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策略研究

2018-03-13 11:08庄新宇
好家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假想教学活动游戏

文 庄新宇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必须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才能获得必要的经验。教学游戏化是指教师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的形式,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恰当地选用游戏化教学策略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学游戏化目标的隐藏

教学与游戏不同,它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与《纲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游戏化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将教学目标适当隐藏,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游戏般的体验。如,在进行“欢乐的曲线”教学时,我让幼儿手持彩带,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曲线,并让幼儿根据彩带舞动的情形,记录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曲线。然后我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出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还有我爱吃的小虫子。”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最后,请幼儿把彩带的一头塞在裤腰里扮演小鱼,游到每个“池塘”看一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家”。整个活动的目标都隐藏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玩乐中得到发展,并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充分体现了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二、教学游戏化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隐性的教学环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做热身操,热身中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和“wonderful”的叫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小青蛙找家——模仿大象走——模仿鸭子走——青蛙跳荷叶4个环节,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游戏化手段的运用

(一)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

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游戏,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游戏化教学的程度。

(二)利用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游戏化

1.游戏性的语言

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兔宝宝,兔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2.“假想”的游戏方式

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幼儿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体育活动“小熊采果子”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小熊今天要去采果子,但去果园的路特别不好走,要过独木桥、钻山洞、爬高山,小熊们准备好了吗?”接着,让幼儿自由讨论,怎样以最快、最安全的方式去果园采果子;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一会儿把身边的环境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3.“做做玩玩”的游戏方式

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并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到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间自主地选择游戏。这类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4.“比赛”的游戏方式

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钻爬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

(三)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融入教学

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了《香喷喷的轮子》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老鼠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两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施,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如,睿睿自告奋勇地当上了医院“院长”,在看病中他灵活地以物代物让游戏合理地推进:用旧报纸做X光拍片;用橡皮泥代替膏药,还异想天开地用固体胶把膏药黏住;用黄色的纸片代替药品等,这充分体现了大班幼儿的游戏能力,在想象和创造的过程中交往、合作、成长!

四、教学游戏化应该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教学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

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教学游戏化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根据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选择恰当的游戏?只有选择合适的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体现游戏的价值。

(二)控制游戏时间的长短

我们要认真学习皮亚杰的《儿童心理理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正确把握各年龄阶段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让幼儿在“最佳时间”内掌握关键内容,努力达成教学游戏化的最终目标。

(三)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选择难度适宜、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游戏与教学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手段,但它们又彼此联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使幼儿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

[1][美]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M].顾瑞荣,陈标,许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9.

[3][澳]罗杰斯.课堂行为的有效管理策略[M].蔡艳芳,马慧,郭燕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假想教学活动游戏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态研究
假想防卫过当的对策研究
——以明某某案为例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别怕,那是孩子的“假想朋友”
论"假想防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