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报纸上的中国》《报纸上的天下》为例考察了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材的生词中文释义情况,归纳了释义类型,分析了释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中文释义要保证准确性、不能脱离课文语境释义、释义时可补充搭配用例或图片符号、释义用词用语要浅显易懂。
关键词: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材;生词;中文释义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28
作者简介:彭淑莉(1979—),女,湖北襄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生词注释是语言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一套教材是否合格、是否适用的标准之一。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王珊(2008)详细分析了《博雅汉语》系列教材的词语释义情况,并将教材词语释义和词典释义进行了对比[1]。王汉卫(2009)分析了五种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释义模式,并探究了不同模式在不同类型词语释义中的适用情况[2]。吴艳(2010)在分析对外汉语教材生词注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释的基本原则[3]。王珊(2010)对《博雅汉语》生词注释语种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综合课教材注释语种的选择机制[4]。徐品香(2011)分析了汉语文化词语英文释义的偏差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释义建议[5]。以往研究多考察《博雅汉语》等综合课教材,多关注生词的外语注释问题。本文则以《报纸上的中国》《报纸上的天下》为例考察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材,聚焦生词的中文释义情况,归纳释义基本类型,分析释义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生词中文释义的编写建议,以期丰富相关研究。
一、考察对象
《报纸上的中国》《报纸上的天下》是《中文报纸阅读教程》的上册、下册,编者为王海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2009年第4次印刷。这套教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把报刊阅读教材编成单纯的报刊文选,而是结合多种阅读理论,开辟了精读、泛读、速读栏目,方便学生尽快掌握读报技巧;第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报纸版面设置、栏目编排、写作风格、文章特色等知识,学生能更好地认识报刊阅读的特殊性;第三,具有世界视野,选文范围包括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及海外中文报纸;第四,文中生词注释采用中文释义为主、英文释义为辅的方法,中文释义适合中高级汉语学习者,有利于激活学习者储存于大脑记忆库中的词汇信息,从而更好地掌握汉语词汇。本文要考察的就是该套教材的生词中文释义情况。
二、生词中文释义类型
《报纸上的中國》《报纸上的天下》的生词中文释义类型有以下六种:
1.直接用近义词释义
琐事(名)小事[上册5.7]
喝彩(动)叫好[下册4.1]
红火(形)旺盛[下册10.2]
2.分解语素释义
经贸(名)经济和贸易[上册1.2]
坦诚(形)坦率诚恳[下册6.1]
管束(动)管理约束[下册7.2]
3.用描述性短语释义
繁华(形)形容城镇、街道很热闹[下册4.2]
划(动)用尖锐的东西割开[下册7.3]
重修(动)因不合格而再一次选修某门课[下册9.1]
4.直接用类属词语或短语释义
激素(名)一种药物[上册6.6]
吊环(名)体育器械[上册8.6]
议会(名)国家机构[上册11.4]
5.用类属词语或短语加修饰语释义
威士忌(名)一种用大麦、黑麦制成的酒[上册5.6]
探测器(名)检查特殊材料的仪器[上册10.5]
静脉(名)输送血液回心脏的血管[下册7.3]
6.用类属词语或短语加补充说明释义
中风(动)疾病,多由脑血栓、脑溢血引起[上册5.7]
艾滋病(名)一种传染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上册6.6]
三、生词中文释义问题分析
1.中文释义不正确
选拔(动)选择和提拔[上册5.2]
金字塔(名词)三角形[上册7.1]
制约(动)控制[上册7.2]
“选拔”没有“提拔”的意思,应改为“按条件挑选”。“金字塔”不是一种图形,应改为“埃及和美洲等地的三角形建筑”。“制约”不是“控制”,而是“限制约束”。
2.中文释义范围扩大化或缩小化
第一,中文释义范围扩大化。
近视(形)眼睛疾病[上册6.4]
宗(量)量词[上册9.1]
积木(名)一种儿童玩具[下册7.2]
以上中文释义过于笼统,“近视”到底是什么样的眼疾?“宗”是什么事物对应的量词?“积木”到底是什么样的儿童玩具?中文释义范围扩大后,学生无法得知生词的具体所指。
第二,中文释义范围缩小化。
客流(名)顾客的流量[上册6.5]
“客流”中的“客”包括一定时间内进出商场的顾客和向一定方向流动的旅客,“顾客的流量”缩小了原词释义范围。
3.中文释义未释出课文语境的义项
愣(副)勉强、硬做[上册5.7]
这一释义适用于以下例句:
晋江人不怕困难,不怕付出,愣是一步步把自己变了个模样……(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但在教材上册第五章第七篇课文中,“愣”不是副词,而是用作动词,意为发呆、失神:
母亲一下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报纸上的中国》5.7)
又如:
代言人(名)替别人说话的人[下册3.7]
这一释义适用于以下例句:
伊格尔森不仅是球员的代言人,而且与各代表队的理事会关系也非常密切。(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但在教材下册第三章第七篇课文中,“代言人”并不是替别人说话的人,而是指为某种商品做广告代言的明星或知名人士:
现在身为“美人冶造”工程代言人的郝璐璐对自己成了名人,也很意外。(《报纸上的天下》3.7)
4.中文释义词与被释词是近义词但存在搭配差异
放弃(动)扔掉[下册2.5]
传递(动)传达[下册8.1]
博得(动)取得[下册11.2]
“放弃”一般搭配梦想、希望、工作、权益、财产、自由等抽象名词,“扔掉”则搭配具体名词。“传递”一般搭配信息、资料,“传达”一般搭配指示、命令、文件,而且通常是上级对下级。“博得”一般搭配好感、欢心、掌声、同情等词,其中一些搭配显然不能换用“取得”。教材直接用近义词释义且未做任何区分,学习者会误以为两个词语可互换使用,从而生成以下偏误句:
我扔掉了这个好工作。
下午开会,传递领导的指示。
5.中文释义内容多于被释词原义
屠宰(动)杀死动物[上册6.3]
讨好(动短)巴结人[上册9.2]
怡然自得(习语)心情舒服地生活[上册10.3]
割腕割破手腕自杀[下册7.3,该词未标注词性]
以上释义的画线部分均为被释词不包含的内容。如“怡然自得”只表示“心情舒服,高兴满足”的状态,至于是生活还是用餐、品茶、唱歌,都不在被释词原有意思中。又如“割腕”只是“割破手腕”,本身并不包含“自杀”。我们认为以上释义可改为:杀死(动物)、巴结(他人)、心情舒服(地做某事)、割破手腕。
6.中文释义用语过难
中风(动)疾病,多由脑血栓、脑溢血引起[上册5.7]
输液(动短)把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用一定的装置通过静脉血管输送到体内,以补充体液并达到治疗目的[上册6.6]
漏斗(名)把液体或颗粒、粉状物灌到小口容器的倒圆锥体器物[下册10.4]
我们让已通过HSK六级的五名外国学生閱读以上中文释义,仅有一人能无障碍地读懂,其他四人均表示释义复杂冗长且有较多难词,如“脑血栓”“脑溢血”“葡萄糖溶液”“倒圆锥体”等。可见,释义结构复杂,用词比被释词还要难,给学习者带来了理解困难。
7.中文释义用语与被释词词性不对应
拘泥(动)死板,不灵活[上册2.1]
畅销(形)受欢迎的书或商品[下册6.2]
挫折(名)受到打击,经历失败[下册8.2]
答辩(动)为取得学位而进行的学术辩论[下册9.1]
教材中“拘泥”注为动词,但“死板,不灵活”是形容词、形容词短语;“畅销”注为形容词,但“受欢迎的书或商品”是名词性短语;“挫折”注为名词,但“受到打击,经历失败”是动词性短语;“答辩”注为动词,但“为取得学位而进行的学术辩论”是名词性短语。中文释义用语与被释词词性不对应,会给学习者带来困扰。
四、生词中文释义改进建议
1.要保证中文释义的准确性
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国别复杂,母语背景复杂,教材仅用某种外语注释,无法让所有学习者接受。而中文释义则适用于所有已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中高级学习者,且有助于巩固已学词汇,有利于形成汉语思维,但注释的前提是一定要保证释义的准确性。不能扩大或缩小释义范围,更不能释错,否则会给学习者习得词汇带来误导。
2.不能脱离课文语境去释义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教材生词量大,信息量大,释义时没有必要给学习者列出与课文语境毫无关联的义项,仅列出课文中的义项即可。
3.释义时可补充搭配用例或图片符号
为了避免近义词释义带来的误导,教材在释义时可增加搭配用例,如“昭告”,在释为“公开告诉”后再加上“昭告天下、昭告世人”。为了保证快速有效释义,教材也可用图片、符号辅助释义,如“金字塔”“漏斗”,用文字释义的同时再配上图片,直观易懂。
4.释义用词用语要浅显易懂
生词释义不宜使用超纲词、超级词、过于专业的术语以及复杂难懂的结构,更不能照搬词典释义。如果释义用词用语过难,就会增加学习负担,不仅达不到理解生词的目的,还会使学习者产生畏难心理和挫败感。
参考文献:
[1]王 珊.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生词释义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2]王汉卫.论对外汉语教材生词释义模式[J].语言文字应用,2009(1).
[3]吴 艳.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王 珊.《博雅汉语》的生词表注释语种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4).
[5]徐品香.词语译释中文化涵义的疏漏对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