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兵
摘 要:地理属于初中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现在的地理教学在课堂上大多仍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影响学生想象空间的扩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想有效转变这一教学困境,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为切入点,针对如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探讨,并提出一些适当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地理作为理解记忆思维、逻辑应用思维与抽象思辨思维相结合的课程,如何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是值得教师深究的课题。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指导学生自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借此锻炼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主动积极思考中学习到更多的地理知识,还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主动钻研与自主思考的学习平台。
一、结合兴趣进行设问,激发学生设问热情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应当激发他们进行设问的热情,教师可从多个角度启发学生,让他们的学习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设问,以此吸引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样他们对提出问题的探究欲望也会更加强烈。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需做好地理课堂教学的协调者与引导者,利用描述现象、呈现资料等方法把部分问题导入学生脑海中,使其积极踊跃地提问,进而锻炼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时,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降水现象,降水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容易接受。教师可先要求学生自由交流本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降水前后的具体情形,这样能够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贴近,使其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结合兴趣点,他们将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针对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降水现象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使其快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将会自主设问:“大自然为什么会降水?不同地区的降水规律有什么不同?常见的降水类型有哪些?”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将会变得异常活跃,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问题意识得以
培养。
二、结合课堂教学重点,引发学生主动提问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结合教学重点进行提问,是培养他们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学重点通常是要求學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内容,假如教师逐步引领学生针对这部分知识内容设计问题,就能突出课堂教学重点,他们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可从学生固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切入,让他们从一些自己感兴趣或熟悉的话题入手,由浅及深引出教学核心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提问和自主思考,并对他们的思维过程进行引导,使其在探究学习中深化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诸如,在《人口与人种》第一课时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组织语言:“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周围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甚至许多人面临着下岗或已经下岗,为什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要求讨论世界人口是怎样变化的。这样从初中生的个性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吸引他们主动提问:“人口的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在何种情况下人口会不断增加?何种情况下人口会不断减少?”接着,教师带领学生重新审视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并与世界人口分布图相对照,提出问题:“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此,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世界地形和气候着手,通过主动提问顺利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和因素,进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三、利用学习思维障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地理知识虽然较为浅显,不过学生是初次系统性地学习该课程,针对存在较为复杂或有一定思维量的知识点,教师可鼓励学生先自主思考和探讨交流,使其根据在思维中遇到的障碍设计相应的问题,以此锻炼他们的问题意识。不过,初中地理教师在利用学生学习思维障碍设问时,不能要求他们将这些问题全部自主解答,当学生思维遇到瓶颈时,要给予及时点拨和指导,帮助他们慢慢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内容时,由于遇到疑问,当问题解决之后印象往往会更加深刻,且对知识理解也更加透彻。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价值,可从他们的兴趣点、教学重点和思维障碍等不同角度出发,引领学生学会主动提问,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玉蕊.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7(28):188-189.
[2]谢伍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6(31):109-110.
[3]刘彦英.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4(12):23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