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中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分析

2018-03-16 09:56赵林伟
吉林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张量基底节亚组

吴 镭,赵林伟,陈 明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四川 遂宁 629000)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脑血管破裂造成的,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均较高。中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出血瞬间极易破坏皮质脊髓束,对肢体功能造成的影响相对突出,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准确判断皮质脊髓束受损情况是优化治疗和康复方案的关键,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在临床上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中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DTI检查对CST受损情况进行评价,旨在为高血压闹出血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肢体功能恢复程度的判断提供量化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4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中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过颅内CT和MRI检查确诊,排除锥体系损伤病史和磁共振检查禁忌证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微创手术组(48例)和内科治疗组(32例)。微创手术组男34例,女14例,年龄35~69岁,平均(54.39±8.62)岁,出血量14~40 ml,平均(24.33±5.67)ml,发病至第1次行DTI检查时间在0.5~26 h,平均(7.53±0.56)h。内科治疗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4~68岁,平均(54.47±8.57)岁,出血量在14~39ml,平均为(24.31±5.49)ml,发病至第1次行DTI检查时间0.6~25 h,平均(7.59±0.51)h。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发病至第1次行DTI检查时间等基线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①CT检查:采用西门子128排CT扫描仪,层厚10 mm,间隔10 mm;②MRI检查:采用西门子1.5T Avanto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头颅正交线圈;③DTI扫描:采用SE-EPI脉冲序列,在横切面扫描,扫描平面与前后连和间连线平行,视野224 mm×224 mm,层间距0 mm,层厚2.0 mm,TR 7 000 ms,TE 78 ms,采集矩阵112×112,扫描层数32~27层,扫描时间4 min 16 s。

1.3观察指标

1.3.1技术指标:所有患者在发病48 h内行DTI扫描,第2次DTI扫描在治疗3周后,所有DTI数据均有GE公司AW4.2-03工作站处理,以解剖学和FA伪彩图为基础,在大脑脚、内囊区域内得到双侧皮质脊髓束(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弥散张量纤维束图像(DTT,图1)。

图1a为测量解剖图,图1b为测量FA伪彩图,图1c为重建DTI图像,可见左侧皮质脊髓束纤维中断、减少。图1 左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

1.3.2CST完整性分级:1级:CST连续性基本完整;2级:CST连续性存在部分中断,但是不少于2/3;3级:CST连续性大部分中断或者完全中断。

1.3.3预后指标:发病时和治疗3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中关于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内容进行判定,测定瘫痪分级(PG值),其中无瘫痪为0分,完全瘫痪为8分,分数越高说明运动能功能越差。

2 结果

2.1两组CST完整性比较:所有患者受体通过DTT显示CST连续性和完整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纤维束上患侧较健侧出现变形、移位和中断,根据CST完整性将微创手术组分成A(1~2级,20例)、B(3级,28例)两个亚组。治疗3周后复查DTI显示,随着水肿消退和血肿减少,CST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微创手术组患者CST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内科治疗组,且微创手术组中可见内囊区神经纤维的显著恢复。

2.2两组及A、B亚组不同时间FA值比较:内科治疗组、微创手术组及A、B亚组在治疗3周后FA值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微创手术组FA值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P<0.05),B亚组FA值显著高于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组别例数发病48h内治疗3周后内科治疗组320.31±0.050.39±0.03①微创手术组480.30±0.040.49±0.05①② A组亚组200.28±0.030.55±0.05① B组亚组280.31±0.040.45±0.03①③

注:与发病48 h内比较,①P<0.05;与内科治疗组比较,②P<0.05;与A亚组比较,③P<0.05

2.2两组及A、B亚组不同时间受累肢体运动能力比较:内科治疗组、微创手术组及A、B亚组在治疗3周后PG值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微创手术组FG值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亚组PG值显著高于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组别例数发病48h内治疗3周后内科治疗组327.31±0.655.19±0.73①微创手术组487.30±0.613.79±0.75①② A组亚组207.28±0.633.41±0.55① B组亚组287.32±0.644.55±0.53①③

注:与发病48 h内比较,①P<0.05;与内科治疗组比较,②P<0.05;与A亚组比较,③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因其高致残致死率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传统药物治疗和开颅手术治疗疗效均不满意,而且开颅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影响患者预后[3-4]。随着微创理念在外科手术领域的深入,微创手术逐渐得到广大外科医生的认同。基底节区作为脑出血的重要区域,各种神经通路穿行其间,因此,如何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有效评估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是磁共振领域新兴的一项技术,是弥散加权成像的高级形式,可通过检测到颅脑组织中的水分子弥散数据来检测颅脑组织的微观结构,而且还能够显示白质纤维束的走行趋势,在活体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6]。各向异性分数(FA)是各向异性的重要参数,可有效描述脑白质纤维各向异性,其值大小能够反映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7-8]。目前已有诸多文献对DTI评估脑卒中患者预后进行了研究但是患者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领域,对于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评估较少,对外科手术效果的评估则更少[9]。本研究通过DTI技术测定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更有效的指导患者治疗方案,评估神经功能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内科治疗组、微创手术组在治疗3周后FA值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微创手术组FA值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科治疗组、微创手术组在治疗3周后PG值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微创手术组PG值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微创手术组FA值在治疗3周后尚未达到正常水平,但是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内科治疗组,而且微创手术组治疗3周后基底节区皮质纤维束基本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而内科治疗患者皮质纤维束仍然存在压迫,处于病理状态,这说明早期微创手术可促进皮质脊髓束的修复[10]。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可能是由于微创手术大大减少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血肿存在时间,减少了皮质脊髓束遭受二次损害[11-12]。

DTI能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提供解剖关系,从而帮助外科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通过DTT上CST分级,可将微创手术患者分成A、B两个亚组,本研究结果显示A、B亚组在治疗3周后FA值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B亚组FA值显著高于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亚组在治疗3周后FG值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B亚组FG值显著高于A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A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程度显著优于B组,提示早期CST创伤越小,微创手术效果越好;CST3级患者更应该采用手术治疗,能够大大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重症监护护理时间,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弥散张量成像可有效评估中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效果,明确CST受破坏情况和恢复情况,对判定神经功能障碍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1] 王安生,王 涛,高燕军,等.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5):458.

[2] 丁永宏,梁 成,邵文生,等.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14(1):65.

[3] 徐 杰,阎仁福,沈小勇,等.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早期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运动功能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30(5):505.

[4] 肖 胜,刘 金,武永康.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0):586.

[5] 孙 伟,钱忠心,刘卫东.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3):230.

[6] 吴志峰,王如密,郑兆聪,等.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初步研究[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16(1):58.

[7] 张兴海,左 楠,赵德强.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皮质脊髓束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6):24.

[8] 薛胜祥.弥散张量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4):2089.

[9] 吴志峰,王如密,郑兆聪,等.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2):112.

[10] 李 祥,于如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致皮质脊髓束损伤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9(7):719.

[11] 蒋永祥,马 颖.利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中小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7):666.

[12] 肖 胜,刘 金,武永康.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功能恢复的评估价值[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0):586.

猜你喜欢
张量基底节亚组
定义在锥K上的张量互补问题解集的性质研究*
偶数阶张量core逆的性质和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四元数张量方程A*NX=B 的通解
一类结构张量方程解集的非空紧性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