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恩平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通过阅读提高自身的情操,更好地去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当中的重点,只有做好阅读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有效把握,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
語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的整体架构进行有效理解,对于文章的核心思想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感情进行体会。一个合理并且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语文学习当中。
一、做好课前准备
语文课堂准备由两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一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前所做的文章预习,以及对其预习效果进行的点评。其二是教师根据自己对于所讲文章的理解所制定的学习目标。当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之后,便可以保持一个正确的方向开展阅读,避免了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盲目浏览现象。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开展阅读,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对文章进行理解和分析,更好地品味文章当中所包含的感情和思想,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来加强语文学习十分必要。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查找与教学文章相关的材料、对文章各个段落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并归纳出全文的核心思想等方式,让学生先体会到作者的创作目的和写作的方式,再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这样便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更好地体会文章当中的精神思想[1]。
例如,在学习《捕蛇者说》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去查询相关资料,了解柳宗元的人生经历,体会柳宗元创作这篇文章时的社会特点以及时代背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加有效地学习这篇文章。
二、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投入阅读当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文章当中经典语句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提高对于经典语句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对文章进行体会。同时还可以在文字当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感悟,并通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文章的寓意进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例如在《故乡》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寻找中年闰土的形象变化以及神态变化,让学生对这种表达方式所要表达的含义进行理解。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必须要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任何一种兴趣都是在不断亲身参与以及不断学习当中产生的。在亲身参与的过程当中,参与者会获得对事物某一个方面的认识,会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并体会到乐趣,从而获得心理上或者精神上的满足感,进而对某一种活动或者事物产生兴趣。阅读兴趣的养成,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在阅读和鉴赏过程当中的个人能力,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当中,可以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当时那种穷困潦倒的形象如果是于勒假装的,那么下面的情节发展会是怎样的走向?”通过这样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分析,使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爱上阅读并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2]。
四、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所使用的文章架构等文章的表面知识,同时还要通过自己的阅读,去体会作者在进行文章创作时的心境以及作者创作灵感的来源,要从作者的内心出发,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和想法,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当中的寓意。尤其是在进行小说和散文的阅读时,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不会受到文字表面意义的影响,要让学生发动自己的想象,在体会作者创作作品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话外之意,理解作者所要阐述的核心思想,从而更好地学习文章,更好地提高自身阅读效率。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读文章,之后对文章进行思考。文章当中所描写的父亲的每一个举动都有什么的样的意义,其每一个举动的初衷是什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思考,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当中所要表达的父爱。
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究,最大化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对文章的把握,体会文章的核心思想。让学生通过高效的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卫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和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2(5):12-13.
[2]韩云.略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吉林教育,2016(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