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发展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探析

2018-03-20 08:27管程龙
现代金融 2018年2期
关键词:普惠小微商业银行

□ 管程龙

2013年,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之后国务院、银监会分别发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普惠金融的定义是“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发展普惠金融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金融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积极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将对以农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产生深远影响。

一、普惠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郭田勇和丁潇(2015)采用跨国面板数据,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科技化水平落后、信贷可得性较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普惠金融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应当提高金融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并在信贷扩张的同时,保持合理的信贷资源价格。欧理平(2016)运用国内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支持了发展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高银行盈利可持续性的结论。李朵(2015)指出,由于银行与普惠金融客户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导致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农村偏远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和人才匮乏,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障碍。为此,商业银行应借鉴国外经验,通过介入小额信贷、发展社区银行、以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分散风险,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在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传统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带来新机遇。苏伟琦(2015)指出大型商业银行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兼顾社会责任与风险管理、创新信贷模式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应依托互联网技术,拓宽金融服务渠道,通过信息处理降低经营成本、管理经营风险。徐海燕(2016)则重点从银行支付创新角度,提出应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支付业务与贷款业务融合等。刘存亮(2016)认为,“互联网+”时代对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此,应从“大数据”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互联网产品服务模式创新、“云平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着重解决普惠金融高风险、高成本和低回报的难题。这些建议都为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提供了宝贵启示。

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比较分析

(一)普惠金融衡量指标选取。

关于普惠金融的衡量指标,目前国内外缺乏统一的标准。已有研究文献根据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以及研究的侧重点,构建出不同的指标,例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年度贷款余额的比例(欧理平,2016)。还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构建了衡量一国或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的指标,如每10万人/每千公里拥有的银行分支机构数和ATM数,人均银行可得信贷/人均GDP(郭田勇和丁潇,2015;杨燕,2015)。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微观层面,包括服务可得性和产品使用性两个维度构建反映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并进行初步的比较。

首先,从服务可得性角度,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网点数量、机构数量等已经难以完整反映银行所提供的服务覆盖程度,因此,我们选取两个指标,第一是银行境内机构数量,第二是电子银行交易渠道占总交易的比重。其次,从产品使用性角度,根据国际和国内普惠金融的内涵,普惠金融重点要覆盖传统金融业不愿涉及的“长尾客户”,即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因此,我们也选取两项指标,分别是个人贷款在银行总贷款中所占比重,小微企业贷款在银行总贷款中所占比重。指标选取如表1所示。

表1 普惠金融衡量指标选取

以下所有数据均来自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年度报告,由于农业银行于2010年上市,为便于比较分析,我们选取各大银行2010-2016年7年间的相关数据。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五大银行各指标均值

在境内机构数量方面,农业银行在2010-2016年间平均数量为23556家,远高于其他几大银行,这说明农行在境内物理网点的覆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电子银行交易渠道占比方面,五家银行在2010-2016年的均值集中在75%到80%之间,其中建设银行最高,农业银行最低,但优势劣势均不明显,并未发现某家银行在线上金融服务覆盖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从前两项指标可以看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服务可得性上,农业银行凭借前期基础,在传统物理网点的分布上优势明显,而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下,五大银行均积极参与其中,把握机遇,目前处于齐头并进的状态。

在个人贷款占比方面,各大银行差异也不大,占比最高的为建设银行,2010-2016年均为29.53%,最低的为交通银行,年均为23.27%;在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方面,各银行间差异较大,占比最高的为交通银行,年均35.34%,最低的是农业银行,年均10.96%。结果表明,在产品使用性这一维度上,个人贷款业务始终是各大银行竞争的焦点,在个人贷款占比差距不大,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受到各银行内部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以及对小微企业统计上的界定的影响而有较大差距,农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方面亟待加强。

(二)普惠金融指数构建。

图1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指数

从整体来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从2010-2016年间普惠金融水平均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6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工商银行。其中,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在2010年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但得益于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到了2016年反超其他三家银行成为了前两位;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近年来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在2016年位列3、4位;而工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虽然在2010年位列第1位,但由于2013年后出现倒退,导致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在五大行中最低。

三、普惠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在对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后,我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银行经营绩效,包括对商业银行经营收益与风险的影响。

(一)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根据Shrieves和Dahl对银行微观面板模型的研究,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和风险是相互关联的,即若以代表银行绩效,代表银行风险,基本模型为:

由于我们要研究的是普惠金融发展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在借鉴前面方程的基础上,我们构建如下两个面板模型。

表3 变量选取与释义

此外,为避免方程出现严重内生性问题,影响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在两个模型中分别引入被解释变量总资产收益率和不良贷款率的一阶滞后项。

(二)实证分析结果。

根据上一节建立的两个方程,我们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在分别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分析后,采用Hausman检验,判断得出模型适用固定效应。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首先,从普惠金融的4个指标来看,境内机构数量对总资产收益率和不良贷款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说明在金融科技化发展的今天,物理网点的分布已经不是决定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在五大国有银行前期快速扩张的基础上,对物理网点的争夺所产生的收益可能和其成本相抵消;电子业务交易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银行总资产收益率显著提高0.596个百分点,使银行不良贷款率显著降低0.8个百分点,进一步说明,当前商业银行向线上业务转型是大势所趋,线上业务的发展可以有效克服线下业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降低交易成本;个人贷款占比的增加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也没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各大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明显;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使银行经营绩效提高0.117个百分点,且并不会对不良贷款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能够显著考量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只要银行风险管控到位,在提高银行经营绩效的同时并不会必然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高。

其次,从银行监管两项指标来看,资本充足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商业银行收益降低2.946个百分点,但不会对银行不良贷款率产生显著影响;而杠杆率的上升不会对银行资产收益产生显著影响,但会使银行不良贷款率提高0.231个百分点。这说明银行金融监管指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了影响,但结合普惠金融指标的影响来看,监管达标的银行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更加使其发挥正面作用。

最后,从总资产和贷款规模两项指标来看,总资产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总资产收益率降低1.967个百分点,使不良贷款率提高0.299个百分点;贷款规模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使总资产收益率提高2.369个百分点,使不良贷款率降低0.358个百分点。这说明,虽然贷款规模增大会有利于银行经营绩效,但伴随的总资产增加会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这提醒我们,未来商业银行应更加注重内涵式而非外延式发展,因为贷款和资产的同时增加对银行经营绩效具有抵消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阐释普惠金融内涵的基础上,从服务可得性和产品使用性两个方面构建了反映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并对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比较;之后对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资产收益和经营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

第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农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已处在五大行前列,其中在网点分布方面优势明显,但在金融技术化以及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方面与其他银行存在一定差距,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第二,总体来说,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但不同维度的普惠金融影响不同。实证结果表明,电子银行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对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显著,而境内机构数量和个人贷款业务影响不大。特别的,满足《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指标的银行能够使普惠金融的正面效果更好地释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第三,由于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银行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并不一定能形成规模效益,因为贷款规模增加的收益很可能被资产管理所面临的风险成本而抵消。

本文所得结论为农行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及所应注意的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1. 以互联网金融为依托,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既是以农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响应国家政策的举措,也是农行自身拓展业务群体、增加收入来源的内在需求。但由于小微企业属于“长尾群体”,为克服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就需要以互联网金融为依托,完善小微企业的征信体系,通过发展“关系型贷款”,与小微企业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降低自身经营成本。

2.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资产管理,提质增效。在扩张规模可能使银行的收益与成本相抵消、甚至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下,向存量资产要收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满足《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农行应利用金融基础设施对经营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注重对存量资产的提质增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1]郭田勇, 丁潇. 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J]. 国际金融研究, 2015, 339(2):55-64.

[2]欧理平. 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J]. 学术论坛, 2016, 39(4):41-45.

[3]杨燕. 普惠金融水平的衡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区域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J]. 金融与经济, 2015(6):38-44.

[4]李朵. 商业银行参与普惠金融的现状及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15(7):77-80.

[5]刘存亮. “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思考与实践[J]. 清华金融评论, 2015(12):44-46.

[6]苏伟琦.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金融功能观视角[J]. 当代经济, 2015(33):36-38.

[7]徐海燕. 银行支付创新与普惠金融[J]. 中国金融,2016(24):23-25.

猜你喜欢
普惠小微商业银行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