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教学设计《登岳阳楼》,体现以诗歌阅读技能培养为主,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探究总结出阅读诗歌的技能。
关键词:《登岳阳楼》;教学设计;阅读技能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教材来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第二单元的自主赏析课内容。本单元的话题是围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而展开的,所以赏析本首诗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体会诗中以壮景写悲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结合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的出题特点,我以此诗为例子,重点让学生掌握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感染下,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和责任意识。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本首诗歌是一首五言律诗,篇幅短小,学生在高二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进行了一些诗歌的阅读学习和训练,所以本首诗歌的内容以学生的自主赏析为主。但是学生对诗歌的结构特点往往容易忽略,所以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起学生对此的重视。另外,班级大部分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太愿意主动地表达自己,我将借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在继续落实背诵记忆的基础上,促使其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高。
二、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 品味此诗“以壮景写悲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2. 掌握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解题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
(二) 新知学习。
1.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请一位同学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重視预习的好习惯,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
2. 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补充解释重点字词:乾坤、凭轩、涕泗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让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初步感知。
3. 教师补充介绍与诗歌内容有关的知识。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矗立于洞庭湖东岸,西临洞庭湖,北望万里长江,水光楼影,相映成趣,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为后面的自主赏析做准备。
4. 结合四幅图画,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赏析诗歌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设计意图】:本首诗篇幅短小精悍,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自主赏析。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赏析,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教师补充唐庚《子西文录》中的一段话:
尝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其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虽大而小。
【设计意图】:结合古人的评述,进一步感受此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6. 思考:这首律诗每联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呢?作者谋篇布局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每联的主要内容:引题——写景——身世之悲——国事之忧
结构特点:起——承——转——合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诗歌结构特点的关注,从而更加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 拓展延伸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起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主要作用有: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奠定了全词哀婉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承:“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其作用是承上启下或为下文做铺垫。
转:“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景及人,由事及理,由浅及深。思路的转换体现了诗意的跳宕、转折,给人峰回路转之感。诗人写诗往往对“转”句用力最多,抓住“转”句的特点来鉴赏诗歌非常关键。其作用是使诗的内涵进一步丰富,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合:“合”是结句,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方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诗歌的主旨。其作用有:呼应开篇或诗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设计意图】:全国卷在诗歌鉴赏题中较注重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而把握诗词的结构特点是快速地、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的有效途径。很多同学平时理解诗歌时,经常注重诗歌的形象、语言、手法和思想情感,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诗词的结构。通过该环节的设计,希望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四) 训练反馈
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写一首律诗或绝句。
素材提示:一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美景;
一中的师生;
一中的精神:校训专一不单一,中坚不中游;
品格掬淮静心,仰舜勤奋,景廉敢当。
【设计意图】:该环节能活跃学生思维,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内容,提高其课堂学习效率。同时,此环节也起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目的,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五) 课堂小结
结合蒋兆和先生的《杜甫》画像,联系现实,总结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带给我们高中生的思考。
【设计意图】:结合画像,从形和神两个方面增进对杜甫精神的理性认识,联系现实,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六) 布置作业
假如杜甫被评为感到中国人物,请为他写一段颁奖词,150字左右。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这也是课文内容的升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作者简介:
丁丹丹,安徽省淮南市,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