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
【摘要】近来,我园围绕着区域活动展开了系列研讨和尝试。然而表面的“红火”却难掩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影响了其教育价值的呈现。本文将主要围绕构建区域活动中和谐师幼关系的方法策略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区域活动 师幼关系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03-02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集体教育的有益补充,由于其打破传统教室的空间布置格局,关注幼儿操作的自主性和与环境材料间的互动性,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要,成为幼儿园阶段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教师的包办代替过多
案例1: 为了增加不同区域间幼儿的互动与交往,小班某教师打算在操作区和娃娃家中新投放一批区域材料。制作完成后,教师开始向幼儿介绍新材料,告知新玩法和规则,并随之开放了这两个区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刚开始,幼儿们对新材料充满了好奇,新鲜感十足,门庭若市,很是热闹。游戏中,幼儿能够很好地按教师设定的情节进行游戏。可很快却发现,进区玩的人少了,玩法也逐渐“变样”了。
问题二:教师的介入干预过度
案例2:美工区里,幼儿们正准备用纸板和不织布给自然角的蚕宝宝做新家。教师走过去,看着说道:“你们要用小木棍把家围起来,像这样。”教师拿起了木棍和毛根开始围起来,边围边说:“不能用不织布呀,蚕宝宝放在上面走不动的,用纸板就好”。听完教师的话,孩子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儿,看着教师把“家”一步步盖好了。
问题三:消极对待多,有效观察少
案例3:区域活动开始啦。老师随即也肩负起了自己的使命,开始在各个区域间不停地“巡视”起来。当建构区声响很大时,老师走过去提醒幼儿“请安静”;当娃娃家中发生为了争抢餐具发生矛盾时,老师干脆直接把餐具一并都了收起来。表面看起来,老师始终没停下脚步,处理着各种情况。然后真正弯下身子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积极指导幼儿操作的又有几次?
二、构建区域活动中和谐师幼关系的对策。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建立合作关系
宽松的区域活动环境,不仅强调幼儿在宽容和谐的气氛中能够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与学习。同时还强调师幼合作的互动性环境,即师幼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可适时参与游戏中,鼓励陪同着幼儿一起完成,体验小小成就感。
(二)重视观察有效性,及时捕获价值点
及时关注幼儿的需要。区域活动中,教师需一双“慧眼”,不仅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敏感领悟每一位幼儿的需要;同时要善于透过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反应,以便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善于挖掘幼儿的闪光点。每一個幼儿都有渴望被认可。当他捧着努力完成的作品来到你面前时,如果教师能对幼儿的活动及其成果表现出惊喜、欣赏,由衷的喜悦。这其实就是接住了幼儿抛过来的球,促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动力,充分挖掘每个幼儿多种智能的和谐发展。
(三)适时巧妙的教师介入
以退为进,不失为良策。即教师适当的隐退赋予了幼儿无穷的主张和创造。区域活动中,教师巧妙的参与方式,不仅很好地隐退了教师的角色,便于降低来自教师身份介入带来的压力。同时,良好的平行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活动进行有效的观察,便于及时给予间接指导,不仅让幼儿“学得尽心,玩得尽兴”,也让教师能轻松捕捉到下次游戏的兴趣点。
(四)熟悉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深入了解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善于运用多种方式采取恰如其分的方式互动、沟通,既能提高指导活动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从而促进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
(五)重视幼儿自主体验,教师指导有的放矢
给幼儿承担任务的机会与信心。共同参与区域活动的规则制定,不仅能很好地让幼儿觉察到“我的活动我做主”的强烈自主性,为幼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区域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独特个性,也使幼儿满满地感受到了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
教师指导有的放矢。正是由于区域活动自主性、互动性、探索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应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站位“从幕前转向幕后“,让幼儿成为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定位为支持者角色,找到正确的方法,适当地介入,协助幼儿发现问题,适当引导和点拨他们游戏的发展,为幼儿保有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幼儿尽情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去专注地游戏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延芩.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关系的重建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11):29-29.
[2]张小燕.对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中师幼关系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