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源
摘 要: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在学生今后一生的学习中至关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自学能力 培养策略
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说:“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任何人的任何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也就是自学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阅读,按照自己的正确观念去择优选择自己需要的读物,并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鉴于以上所谈经验,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來谈谈对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一、习得预习方法,掌握自学规律
从开始建立到后期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都是要从预习这一基本功做起,这是顺利达到阅读目的的重要基础。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们都应当给他们先上一至两节预习指导课,着重教学生预习方法,让他们自己从预习中先获得心得。
首先查找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了解课文产生的背景。阅读过程中扫清盲点,通过字典、词典,借助互联网信息,查阅知识点以及生字新词,要求读、思、记三者并行,对课文内容透彻理解。要擅于利用工具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根据课文脉络列出提纲,利用文中重点的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内容。最后要学会自我查验,包括:(1)依据课文后面设置的问题,查验对课文重点的理解程度。(2)依据课文的发展走向,提出问题并进行对照查验。(3)依据课文的重点段落、重点人物对白和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并进行对照查验。
二、课中精心导读,提高自学效率
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即对孩子们授之以“渔”,这其中的关键环节来自于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引导正确并到位,方能使学生“知行合一”,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自主学习的效率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中学生的情绪波动、青春期心理变化和思维理念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更青睐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浓厚的兴趣是培养他们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最好切入口。教师在授课时,应努力创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情境,进行情境再现,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享受学习的过程,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展开沟通与交流,发现学习中的乐趣。
例如沈复的《童趣》一文,学生们从作者生动的笔调中了解了作者那颗鲜活生动、充满奇异思想的童心后,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紧紧围绕着“趣”字,揭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这些“物外之趣”对大人们来说似乎是闲情逸趣,可却是孩子们的大世界!联想到孩子们“过家家”,视布娃娃为子,用纸盒子做房子的场面和乐趣,那么“我”视蚊为鹤,以草木为林,当然真实可信了,而且还能从中领略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启发我们进一步开发儿童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领略更深层次的人生含义和人生感悟,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学,而自学就应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不应该循规蹈矩、刻板机械地学习和记忆,而应该自觉主动地获得知识,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够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方法的引导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领会文章的主题精髓,不但要告诉学生归纳主题思想的方法,抓住主要事件、联系课文题目、抓住中心句段、抓住故事的寓意、联系社会背景等,还要告诉学生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一般规律:写人的文章一般主要描绘人物特点或赞扬其优良品质;写景的文章一般是表现作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感情特点;状物的文章一般是为了说明由该物引发并延伸所要说明的问题等。
(三)如何养成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思”即学生的个人理念,思维是凸显一个人不同于别人的能力核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具体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引发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去推敲问题。
(四)在朗读中寻找文章的美感
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好,就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朗读方法。朗读好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赋予文章自己的感情色彩,这样在读的过程中,才能将速度、感情和语调完美地结合,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色彩进行完美的诠释。教师可以录音的方式将学生的朗读过程回放给学生听,找出问题后,再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朗读时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和韵味。
三、训练默读技能,提高默读水平
中学阅读教学的关键要“以读为本”。随着学生能力的一步步提升,当阅读能力熟练后,将逐步进入高一级的形式——默读。默读,我们平常称之为“直接阅读”,可以提高诵读效率,对学生阅读文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速度快、理解深、运用广的特点,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默读能力,这是阅读基本功的重要检验标准。在原有的默读水平基础上,再给学生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力求读得更快、思考得更快。有两个小技巧可以供大家参考:
(一)眼脑并用
默读和英语阅读理解一样,即先去看文章中向读者所提出的问题,再默读时顺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通过默读找寻答案。
(二)手脑并用
默读作为阅读文章时一种经常使用的手段,如果同时做好笔记,即在文中做出批注,对疑惑问题做出标记,会使默读效果更好,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透彻。
四、教授读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课时安排中,给学生一点自学时间,让他们点出文中疑惑的词句,找出关键的句子,勾画出好词佳句,进行推敲;找出优美的句段,进行熟读和背诵,培养学生提笔摘抄的好习惯,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
五、严于自律,终有所成
古人云:“先生抱才终大用,男儿立身为自强。”在平日的阅读学习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和督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当全神贯注、心无旁骛,阅读时认真思考,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达到做事精益求精的精神境界。
六、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予以评价,既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在评价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一定要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要注重学生精神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能量的心理素质,端正学习态度,不要带有抵触情绪。
教师决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要教导每位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理,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要相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帮助学生树立起自我鉴赏、自我认同、自我认知的观念。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要让学生富有才情,出口成章,感受到文学素养所赋予他们的人格魅力,与人沟通交流时能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刻板迂腐,要有自己对执教的独特见解与人生感悟,这样贯彻落实到对学生的培养中,方能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建山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