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
摘 要:有效开发生命化课程资源是走进生命化课堂的重要途径。如何科学开发生命化课程资源?尝试通过创新教学设计、点燃学生情感、让生活走进历史等方式让教材、视频和现实生活散发生命气息,从而推动生命化课程的达成。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命化;课程资源
生命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将课程资源中的内在的生命化形态彰显出来,就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石,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还学生学习的自由、丰富的精神生活和自主探究的权利,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的过程。”作为集人文性、历史性于一身的历史学科,更是具有开发生命化课程资源的优势。本文试从教材、视频和现实生活等方面浅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创新历史教学设计,让教材资源散发生命力
教材是最基本的素材型课程资源。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的编写删除了以往的繁、难、偏、旧特点,图文并茂,并贴近学生认知。但是同时也缺少以往教材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如何根据学情,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是使教材资源生命化的关键。
例如,必修一的《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知识点比较多,特别是时间多,学生难以掌握,更主要的是如何通过历史事件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國家独立、民族强大的自豪感。这就需要教师紧扣“大国外交”这一“灵魂”,在知识板块上打破教材的编写体系,进行重新设计。鉴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设计了“为弱国把脉,度美苏意图;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走向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力挽狂澜显大国风范;总理风采,永远难忘的记忆”五个历史片段。通过五个历史片段的设计使人耳目一新,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情感教育,达成了历史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二、点燃学生情感火花,让视频资源彰显生命力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鉴于这样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借助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接感受历史,往往比枯燥的讲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收获更深的情感
体验。
如在讲《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时,我用课件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视频资料,由于视频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所以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始终是处于悲愤的情绪,尤其是视频中呈现“300000”这个血淋淋、触目惊心的数字时,“30万”的抽象数字在学生心中鲜明地活化为“一个个生命”,给学生带来视觉、心灵的猛烈冲击,同学们群情激奋,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声讨日本的罪行。于是我立即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充当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人,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南京大屠杀声讨会。一句句充满悲愤的话如雷贯耳,掷地有声,学生的情感一时间得到了释放,真实生动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拉近了书本与学生、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不仅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加深了学习理解,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借助视频也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感性认知的同时,更要带领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通过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理性的爱国情怀。
三、让生活走进历史,让现实生活资源具有生命力
让生活走进历史教学,应是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历史教学改革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立足教材,面向生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关于巴黎和会“三巨头”在会前各自的打算时,教师不妨设计历史剧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对于发生在90多年前的事情进行加工处理,使历史情景再现于同学们面前,这无疑使原本遥不可及的历史生活化了。这种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尊重生命、成就生命的理念,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综上,生命化课程资源存在于教材的方方面面,课堂的每时每刻,生活的角角落落,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勇于创新,扩展和提升已有的课程资源;善于捕捉,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敢于实践,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学习、去探索。总而言之,教师只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扩展和提升现有的课程资源,挖掘身边一切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才能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才能发挥德育实效性,提升课程品位。
参考文献:
[1]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汪启思.论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7.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