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锦娟
摘 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一门主要的科目,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训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具备更加优秀的数学素养,帮助小学生更加自如地面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懂得对小学生进行反思习惯的培养,只有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反思习惯,他们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便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什么地方,进而让他们通过反思更好地改进自己,令他们拥有更加稳固的知识,锻造出更加优秀的数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数学水平;反思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做到给予小学生更加优质的数学教学,而且还应该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反思习惯,相信小学生时常反思自己,便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令小学生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让他们有一种源源不断的动力。反思则是对自己的审视,是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注重的一项基本素质,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看到反思习惯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才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充分融合反思习惯的培养,进而带给小学生学习更大的发展,让小学生更具效果地学习小学数学。
一、增强教师对反思习惯的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反思习惯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学校应该定期向数学教师宣传和普及对小学生反思习惯培养的必要性,让数学老师将反思习惯培养和自己的教学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便可以让数学教师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还应该多向小学生传输反思带来的好处,能够定期组织班会来探讨和分析反思习惯的培养,使师生一起努力来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最终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轻松且有意义,让小学生的学习显得更加顺利,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去更好地学习和利用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对反思习惯的认识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依据,为数学教学带来更大发展。
二、多给予小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令其进行反思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所以不仅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自己也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只有自己是一个敢于反思和勤于反思的教师,那么自己教导的学生才能找到学习的榜样,也就会快速进入到反思的行列。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当中,要能够留出一些自由的时间让小学生进行反思,这样小学生才可以有足够的准备和时间来进行反思。比如说教师在教学乘除的时候,讲完一节课的时候,在课堂结束前10分钟,要小學生对自己的理解进行反思,然后通过反思提出问题,要老师进行回答,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还可以令小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其次,教师在检查学生的作业时,也应该多给小学生一些反思的时间,要小学生反思自己做错的作业题目,让他们找出自己做错题目的原因,然后通过教师的精心讲解给予小学生正确的答案,最终令小学生通过反思而得到更多的进步。相信数学教师多给予小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令其反思必定会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使小学生更加快乐地学习小学数学。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其实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确实是很枯燥的,那就想办法让数学变得有趣。当然,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不够的,要让学生长期对数学感兴趣,能够在课堂上反思这堂课所学的内容就要靠有效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如果学生能够反思,他不仅记牢了所学的内容,还会在回忆时有新的理解和感悟。让反思成为习惯,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灵感的瞬间,积极鼓励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去思考。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时候他们的思维是让我们瞠目结舌的,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所想,可以把小学生分成组来讨论他们自己的想法,然后让每一个小组说出自己组讨论的结果,最终在班级中进行集体的大讨论。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勤动脑,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使学生不断推翻自己的想法,看一看自己的思路是不是繁冗,寻找更加简便科学且合理的思路和想法,进而让数学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教师要在课堂上多使用一些反问和质疑的话语,让小学生在老师的疑问下不断地做出反思,一次又一次地验证自己,相信这样便可以令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帮助小学生更具效果地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小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小学生的未来生活中,有很多方面会用到数学,只有令小学生满怀反思地学习数学,才可以让小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连续提升自己。本文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分别是:增强教师对反思习惯的认识;多给予小学生一些自由的时间令其进行反思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希望通过给出的策略带给小学数学教师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保障让小学生更加顺利地养成反思习惯,带给小学数学教学一个更加理想化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非凡.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标准,2016(10).
[2]程旭.小学数学教育中不可忽视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陕西教育,2017(3).
[3].吴秀军.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5(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