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2018-03-10 13:52张明德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24期
关键词: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张明德

[摘要] 目的 探讨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 方法 纳入该院80例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消渴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西医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比较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不良反应。 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P<0.05)。西医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例、20例、10例、30例(7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27例、13例、0例、40例(100.00%)。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变化幅度更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4.42±1.25)d、(5.21±2.11)d以及(4.67±2.03)d。西医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6.67±1.54)d、(7.67±2.15)d 以及(6.89±2.01)d,(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西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出现1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2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结论 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療消渴病的效果理想。

[关键词] 玉液汤;消渴病;治疗作用;血糖;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2(b)-0084-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一些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有许多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并且有许多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糖尿病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疲劳,体重减轻等为特征的疾病[1],病因较为复杂,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是“阴虚体热”。该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玉液汤对消渴病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80例消渴病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0例,西医治疗组40例。其中,西医治疗组年龄34~79岁,平均(49.56±12.27)岁。男21例、女19例。病程1~23年,平均(12.92±0.52)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年龄34~77岁,平均(49.25±12.67)岁。男20例、女20例。病程1~23年,平均(12.99±0.56)年。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基本资料可比。

1.2  方法

西医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每次口服二甲双胍0.25 g,3次/d口服,治疗4周。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玉液汤加减方组成是:生黄芪30 g,葛根24 g,花粉20 g,鸡内金30 g,山药30 g,知母15 g,麦门冬20 g,五味子10 g,丹参30 g,芡实30 g,每天煎煮1剂,分为2次温服,治疗4周。

1.3  指标

比较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不良反应。

显效:病情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接近正常水平;好转:血糖状态好转20%以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好转1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疗效=显效、好转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用[n(%)]、(x±s)表示,分别进行χ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10例、20例、10例、30例(7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分别是27例、13例、0例、40例(100.00%)。

2.2  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

治疗前西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更好(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4.42±1.25)d、(5.21±2.11)d以及(4.67±2.03)d。西医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分别是(6.67±1.54)d、(7.67±2.15)d以及(6.89±2.01)d。

2.4  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西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治疗组出现1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出现2例低血糖,1例胃肠道反应。

3  讨论

如今,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并且疾病与肾脏损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它也相对复杂。一般而言,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綜合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药物选择,安全性,效率,经济原则,并考虑成本/效益比。治疗的概念应该是积极的,以保护和逆转胰腺B细胞的功能,并尽快使用药物联合治疗。此外,体重减轻和降低血脂也可以帮助治疗糖尿病和并发症。另外,糖尿病的治疗还可以使用精细降糖药,一种或几种药物的组合,可以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可以起到降糖的最大作用,避免用药的不良反应。

消渴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调,情绪异常等而出现气阴两虚,现代医学认为其实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和功能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糖水平升高[3]。目前,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饮食疗法,理疗,监测,教育,心理调节,化学药物和中药治疗等。西医常用二甲双胍等药物,二甲双胍实际上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抑制空腹糖原异生和降低小肠吸收后的肝葡萄糖输出来降低血糖。二甲双胍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另一方面,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肾功能损害。

中医药在糖尿病的防治,辩证治疗,综合调节,个体化治疗,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口渴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因此,清热,润燥,滋阴,补液是治疗的基本原则。其中以气阴两虚为常见,而玉液汤为治疗此类证型的基本方剂,源于《医学衷中参西录》,方中黄芪有补中益气之功;天花粉、知母和山药滋阴润燥;葛根可生津止渴和提升元气;鸡内金可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五味子有收敛之功。加入麦冬可滋阴,加入丹参可清热活血;加入芡实可防寒凉伤胃。诸药合用,可共奏滋阴润燥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具有双相调节葡萄糖代谢,能有效降低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能对抗肾上腺素诱导的高血糖。而天花粉,五味子,葛根,山药等均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4-5],鸡内金具有降脂,抗凝和好转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同玉液汤的加减,具有滋阴养阴,清热解肾的功效,具有益气养肝,补肝肾的功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药,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8]。

该研究中,西医治疗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取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空腹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餐后2 h血糖下降超过20%的时间、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超过10%的时间、不同时间下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水平相比较西医治疗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和西医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常规药物加上玉液汤治疗消渴病的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李伟,胡亚耘,段苗,等.消渴丸联合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10):2581-2584.

[2]  杜会娣.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7):184,195.

[3]  李芳.中药养阴消渴汤、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价值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5):149.

[4]  关婕婷,马万千,魏青,等.自拟消渴脑病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382-385.

[5]  林凡源.二甲双胍联合消渴丸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6):47-48.

[6]  单晓琳,张军,孙辰莹,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刘玉洁教授治疗消渴胸痹的病机规律探究[J].中医药导报,2018, 24(18):47-51.

[7]  张芳,闫镛.闫镛教授应用乌梅丸治疗消渴病并发胃痞验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18):67-68.

[8]  贾林梦,庞国明.庞国明教授运用纯中药治疗消渴合并郁证的经验初探[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9):1237-1239,1266.

(收稿日期:2018-09-21)

猜你喜欢
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阿卡波糖联合维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