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帅,成秀梅,孙红燕,王 莉,温志刚
(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 河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3.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痛经是妇女在月经周期或者月经前后存在周期性小腹疼痛的临床症状,是妇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原发性痛经是不存在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也称作功能性痛经,是痛经的最主要类型。有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的发病率约为36%,其中将近13.55%的患者由于痛苦较为严重而影响到生活和工作[1]。目前西医治疗痛经主要是给予药物止痛治疗,患者容易出现耐药性,同时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治标不治本,远期预后差强人意,所以中医疗法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医热奄包是以较高温度的中药外敷方式进行治疗,操作较为方便,临床效果较好,同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2]。中药治疗可以针对原发性痛经的病机,从整体调节的角度进行对症治疗,具有远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本研究观察了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桃仁红花煎汤剂口服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石家庄市中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诊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均符合《中医妇科学》[3]中原发性痛经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辨证为气滞血郁证。患者在经期前后表现为周期性的腹部疼痛,严重者可能放射到腰骶部,疼痛剧烈者还可能发生昏厥。患者年龄15~33岁,平常经期较为稳定规律,月经周期21~35 d,经期持续时间3~7 d,患者均没有其他合并症以及不良嗜好,入组前15 d没有使用其他可能影响临床研究的药物。排除气滞血瘀之外其他证型者,继发性痛经者,存在心脑血管、肾、肝以及造血系统疾病者,哺乳期者,存在过敏体质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简单化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年龄15~31(20.87±4.26)岁,病程2~8(5.50±2.45)年;对照组40例,年龄17~33(21.08±4.54)岁,病程2~9(5.87±2.44)年。2组患者年龄与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较高均衡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解痉止痛药物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889,规格为每支10 mg)10 mg肌肉注射,疼痛能耐受即停。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解痉止痛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外敷联合桃仁红花煎口服治疗。中药热奄包组方:干姜60 g、吴茱萸60 g、小茴香60 g、粗盐250 g,将药物制成粉剂混合,装入与脉诊包相当尺寸的药包中,在热敷前用微波炉高火加热3 min,在热奄包外包消毒巾,外敷腹痛位置,持续40 min,每天1次。桃仁红花煎组方:桃仁10 g、延胡索20 g、红花10 g、赤芍15 g、生地黄12 g、当归10 g、川芎10 g、青皮10 g、香附10 g、丹参15 g,以水煎成200 mL药液,分早晚温服,每天1剂,于经前2 d开始服药,一直服用至月经后第2天停药。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入组治疗前与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腹痛时间及中医症状积分,并统计停药3个月经周期后腹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痛经患者疼痛程度评分选择VAS视觉模拟评分方法,分值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无法耐受。
1.4疗效评定标准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为依据评定疗效。痊愈:治疗后腹部疼痛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没有复发,疗效指数在95%以上;显效:治疗后腹部疼痛明显缓解,其他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在70%~95%;有效:治疗后腹部疼痛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疗效指数在30%~70%;无效:治疗后腹部疼痛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不足30%。疗效指数为治疗前与治疗后积分差与治疗前积分比值的百分数。痊愈、显效与有效之和为总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治疗前后腹痛时间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腹痛时间明显缩短(P<0.05),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后痛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痛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原发性痛经是世界范围内的妇科常见疾病,在世界育龄期妇女中其发病率为45%~95%[5]。患者大多存在周期性的疼痛,严重者可能生活与工作都受到影响。西医观点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原因为月经周期患者子宫内膜的前列腺素水平过高,同时还与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存在密切关系,还可能受到环境、生物、社会以及精神等多方面的影响[6]。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中,主要是以控制血清中加压素、缩宫素以及前列腺素水平的方式缓解子宫的异常收缩,从而有效改善疼痛。其具有效果显著、见效较快的优势,但是长期疗效不够理想,同时药物长期应用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甚至药物依赖性的问题[7]。
表1 2组治疗前后腹痛时间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表2 2组治疗后痛经程度比较 例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中国传统医学理念中,痛经的发病与胞宫和冲任密切相关,临床辨证分型可以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肾气亏虚型、气血两虚型等[8]。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较大,精神影响较为严重,所以临床中以气滞血瘀型较为常见。中医外治法具有费用较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舒适度高的优点,在痛经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9]。中药热奄包多选择活血祛瘀、温经散寒的药物,通过药物加热的方式进行穴位敷贴,可以通过奄包的热蒸汽、中药离子渗透作用起到祛瘀活血、温宫散寒的作用[10]。本研究中热奄包中的小茴香与吴茱萸均有祛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同时配合干姜的散寒作用,与粗盐共同加热,可以引导药物作用直接到达腹部,起到温经散寒、祛邪扶正的作用[11]。
桃仁红花煎是宋代妇科专著《素庵医案》中的经典方剂,是治疗妇女经期瘀血少腹疼痛的重要方剂。方中主药为红花、桃仁、青皮、延胡索、香附,其中延胡索延胡索理气祛瘀、活血止痛,能够同时入血分与气分,可以行血中之气,还可以行气中之血,可明显减轻气滞血瘀疼痛[12];桃仁祛瘀活血,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13];红花通经活血、止痛化瘀,能够抑制凝血,还可以兴奋子宫,改善局部微循环[14];青皮可以破气疏肝、通经活血;香附调经止痛、疏肝解郁,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刺激雌激素分泌,对抗子宫收缩[15]。川芎止痛行气活血,可以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16]。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具有抗氧化与增强免疫力作用[17]。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生地凉血清热、生津养阴。各种药物联合作用,起到祛瘀通络、活血行气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中药热奄包配合桃仁红花煎方剂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腹痛时间显著缩短,而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痛经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表明中药热奄包配合桃仁红花煎方剂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痛经程度,保持较长的治疗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1] 孙玉阳,纪宏宇,陈博,等.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17,20(1):144-147
[2] 杨定芳.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2):70-71
[3] 张玉珍. 中医妇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4-127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5] Iacovides S,Avidon I,Bentley A,et al. Reduced quality of life when experiencing menstrual pain in women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J].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4,93(2):213-217
[6] 梁雪迪,王文慧,王聪,等.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43-45
[7] 嵇波,任晓暄,赵雅芳,等.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3):1856-1858;1862
[8] 胡年春,熊森林,刘四军. 中药穴位贴敷法缓解女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效果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6):817-822
[9] 佘延芬,孙立虹,杨继军,等. 隔物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血浆 β-EP 含量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08,28(10):719-721
[10] 祝玲,温贤秀,谭君梅,等. 改良中药热奄包法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10):52-55
[11] 王利然,李颜飞,贾元媛. 温针灸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寒湿凝滞型痛经128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6,24(7):50-51
[12] 李巧红. 桃仁红花煎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流变实验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6,12(9):14-15
[13] 周蓓. 桂枝桃仁及其配伍对抗凝血作用影响的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62-63
[14] 杨文潮,王小平,白吉庆. 丹参-红花配伍比例对血瘀证大鼠血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2):35-40
[15] 范恺磊,蔡皓,刘晓,等. 香附与艾叶对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7,28(1):139-143
[16] 俞茹云,过忆,林莉莉. NF-κB通路与川芎提取物抗脑缺血作用相关性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1):74-77
[17] 贺文彬,楚世峰,陈乃宏.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29(3):39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