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将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校企合作已经成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其中企业参与是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针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现状,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文献阅读,找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的相关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设计问卷,并进行田野调查,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然后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依赖程度、合作经验、保障机制维护及声誉文化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31-0051-05
一、文献综述及相关指标体系
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国内外有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美国Mark S.Schwartz认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主要受经济、制度、道德三方面因素的影响[1]。帕克认为,政府相关政策、社会以及文化的差异性、企业管理方式的差异性及战略定位的差异是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2]。詹姆斯则觉得企业和学校的声誉是企业在选取合作模式时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好的声誉有助于企业提高双方之间的相互认识,互增信任[3]。Treyvaud和Davies针对美国25家社区大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企业规模、企业文化特征、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维护等因素影响着企业是否做出参与校企合作的决策[4]。Yong S.Lee通过对英国46所大学的163名教师和147家企业的367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的组织文化、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是影响校企合作的初始条件[5]。
国内学者刘长生、侯雪梅认为,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结构、搭建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平台、政府引导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等因素是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6]。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杨诚认为互惠共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多赢是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7]。曾阳、邓志虹从政府干预职业教育、合作与技术创新等方面来分析校企合作,发现政府的有限理性、政策制定的不确定性、多重委托代理制约失效以及设租和寻租活动是影响校企合作的政府因素[8][9]。占侃等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通过统计江苏省内56所高校2007年至2012年间的校企合作关系数量认为,校企保障组织、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维护等是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10]。
依托上述理论基础,本研究从校企双方主体合作的内在逻辑出发,以企业参与视角来选择校企合作影响因素,见表1。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为了更好地把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状况,调查采取实地调查与网上调查两种方式。实地调研分成两个阶段,即初步调研(2017年3月),这一阶段主要是对淮安高新区的20家与高职院校合作较好的企业进行问卷发放,并对初步调研进行分析,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讨论,针对调研结果修改和完善了问卷题项。二次调研(2017年6月)主要是对南京、苏州、南通、淮安四地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比较紧密的4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将纸质问卷带至企业给企业管理人员填写,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86.88%。问卷包括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的变量16个项目,见表1。网络调查主要针对江苏省部分示范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比较好的企业发放问卷,对合作企业的质量进行了一定控制,使样本数据更具有代表性。网络调查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49份,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后期没有和相关企业进行有效联系。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52份,一共涉及92家企业。
(二)变量的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初步分析,一共有92家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了较好的校企合作,通过SPSS19.0对调查企业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共有43家,占校企合作企业总数的46%,私营企业已经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来源。主要原因是一些大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往往追求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对校企合作有较强的功利性,多数企业是碍于人情才参与校企合作,企业一般都是出于“利己”因素考虑是否愿意参与校企合作。一般3~5年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可能性更大。调研进一步发现,3~5年的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没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只能依靠职业教育获取高技能技术人才,这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比较积极。通过对问卷分析发现,一般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数在200~500人之间,技术密集型企业的人数大多在50~199人之间,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比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主动,一般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这类企业更需要开展校企合作。机械制造、商业、计算机等各类行业企业均存在一定比例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且所占比重差距不大,金融内企业只有3%,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合作方面的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企业的要求,影响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而物流类企业占了39%,校企合作的要求要远远大于其他类型企业,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产业的兴起,物流业急需大量劳动力,因此物流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很高。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样本的基本概况给出说明。本研究所涉及企业样本共92个,表3对资源依赖程度、合作经验、保障机制维护及声誉文化体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具体包括样本数量、均值、标准差三项指标,见表3。
表3中所列的是观测变量的描述统计,主要包括本研究涉及的所有观测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专业设置、长期合作及企业和学校声誉的重要性(均值在5以上),说明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学校和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及企业和学校声誉的重要性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除了组织文化(均值3.17),其他都在4分以上,其他指标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从以上基本情况統计表可以初步判断,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可以用作对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处理,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的变量KMO值为0.813;Baetlett值为3138.115,显著性为0.00,表示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适宜于因子分析,见表4。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在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前,必须考察样本的信度,以确保测量的质量。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信度检验,见表5。
采用SPSS 18.0对样本作克龙巴赫a系数测试,测试结果见表5,各个变量的a系数均满足不小于0.5的要求,样本的信度通过内部一致性检验,问卷整体的α信度系数为0.671,达到了中等信度,因此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内部结构一致性,样本数据能够支撑本文的研究。
2.效度分析
通过AMOS7.0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其中16个变量负荷值位于0.533~0.882 之间,具有较高负荷,资源依赖程度、合作经验、保障机制维护、声誉文化体系四个变量AVE均大于0.5,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有效性。验证了因子分析结果,见表6。
(二)相关分析
运用SPSS19.0对各变量与校企合作做相关分析,见表7。表7表明,资源依赖程度、合作经验、保障机制维护、声誉文化体系与校企合作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由表7可知,资源依赖程度对校企合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r=0.473,p <0. 01),说明专业设置、师资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师资水平、课程开发、人才培养质量都会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合作经验对校企合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r=0.314,p <0. 01),说明长期合作、短期合作、临时合作、合作企业文化的兼容性、交流沟通平台都会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保障机制维护对校企合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r=0.411,p <0. 01),说明校企保障组织、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维护都对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声誉文化体系对校企合作有显著的积极影响(r=0.362,p <0. 01),说明企业和学校的声誉、组织文化、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三)因子分析
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因子,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见表8。由表8可知,资源依赖程度、合作经验、保障机制维护、声誉文化体系四个因子的累积解释变差为78.699%。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9。
依据表8和表9,可以对萃取的四个因子进行命名。由于A1、A2、A3、A4、A5涉及专业设置、师资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师资水平、课程开发、人才培养质量,故该因子可以命名为“资源依赖程度”。由于B1、B2、B3、B4、B5涉及长期合作、短期合作、临时合作、合作企业文化的兼容性、交流沟通平台,故该因子可以命名为“合作经验”。由于C1、C2、C3涉及校企保障组织、完善的组织规章制度、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维护,故该因子可以命名为“保障机制维护”。由于D1、D2、D3涉及企业和学校的声誉、组织文化、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故该因子可以命名为“声誉文化体系”。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影响因素主要有资源依赖程度、合作经验、保障机制维护及声誉文化体系四个方面。结合问卷调查,并针对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校企双方应增强课程、专业设置及双师方面的资源依赖性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和企业共同设置专业、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也应该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行业变化形势、专业就业形势等市场因素及时与院校对接,并参与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定。企业专家可以把企业的岗位工作规范、标准、岗位环境及生产、服务或管理经验融入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从而保证教材内容与岗位实际的“零距离”对接[11]。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时,要参考企业的建议,提升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应该紧密贴合市场需求,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需求纳入到人才培养机制中。特别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把一线工作环境、企业管理和文化及完善的设备实践训练基地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下完成实习和实践活动,同时通过企业的一线工作环境,及时更新前沿的行业岗位要求,培养双师型教师[12]。同时,企业可以选派优秀技术人才以兼职教师的形式对院校师资队伍进行补充,利用企业实践操作和技术研发的环境来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学校的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向,高职院校应该强化自身的科研能力,提升校企合作效力。
(二)优化方案,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管理
校企合作必须解决校企合作中参与各方各自的角色、作用与定位问题。校企合作不是简单让学校找企业要实习岗位,也不是让企业提供企业技术工人到学校单纯的任教,一般单向的“有求”的合作是无法密切和长久的。只有建立“双向”的互求,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管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只有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使合作项目达到共赢。如何实现校企双方合作的信任关系,其中合作的历史、第三方推荐及合作契约是校企合作的基礎。此外,高职院校应该考虑企业需求,思考通过校企合作能够给企业提供什么样帮助,特别是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市场营销、职工培训、企业规划方面能够提供帮助。同时,高职院校要将企业文化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求学生注重细节,更具纪律性,对学生进行吃苦训练,把师生的行为规范与企业要求结合起来,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管理。
(三)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稳定的关键要素。如何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状况形成相应的法律政策体系,给合作企业提供优惠经费、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政府对于企业和学校的各项配套保障要落实到位。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维护方面 ,应该成立行业协会,并对教育专家、教育行政人员、企业人员进行教育质量评估培训,有效把握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一般来说,校企合作缺乏公正、客观、科学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因此应该把第三方评估机构纳入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中的一个主要指标。政府层面制定能反映地方、院校、企业、行业的多方标准,真正能够评估校企合作,并能够对校企合作客观评价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13]。
參 考 文 献
[1]Mark S.Schwartz.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lliance:Co-operation to compete[J].McGraw-Hi11 Book Company, 1994, 45 (9):134-141.
[2]帕克(美国).战略协同与企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詹姆斯.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4]Treyvaud,Davies. Employer Participation in School-to-Work Program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2011,Vo1.599:109-124.
[5]Yong S. Le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British [M].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13.
[6]刘长生,侯雪梅.职业院校深度“融合式”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49-51.
[7]杨诚.“共生型”校企合作模式下ICT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讨[J].职教论坛,2017(2):55-59.
[8]曾阳,黄崴.政府干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限度及其改进[J].现代教育管理,2016(5):73-78.
[9]邓志虹.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区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34-39.
[10]占侃,孙俊华.江苏高校校企合作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6(10):146-152.
[11]朱慧芹.高职院校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3):83-85.
[12]吴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34-37.
[13]师承瑞.校企一体化创新高职办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53-55.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 Factors of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Zhuang XiaoJia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is the core ele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problem, through literature reading, find out the related factors of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index syste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the design of index system and questionnaire, field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data to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factor analysis,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cluding degree of resource dependence, experience of cooperation, safeguard mechanism and maintain reputation culture syste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empirical research
Author Zhuang Xiaoji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Jiangsu Financ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aian 2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