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加凤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从理论上更容易被教师、家长和社会所接受,就需要教师转换课堂教学的模式,才能使综合素养培育有一定的效果,否则有关综合素养的顶层设计就形同虚设。如果不能改变“分数论”的传统教学思想,以综合素养为前提的课程改革推进就会遭遇大的阻力。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不得不去思考:以综合素养为指导思想,初中物理教学应如何转型。
关键词:综合素养;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
一、由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导入新课,从心理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物理知识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常识中,这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便利。比如:学习杠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在儿时玩的跷跷板,可以在此基础上设问:如果你小时候和你的父亲一起玩,你要怎么做才可以将你父亲翘起来?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大胆地做出各种回答,矛盾产生了他们就会想办法去解决,从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充满了兴趣。所以,在导入阶段,适时地引入生活现象导入能够以生活的实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望。以此为突破口,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当天的教学内容,设计时都会结合生活常识进行导入,从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直接讲解与考试相关的知识,不管學生是否理解,直接让学生硬性地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甚至是死记硬背物理原理等,这时候的学生并没有做到真正地了解物理的科学意义和作用,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记住了所有的物理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更别说举一反三了。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物理原理,并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过程中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真正意义上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所提升。比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内容时,由于其物理知识的理论性,本人找到其与生活相联系的地方,将其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即:在早晨充满雾气的森林里,我们看到树缝隙里落出的阳光为什么会是一条条直线?霓虹灯下我们为什么可以看到一条条彩色的光带?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本人则会引导学生结合这些生活现象,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来寻求答案,找到真正的原因——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融入生活化物理教学情景中的内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三、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大难点。在物理实验教学时,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逐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让他们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从而拓宽物理教学的范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常常根据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可以选择将课堂搬到教室之外,也可以结合所上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外制作,并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即变传统的室内物理教学课为室外活动课,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进行实践,如让学生亲手制作实验,实践实验,亲身体验物理的科学性,感悟物理的实用性,进而增强自我学习物理的信念。
四、综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物理教学生活化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通过多媒体展示的视听效果可以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由于学生的经验有限,有不少物理知识是学生无法直观体验的,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的描述再精彩,学生还是无法真切地感知,此时就需要运用多媒体,把相关的一些物理现象用多媒体视频播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真实地感知物理知识的应用情境,也能获得亲身经历的感觉,在此感觉的基础上再引导并分析这些物理知识,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总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得物理教学的出发点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使得物理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样,并向着现实生活延伸,真正做到物理理论与生活实际的完美结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欲望,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使得物理课堂充满活力。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改革创新、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物理教学中来,激发学生认识物理、探究物理、了解物理,并运用物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刘月清.浅谈新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