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
摘 要: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也是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始终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体系,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有着较强的联系。教学设计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采取单元知识结构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有效性
小学生各方面思想还不够成熟,老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具体的教学中具备以下思维活动:第一,呈现学生思维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去联想,进一步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情境。第二,体验专家思维活动,探索教材中书面语言形式为载体的例题、习题等教学参考内容。第三,活跃自身的思维活动,如果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自身要有足够的教学能力,善于思考自己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第四,整合课程资源,有效地结合各方面资源,做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工作,创设有效的实践情境,从而创新和开发小学数学课程。
一、把握学生的心理过程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是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的要求。数学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过程,只有让学生全面掌握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数学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做好学情前测工作。通过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学习表现等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学习需求、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综合这些因素再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充分把握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教学内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被学生所理解。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层次差异,落实基础桥梁
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个体,相互间在知识、能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等诸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化的差异。而数学教学设计的开展要面临全体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差距的重视,保护学生自尊心,对学习基础能力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发展。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我对他们的预习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处于中间这一段的学生最容易被教师所淡忘,正因如此,这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也没有动力,从而使这样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得不到提高。教师在这里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作业,一方面,让学生联系旧知进行知识的迁移、技能的巩固,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和练习课外资料,增长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安排科学合理、质量适中的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教学内容,更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开展应该以教材为基础,这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认识,不能只是简单地去执行和传递,还要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并进行创新和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富有结构性和现实意义的学习内容并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充分发挥出数学所具有的运用作用。比如:对“比的意义”这一知识点进行课堂讲解时,考虑到知识点的复杂性,将教材中“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求比值的方法”等合理地规划拆分,放到第二节再去完成,留出更多的时间创设不同环境下的问题情境,通過科学的提问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又比如,低年级教学中“三角稳定性”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身边具有三角稳定性原理的事物,如:篮球架、摄像机三脚架等等,将知识点引入生活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选择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扩展应用。
四、突出数学本质,体现数学特色
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定要突出数学本质,能够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与教学活动有效地联系起来,多一些对数学文化的培养,少一些形式化主义。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积极性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都是具有数学特色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数学活动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是集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一种科学,是遵循教学规律对课堂教学的理论规划;它也是一种艺术,是教师个人才华的展示,凝聚了教师的智慧。课堂教学活动能给教学设计带来灵感,而教学设计也能给课堂教学带来安全感,两者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张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6(23):82-83.
[2]叶长祥.“小学数学问题三步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学周刊,2016(11):123-124.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