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运动强度是合理安排学校体育活动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三种相对简便和准确的学生运动强度评估方法,供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关键词:运动强度;学校体育;测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9-0027-02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然而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资料,我国儿童青少年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的比例仅有22.7%。与此同时,我国青少年的心肺机能及力量、耐力素质均持续下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2018年8月13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组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评估报告(2017年)》以百分制的形式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健身行为进行评分,其中身体活动水平的得分仅为11.4,指出学校体育需要从“有体育活动”向“有效体育活动”转变,即要提升体育活动时间中中高强度活动(MVPA)时间的比例。因此,准确判断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强度,进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是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介绍三种可供体育教师使用的评估体育活动运动强度的方法。
一、心率监测法
心率是反映由运动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反应(心率变化)的一个指标,由于在一定范围内心率与运动强度存在线性关系,故心率监测被用作运动强度的评价方法之一。
1.测量方法
心率的主要测量方法有传统的指触法和近年来逐渐发展的团队心率遥测法。指触法的测量方法是,于每项运动后的即刻,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学生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测量10秒的脉搏,将10秒的脉搏乘以6即为1分钟的心率,以此心率代表刚刚结束的运动心率。
遥测心率法通过可穿戴设备(如心率表、运动手环)采集人体的生物信号获得即时的心率数据,并将心率数据实时传输到接收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对运动强度的实时监测。早期的心率遥测仅针对个人,近年来发展的团队心率遥测法可同时测量多个受试者运动中的实时心率(图1)。随着可穿戴设备(如运动手环)的普及,团队心率遥测法逐渐实现可以应用于学生体育运动强度的监测。
2.评价方法
以心率评价学生体育运动强度,通常以目标心率或心率指数作为标准。根据我国原卫生部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目标心率应在120~200次/分钟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学者对儿童青少年运动强度的心率标准有着不同的划分:心率大于140次/分钟为中等强度运动,心率大于160次/分钟代表高强度运动[1]。
心率指数是评价学生运动强度的另一方法,需要测量学生在运动开始前的安静心率,以及运动时的心率,心率指数=运动时的心率/运动前的安静心率;心率指数≥1.5为中等强度运动,心率指数≥1.8为大强度运动[2]。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心率可能受到多種运动以外因素(如紧张、情绪变化、饮食、体质水平、湿度和外界温度等)的影响,故运动前测得的心率不一定能够代表安静心率水平,因此以心率指数评价运动强度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形式,再进一步估算其运动强度的方法。体育运动领域最常用的直接观察工具为SOFIT观察记录表(system for observing fitness instruction time),该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美国SPARK体育课程的评价[3]。
1.测量方法
SOFIT将学生的身体活动编码为五个类别:1躺,2坐,3站,4步行,5更高强度的运动;其中4代表中等强度运动,5代表高强度运动[4]。体育活动开始前,选定一名目标学生戴上袖标或穿上背心作为标识,并记录学生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运动开始后,观察者首先写下开始观察的时间,在10秒的观察时段内观察目标学生身体活动,在接下来的10秒记录时段内填写观察表(表1),记录目标学生身体活动所属的类别,如此循环直到体育活动结束[5]。为便于记录,以12次完整的观察加记录为一个观察小节,每小节为4分钟。观察记录结束后,统计各类别身体活动的频数。
2. 评价方法
由于SOFIT观察记录表中类别4及类别5的运动分别对应中等强度及高强度运动,而类别4及类别5的总和代表MVPA,基于类别4和5的总频数,可以分别计算MVPA时间及MVPA时间在该运动时段的占比(MVPA%):
MVPA时间=类别4和5的总频数/3
MVPA%=类别4和5的总频数/总观察时段数×100%
以一段总长为40分钟的体育活动时段为例,该时段包含10个观察小节,总计120个观察时段。若类别4和5的总频数为78,则MVPA时间=78/3=26分钟;MVPA%=78/120×100%=65%,即该40分钟的体育活动里目标学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为26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占总活动时间的65%。
三、量表法
直接观察法每次能够观测的学生数量有限,学生(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以指触法自我测量心率存在准确性的问题,而团队心率遥测法的设备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故直观易懂的量表法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学生运动强度的自我监测。其中儿童OMNI量表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建立,形式上易于为儿童理解,且在不同性别和种族儿童间的应用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1.测量方法
在运动开始前向学生出示图2的量表,并向学生解释其含义:量表以0~10的数字来代表运动的主观感受的疲劳程度,0代表一点也不累,2代表有一点累,4代表有些累,6代表累,8代表很累,10代表非常非常累,以此类推。学生可在0~10之间选择任意能代表自己当时感受的数字,并可以相应的图片作参考。在运动时段内每项运动结束后,立即向学生出示OMNI量表,请学生指出最能代表自己整体感受的数字,并由教师记录(也可由学生自己进行记录)。
2.评价方法
一般认为,儿童OMNI量表评分为4即达到中等強度运动,评分为6大约为高强度运动。记录特定体育活动时段内各项运动的持续时间及OMNI量表评分,即可评估该体育活动时段的运动强度情况。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三种可供一线体育工作者使用的相对简便和准确的学生运动强度评估方法,其中心率监测法较早被应用,其对运动强度的评估较为准确,且随着团队遥测心率的慢慢普及,能够实现对运动强度的实时、多人监测,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学生运动强度的评估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甚至优于心率监测法,但最大的缺点是比较耗费人力,不适用于学生群体运动强度的监测,可考虑应用于对测量准确性要求较高的教学科研活动中;量表法虽然准确性不如心率监测法和直接观察法,但其优势在于成本低廉、直观易懂,可用于学生群体运动强度的监测,也可用于运动强度的设定。在实际工作中,体育工作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区别使用,为学生安排强度负荷合理的体育活动,以切实增加学生的有效体育活动时间。
参考文献:
[1]Armstrong, N. and J.R. Welsman, The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of European youth with reference to methods of assessment[J]. Sports Med, 2006,36(12):1067-1086.
[2]朱方雨,从目标心率的角度评价体育课的练习密度[J].体育教学,2018(6):36-38.
[3]McKenzie, T.L. and N.J. Smith, Stud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SOFIT: A Review[J]. Res Q Exerc Sport, 2017,88(4):492-502.
[4]李新,王艳,李红娟,不同方法用于少年体力活动评估的比较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4,33(10):956-962.
[5]Utter, A.C., et al., Childrens OMNI Scale of Perceived Exertion: walking/running evaluation[J].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