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新模式

2018-03-18 01:34张萌
广西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张萌

【摘 要】本文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论述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Word 表格制作》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论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任务驱动  教学设计  Word表格制作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112-02

当今,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衡量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目前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普遍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演示、讲解、练习、考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教师所教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工作所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及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基于此,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结合相关专业的工作岗位进行授课,与学生的岗位需求做到无缝对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实现学以致用,进而为社会培养蓝领型技术工人。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职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大热点问题。计算机课程作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师生关系不均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能。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具体的任务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互动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发展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操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计算机知識为基础,以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为关键,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任务和完成任务。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共享资源、互动合作,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知识拓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任务构建问题来驱动学生深入探究与学习,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个人讲演为主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能。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任务时,要深入分析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内容,创设任务情境,将所学知识巧妙地融入任务中,以此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与技能训练。

(二)开展小组学习,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首先明确小组的整体任务,然后对任务进行拆分,将任务具体落实给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在此环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互动讨论完成任务,并且在此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三)任务成果展示,解决疑难重点。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成果展示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展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还能拓展班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同一问题可以寻求多种解决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谓一举多得。

三、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新模式的实践

下面笔者以《Word 表格制作》一课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学目标分析。具体如下:

1.认知类教学目标:(1)理解 Word 中表格的作用;(2)了解 Word 中表格行、列、单元格等概念;(3)了解 Word 中表格的制作方法。

2.动作技能教学目标:(1)熟练地运用工具栏制作简单的表格,并能对表格进行插入/删除行和列、合并/拆分等操作;(2)熟练地运用表格属性设置对表格进行美化,比如能够将文字对齐、能设置表格的行高与列高、使用边框与底纹;(3)熟练地运用表格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比如能够对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对数据进行求和运算;(4)熟练地运用表格解决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

3.情感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 Word 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学生学情分析。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其中有部分内容与《计算机应用基础》重合。但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不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对于 Word、Excel 的操作仅限于简单的文字录入,部分学生对搜索的多媒体材料不会进行处理,部分学生甚至没有用过 PPT 软件。

1.设计学习任务。笔者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任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突出中职学校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特征。笔者以建筑专业学生计算机教学为例,设计了以下三个任务。

任务一:世界建筑电子板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搜索下载世界建筑相关资源,运用 Word 文档进行复制、粘贴、剪切、格式设置、页面设置等操作,同时插入艺术字、图片等内容制作电子板报。着重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与整理资料、文档编辑及图文混排的能力。

任务二: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表格。创建表格、制作表格、输入数据、数据分类与整理。

任务三:建筑工程预算常用表格。以某一具体建筑工程为例,搜集相关数据,制作 Word 表格,输入建筑工程数据,格式化数据,利用表格中常用的函数计算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数据进行排序、分类与汇总,以及运用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图表制作。

2.学习情境设计。主要根据学习任务进行相应的情境设计。

任务一:为学生提供 Word 课程课件、世界建筑图片和电子板报范本文档,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建筑工程有初步的了解。

任务二:按照建筑工程实际施工对表格制作进行分工,设置不同的施工小组,比如测量组、水泥组、木工组、孔桩组、钢筋组、监督组等,将学生以 4 至 6 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对不同的小组制订不同的工程小组施工表格任务。

任务三:以具体的建筑工程案例引出工程预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工程预算,以及 Word 表格在工程预算中的重要作用。收集实际建筑工程中的相关数据,输入表格,并能利用 Word 表格中的函数计算公式对工程数据进行处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准备资源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学习重难点、教学视频、Word 表格教程、学习资源、作品评价标准及作业等。

1.完成任务一。引导学生复习 Word 文档的编辑、排版、页面边框和底纹应用、版式设置、引擎搜索、文本及图片下载等内容。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电子板报作品,并提出电子板报任务设计的所有要求,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在确定每个小组电子板报的主题后开始制作电子板报。小组成员各自讨论电子板报所需要的材料、制作的步骤及明确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完成电子板报作品的制作。学生完成任务后,在多媒体教室组织学生欣赏各个小组的作品,通过组间互评、教师点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估。

2.完成任务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建筑工程施工的表格模板,让学生初步了解表格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学生共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常用表格的制作步骤,帮助学生复习表格制作的方法,并了解行、列、表头行、单元格等概念,为表格制作奠定基础。将学生分配到水泥组、木工组、钢筋组、测量组等各个施工小组中,让学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进行学习:某大型建筑工程为了确保工程安全实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志、施工人员的在岗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彻查,现针对你们所在不同的组别,根据检查的内容设计合适的表格,并且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向学生提出表格制作要求,不仅要美观和大方,而且还要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小组成员根据岗位工作描述,进行互动讨论,对表格制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任务主题,学生分工合作,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后,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自己的任务步骤,并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表格。

3.完成任务三。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建筑工程预算费用组成和工程造价,让学生了解工程预算表格的组成内容。工程案例:基础混凝土 C20,垫层混凝土C10,基础墙身抹防水砂浆一遍,防水砂浆配合比 1∶2 加 5% 防水剂,交付施工标高 -0.50,试计算防潮层工程量、基础工程量和土方工程量,并编制部分工程量清单。

将学生分组后,引导学生明确工程量计算及工程量清单編制步骤,并明确小组每个成员的分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小组成员根据实际工程案例,计算工程量并编制工程量清单,共同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后,全班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通过教师点评、生生互评,提出各个作品的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表格进行修改与完善,从而使得学生的作品更加美观、实用。

综上所述,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中职计算机教学新模式,促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转变为任务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且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设置多元化的项目任务,有效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满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促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动探究来完成对计算机知识的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婉文.“双任务驱动,三环节递进”课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2)

[2]申俊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2017(12)

[3]司林锋,司林梅.“案例+任务驱动”融合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实践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