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伶
(广西河池市中医医院妇科,广西 河池 547000)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临床常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征、卵巢多囊样改变等,同时可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成为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危因素[1]。通常,治疗该病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药物治疗,而药物中主要为避孕药、孕激素、降糖药、糖皮质激素、促排卵等,降糖药物中二甲双胍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而来曲唑是一种芳香化酶抑制剂[2],具有促排卵作用,但其单独应用对伴有高胰岛素患者效果不够理想,本次实验为探讨二甲双胍与来曲唑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将本院中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90例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取得一定成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将本院中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90例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进行分组,并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均纳入45例患者。对照组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24岁,年龄最大40岁,平均年龄(32.1±3.2)岁,实验组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23岁,年龄最大39岁,平均年龄(31.8±3.5)岁。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协议,对比其基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2周均停止使用其他药物,对照组患者使用来曲唑进行治疗,在月经周期第3天开始,口服来曲唑2.5 mg/d,连续服用5 d。
给予实验组患者二甲双胍与来曲唑联合治疗方案,每日服用3次二甲双胍,饭后服用,在服用药物两个月后加上来曲唑治疗,服用方式同对照组。
同时,治疗后的第三个月月经第11天开始进行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待卵泡直径达18~20 mm,给予hCG5000~10000u肌注,指导当日及次日同房,48小时后再B超确认排卵,排卵后给予口服黄体酮100 mg Bid,共10~14 d进行黄体功能支持,告知患者相关生活习惯的建议。
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排卵率以及流产率情况对比,同时观察其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水平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二甲双胍与来曲唑联合治疗方案的价值。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研究对象的妊娠率、排卵率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并数据采取卡方检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水平指标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后,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率为73.33%,排卵率为91.11%,而对照组分别为33.33%,62.22%,两组对比实验组明显更优,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女性的正常生活造成困扰,所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必要,在临床上通常使用药物治疗[3]。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通常会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能抑制肝糖原异生及肝葡萄糖的输出,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及利用,纠正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胰岛素水平,使高血糖降低,并可直接抑制人卵巢泡膜细胞雄激素的生成,从而改善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的排卵功能,同时还可降低患者的体重[4]。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妊娠率、排卵率及流产率对比[n(%)]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组别 黄体素生成素(U/L) 卵泡刺激素(U/L) 睾酮(nmol/L)对照组(n=45) 19.01±5.25 5.12±0.81 2.87±0.79实验组(n=45) 15.26±3.34 5.84±0.62 1.52±0.71
来曲唑是第3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减少雌激素的生物合成使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通过负反馈作用,使垂体分泌FSH增多,FSH作用于卵巢促使卵泡发育,其具有药效强、耐受性好等特征,达到排卵、促进卵泡生长的目的[5]。据相关实验显示[6],由于患者长期雄性激素旺盛,会出现一系列内分泌失调的症状,而将两种药物相结合,患者血胰岛素水平下降,使雄激素、雌激素和LH下降,排卵率明显提高,更适合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中。
综上所述,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中,二甲双胍与来曲唑联合治疗方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睾酮等指标,提高妊娠率和排卵率,同时流产率更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