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随着国内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当前国内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高校内的舆论环境不但是当前落实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是大学思政教育的主要治理对象。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渗透,当前高校校园也成为了新媒体的重要市场,大学生也成为了新媒体的主要受众。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资讯的传播载体与信息交互手段,也逐渐地成为了大学生群体生活与学习的组成部分。文中对于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五位一体”(即知学生、转方式、带队伍、提素养、促融合)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简要论述,旨在为广大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高校舆论导向;“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2-0061-02
“五位一体”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重要讲话中首先提到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而高校舆论作为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要坚决贯彻“五位一体”的指导思想,为广大高校师生确立正确的舆论引导机制。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高校的舆论引导机制也开始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并推出了高校“五位一体”舆论引导机制,这“五位”是由知学生、转方式、带队伍、提素养、促融合这五个部分构成。
1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舆论的现状
随着新媒体的渗透与深入,现阶段国内的各大高校师生无论是在工作、生活或者学习当中都将新媒体当成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帮助广大高校师生扩展视野,丰富信息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新媒体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即时交流、互动的平台,并从交流当中确立了舆论的格局。当前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使用受众中最为重要的主力军,不但可以快速、高效地利用所获得想要的信息资讯以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所具备的互动交流模式进行信息传递,在及时跟进社会热点以及各类事件的同时,也会对学校教育的行政内容以及事务管理有所了解,并且可以即时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观点。伴随着新媒体强势的进入,高校内传统的舆论引导形式效果越来越差,加之未采取完善的准备工作因此在市场竞过程当中出现了巨大的阻力与困难。
1.1 新媒体的自发性影响了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
高校内传统的舆论引导是以各类型的校刊、广播以及电视等方式来进行传播,相比较于新媒体而言,传统的舆论传播方式对于广大高校内的师生而言更加被动,而且效果并不明显。而新媒体的出现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与接受,高校师生对于新媒体的态度都是自发性与主动性地接受。自发性就是说师生能够通过新媒体所提供的功能以及平台即时发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资讯,同时也可以邀请朋友参与到其中共同讨论,也可以将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而主动性就是强调自已拥有对新媒体自由使用的权力,而且并不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比如说时间以及距离等等)的影响,而且还能够通过信息的查找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个性化理解与阅读。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因为这些原因开始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传统媒体的地位与影响力开始变得越来越弱。
1.2 新媒体的即时性降低了“把关人”的作用
按照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来理解的话,传播人就是相当于信息的“把关者”。在通常情况下都会严格依据相应的规范与标准,在信息数据传播之前进行严格的过滤与筛选,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当中出现问题,影响主流价值观和组织规范化。在新媒体时代之中,广大受众为了能够将更多真实的内容与大家分享,就开始构建了直观的而高效的“点对点”交流模式。高校当中的新媒人员可以称之为记者,也可以称之为内容的编辑人,同时也是信息内容的传播人同时也是重要接受人。利用新媒体寻找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与资讯,并对该事件或者问题进行即时评价的方式,来将自己的看法以及观点进行全完整地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确立自身的态度之外,还能够形成大规模、大影响一个完善的新媒体舆论场所,这也使得传统媒体的“把关人”在这些庞大、海量的数学当中也毫无办法,进而失去了把关的作用与意义。
2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五位一体”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途径
2.1 了解大学生的新媒体行为
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大学生同时拥有网络群体以及新媒体使用的双重标志。
1)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广阔而且性格张扬,无论是在参与、表现、或者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着强烈的欲望,对于新生的事物与观念也会保持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对于事物敢于尝试并且重视分享,一些高新的技术手段也往往是由大学生群体开始接触并推广的。
2)大学生的“三观”仍然处在半成熟阶段,他们对于信息资讯的理解与判断能力较差,而且自我控制能力严重不足,容易被各种带有副面内容的信息所影响。
3)大学生当中具有明显的“朋辈群体”性质。因为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并不复杂,对于世界的理解与看法通常只停留在感性階段而且具有强烈认同感,容易受到影响成形成舆论群体。高校的高层管理应当要以学生的视角来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通过平等的方式来掌握他们的舆论动向并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他们日常关注的话题与焦点,将采集到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分析与归纳后总结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规律以及他们的行为,这是落实“五位一体”舆论引导机制的重要前提。
2.2 构建校园舆论场
1)降低网络群体极化效应。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就是在网络群体当中的部分成员在最初的某种倾向只有一点,但是随着网络群体人数的增加就会使得这个群体人数变得越来越大,并形成一个新的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某个场所或是环境中集体讨论某事。如果某个平台上公布了一件事情,那么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多平台共同讨论。在这样的大背下如果其中出现了某种舆论导向,刚才始的时候还不明显,但是随着平台内人数的不断扩大,那么这个舆论导向就会越来越明显,如果缺乏判断或者正确的理解那么就会造成严重的破坏与影响并造成群体极化效应的发生。
2)做大小舆论群。欧洲著名学者霍尔在他的著作《编码解码》当中提到了“在通常情况下,社会大众对于媒体信息的理解主要有三种方式:
(1)优先式解读,也就是按照媒体本身所包含的意义来对信息进行解释。
(2)妥协式解读,对于部分媒介所提示的信息会结合自身的社会背景来进行解读信息。
(3)反向解读,也就是对抗式解读,就是对媒体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反方向理解。”
由于大学生群体有明显的同质性,而且这些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明显的共通点,而且生活状态和人生经历也较为接近,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上也很容易达成共识,容易形成舆论共同体。在一个大范围的舆论共同体内,包括了许多小的舆论群。所以高校管理者必须要采取引导的方式,运用媒体的优势来进行舆论引导,并对“同向型”的舆论群进行稳固化,发展“妥协型”舆论群,而对于“对抗型”的舆论群必须要予以严格管理与控制,构建安定、和谐的高校舆论场。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高校“五位一体”舆论引导机制,不但要重视新型媒体技术的运用,而且还要确保高校校园内舆论引导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在新媒体平台高速发展的当下,高校管理者必须要制定出一些科学、有效的办法来提高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引导力,并且从了解大学生的新媒体行为开始着手,在构建校园舆论场的同时还要做大小舆论群,并降低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洁,陈一樟.大學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构建之我见——以高校财经专业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24-137.
[2]袁本芳,庄甲鹏,任友洲.“五位一体”辅导员工作机制构建 ——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探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5(3):155-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攀登计划专项资金)“广东高校新媒体运行与监管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pdjh2017b0685)(项目编号:pdjh2016b067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蔡中兴,助理研究员,从事高职院校招生改革探索与职业核心能力研究、智慧校园微服务与新媒体平台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