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怡婷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国有银行改制,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变化巨大,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据2017年7月3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7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榜单”显示,按照资本总额排名,前10名中共有4家中资银行。此外,共有126家中资银行入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其中,17家中资银行跻身前100名,总体平均排名比上一年上升了6位。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我国金融领域的改革密不可分。随着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不同经济阶段将对商业银行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相应的配套转型。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提出的需求,也是商业银行提升经济实力的自我要求。
(一)发展方式主要依靠规模扩张。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封闭、固定且稳定增长的经济环境中,导致其形成了以规模扩张为主要发展方式的现状。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合计达183.9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77.7%,同比增长12%。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仍然十分显著。
(二)收入结构同质化十分明显。存贷款作为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其收入在商业银行总营业收入中占重要地位,与之相较,中间业务则长期处于滞后状态。2016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虽然有所提高,占净营收比重上升到29%,但与国外大多数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均超50%相去甚远。此外,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过度集中于一般性结算、代收代付、汇兑等传统领域,净利息收入成为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结构单一,各银行间同质化问题十分明显。
(三)客户结构同质化较为突出。客户结构同质化也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以规模扩张为主要发展方式,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形成了“两高一低”的模式,即信贷来源主要集中在大规模企业和制造行业,而小微企业信贷则微乎其微。就贷款客户规模而言,大多数商业银行企业贷款主要集中于大中型客户,小微型企业虽然客户授信规模较大,贷款余额却仅占不足20%。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同质化,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非理性竞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也造成了商业银行风控能力及盈利能力的削弱。
(一)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及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然而,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保持增长难度越来越大的严峻现实。一方面,发达经济体的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国际市场的缩水,必将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经济实体发展的减速。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资源压力上升、环境容量减小、土地成本激增,人口红利也逐渐消失。因此,我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党的十三五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经济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为主题,使得商业银行原先扩张性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国际市场的低迷,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将主要依靠内需尤其是消费带动。这就预示了我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化服务业等中国经济新“蓝海”。商业银行即将面对的,是信贷资产结构的重建,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风险及新需求。
(二)金融市场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金融管制的政策,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普遍较低,金融市场比较脆弱。因此,放松金融管制势在必行。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一直把放松金融市场监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建立村镇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利率、汇率等价格机制的改革。2015年央行共进行了5次降准降息,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日趋完善。金融市场管制的放松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及经营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及持续盈利能力都将受到极大的挑战。以利率市场化为例,参照国际利率市场化发展历程,在利率管制向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普遍发生了缩水。这说明,利率市场化将对商业银行的收入造成负面影响,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同时,也将推动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金融脱媒逐渐加剧。尽管商业银行目前仍在社会融资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多种融资方式的出现,大型企业融资逐渐向债券、信托、股票等低成本方式倾斜。2002年至今,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2017年7月末最新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为16.80万亿元,是2002年的8.4倍;与此同时,人民币贷款占比由2002年的91.9%降低至2013年最低值51.3%,委托贷款、企业债券占比大幅增长(表1)。同时,以担保公司、小贷公司、地下钱庄、典当行等为代表的影子银行活跃发展,导致商业银行的融资市场及客户基础进一步遭到蚕食。而从另一方面讲,金融脱媒的加剧,将引导商业银行的金融结构发展,改进其传统的融资方式。
表1 2002~2017.7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年度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综上分析,在传统发展方式亟待改革以及经济、金融监管放松的双重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然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其改革需要审慎执行,既要提高资本回报率,又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一)发展模式要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集约增长。首先,尽快建立资本集约型增长机制。商业银行在加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充分认识到资源的有效性。要始终以资源配置和投入产出比这两个指标为考量标准,建立资本集约型增长机制。一要综合把握收益、风险和资本三者间的关系,通过资本约束资产。二是要完善资本的预测体系,科学估算资本的供需平衡点,既保证发展所需,同时在市场遭遇风险时,维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三是提升资本配置能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资本向回报率最高的产业倾斜,实现效益最大化。其次,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随着金融环境的日益开放,商业银行所面对的风险将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复杂。银行要改变长期以来对信用风险过度侧重的单一风险管理模式,将风险管理延伸到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其他维度。将单一测算与多种风险组合测算相结合,研究各个风险要素之间的联系,对风险进行总体控制和管理。同时,要将风险管理强化到运营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与每个个体,实现风险管理的日常化。
(二)以创新为主要策略解决同质化问题。首先,增强创新能力,优化收入结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仍然过分依赖净利息收入,商业银行应该跳脱出这种单一的局面,着力开发新领域、开拓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多元化。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根据市场需要研发新产品,不断调整客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实现银行业务的综合化,进而增加营业收入。另一方面,要开拓非信贷业务。加强商业银行与证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突破传统银行单一的信贷融资方式,实现商业银行融资领域的立体化。其次,围绕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客户是银行服务的主体,是银行收入的来源。商业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为不同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与服务。一要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组合,建立起一个更为高效、更加优质的客户服务体系。二要加强对客户关系的维护。不同客户间存在着对银行服务需求的差异,银行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合理配置资源,维护好客户关系,同时,增强对优质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三是实现金融服务的增值。商业银行要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领先于客户的短期需求,为客户设计出更为有价值的金融产品,以此来培植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
(三)以开拓新兴领域为市场策略。首先,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管理能力。近年来,传统的大型企业信贷业务已经渐渐不能满足银行的业务拓展需要,小微企业成为新的发展目标。商业银行应充分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以争取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是要转变经营管理机制。充分认识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较大型企业风险更大、成本更高且个性化更明显的特点,制定更为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二是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针对小企业频繁的短期资金需求,拓展融资渠道,进行产品创新。三是探索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方式。长期以来,信用担保一直是小微企业融资中的难题,银行要积极开拓个人担保、群体担保、政府担保等方式,拓展小微企业融资。其次,抓住绿色经济发展机遇。银行要充分贯彻十三五“绿色、协调”的发展理念,实施绿色信贷战略。一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充分细化自己在节能减排等放面的具体职责。二要加大绿色信贷的管控能力。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将绿色信贷落实到个人绩效考核之中,加大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力度。
(四)银行服务渠道需要现代化建设。首先,推动银行服务渠道的现代化。服务渠道的现代化建设,是银行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一方面,要优化、升级传统渠道。通过对市场的科学预测与具体分析,重新对物理网点进行布局优化。积极进行网点改造升级,提高网点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要打造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平台。以客户体验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客户,围绕个人贷款、贷记卡、对公贷款、财富管理等产品,充分发挥电子银行的作用,进行基础设施平台的数字化流程改造,释放柜台服务人力资源,使客户享受到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其次,接轨国际进行转型升级。在当下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脱离不了全球金融环境。与国际市场相比,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一向是中国传统商业银行发展中的短板。因此,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多加借鉴国际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经验,加强与国际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以发展成为国际化银行为目标进行自我定位,持续提升自身的现代化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卞韵.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M] .甘肃金融,2011(01)
[2]葛立新,杨跃.中小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优化路径选择:同业经验比较及启示[N].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评选获奖作品集,2015(02)
[3]刘燕.中国转型模式——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J].人文杂志,2012(03)
[4]李媛媛,金浩,张玉笛金融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实证[J].经济问题探索,2015(03)
[5]牟龄.从金融脱媒到技术脱媒:为银行业发展提供契机[N].金融时报,2012(05)
[6]尚福林.“十三五”银行业改革发展方向[J].中国金融,2016(01)
[7]王秋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浅析[M].现代商业,2015(11)
[8]吴敬琏.借助金融创新实现经济增长[J].农村金融研究,2006(12)
[9]谢多.金融脱媒图景:十年后债券融资比肩贷款[N].第一财经日报,2012(12)
[10]詹向阳.对当前银行业发展中几个焦点问题的思考[M].金融研究,2015(07)
[11]周小川.深化金融体制改革[J].中国中小企业,2015(12)
[12]周萃.做改革的主力军——来自浙商银行的实践探索[J].金融时报,2016-3-11
[13]周萃,沈仁康,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为实体经济贡献金融新动力[J].金融时报,2016-3-14
[14]周月秋.商业银行从三大国家战略入手促区域协调发展[N].中国银行业,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