行车带来的影响,保证桥台和路基很好地连接,而设置了搭板。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搭板的布置型式多样,行业之间未形成统一标准。目前常见的布置型式主要从坡度和埋置深度的角度来划分,有如下几种。
按照搭板自身坡度的不同,主要分为平置和斜置两种不同的型式[2]。
1.1.1 平置式搭板
道路设计坡与道路设计纵坡保持一致,搭板一端搁置于台背牛腿上或背墙顶面,搭板顶面仅设有路面铺装层,平置式搭板如图1所示。
图1 平置式搭板示意
1.1.2 斜置式搭板
搭板末端设置于路面基层以下或路面面层和基层之间。常见于柔性路面结构,通过搭板斜置提供从刚性桥面到柔性路堤的行车过度,斜置式搭板如图2所示。
图2 斜置式搭板示意
按照搭板设置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布置型式[3]。
1.2.1 高置式搭板
搭板顶面与桥台背墙顶同高,搭板顶面仅设有路面铺装层,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搭板布置型式,高置式搭板如图3所示。
图3 高置式搭板示意
1.2.2 中置式搭板
搭板末端位于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常见于路面铺装为沥青混凝土的情况,中置式搭板如图4所示。
图4 中置式搭板示意
1.2.3 低置式搭板
搭板顶面在路面基层之下。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可采用低置式。低置式搭板可实现桥头段路面和常规段路面连续摊铺施工。低置式搭板如图5所示。
图5 低置式搭板示意
当前搭板设计主要有两种理论,即简支梁理论和弹性地基梁理论。
搭板的计算模型按照一端支承于台背耳墙,另一端支承于枕梁上的简支梁考虑,搭板的计算长度取实际搭板长度的α 倍,考虑到搭板本身所占工程费用不高,但是对于行车舒适性影响很大,建议计算长度按实际长度计取。简支梁受力模型如图6所示。
图6 简支梁受力模型
在实际中,搭板底部路面基层对搭板存在支承作用,设计时完全按照简支梁或(板)进行计算,会使搭板的刚度过大,形成二次跳车[4]。根据实际使用调查,桥头搭板近台端容易发生脱空,脱空范围占搭板长度的30%~50%。
搭板与桥台连接处简支,考虑部分脱空和路面基层对搭板的支承作用,进行搭板配筋设计,弹性地基梁的受力模型如图7所示。
图7 弹性地基梁受力模型
桥头搭板按局部构件设计,汽车荷载考虑城-A级车辆荷载,针对两种计算理论,按截面最大弯矩控制搭板承载能力设计,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控制搭板裂缝。以8m 长搭板为例,混凝土标号C35,单位宽度取1m,裂缝宽度按0.2mm 控制,针对不同板厚,主要设计结果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搭板控制配筋设计对比
结合规范规定和实际应用经验总结,搭板的尺寸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规范规定:搭板长度不宜小于5m;当台背填土高度不小于5m 时,搭板最小长度8m。搭板厚度不宜小于0.25m;当搭板长度不小于6m 时,搭板最小厚度0.3m。
确定搭板长度,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搭板的工后沉降坡差应小于容许值;
第二,搭板长度应大于台后土体破坏棱体的长度;
第三,保证搭板长度稍大于台后填土缺口的上口宽度;
第四,规范按简支板的方法计算搭板厚度,确定搭板厚度一般为长度的1/16~1/24。
规范规定:搭板最小宽度不应小于车道宽度,实践中一般将宽度做到两侧与路缘石边缘平齐,并用柔性材料隔离。
搭板宽度影响因素较少,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当车轮直接压在搭板纵向边缘时,对搭板受力是不利的,因此搭板宜做宽;
第二,保证搭板单边支撑在桥台上,另外三边支撑在弹性地基上的约束条件不变;
第三,为避免车道范围内因搭板宽度不足造成沉降差异,影响行车安全,要求搭板宽度不应小于行车道宽度。
第一,早期道路横断面宽度有限,考虑到设计与施工的方便以及增强搭板的整体刚度,桥头搭板常整块布置;
第二,使用过程中发现,当搭板下出现脱空时,容易出现断板,整板维修更换不便;
第三,推荐分块布置,考虑与行车道宽度和硬路肩宽度匹配,横向用粗钢筋连接;
第四,参考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按车道线设置纵向接缝,接缝间距(即板宽)可考虑车道和路缘带宽度确定,宜在3.0~4.5m 范围内[5];
第五,一般情况,对于车行道(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下应设置搭板,人群荷载数值小,人行道下不设置搭板。
一直以来,搭板与桥台均采用锚筋作为连接,锚筋的设置方式有竖直和水平两种。结合《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 3310—2019)中关于桥台构造示例,如图8所示,建议锚筋的设置方式采用水平布置,抵抗搭板尾端下沉造成的滑移,锚筋直径22~25mm,横向间距60~80cm[6]。
图8 规范桥台构造示例
关于是否设置枕梁,一直存在不同意见。设置枕梁,则搭板的受力应按照简支梁模式考虑,容易造成搭板刚度过大。同时枕梁处反力集中,局部应力过大,进而引起设置枕梁的搭板造价偏大。因此,不推荐设置枕梁。
对于横向分块的多车道搭板,应设置纵向接缝,缝宽2cm;参考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在板厚中部设计直径为16mm 的螺纹钢筋作为拉杆,长80cm,间距60~80cm。
首先,从搭板的主要功能出发,总结现状搭板的主要布置型式,并比较了不用搭板设计理论的结构配筋设计。
其次,推荐搭板采用低置式,路基压实完成后施工搭板,方便路面结构整体摊铺。
再次,搭板底面设置2cm 厚油毛毡作为底模,保证搭板混凝土施工质量。
最后,结合规范尺寸规定及构造细节要求,推荐的搭板构造型式如图9所示。
图9 推荐搭板构造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