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教师问题为出发点的磨课研究

2018-03-07 09:46黎延权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施过程实际问题行动研究

黎延权

摘 要:磨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校,磨课是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策略、实施课堂再到新問题的发现、解决的循环过程。近年来,面对扑面而来的课程改革浪潮,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学校广泛地开展了以教师教学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为主,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行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淀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实施过程

一、研究实施过程

(一)确定研究的内容

根据研究主题和老师们的困惑,我们确定了概念相对集中教学难度较大的“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为研究内容。

(二)开展教学设计

独立备课:内容确定后,我们把该内容发至教研组人手一份,要求大家熟悉教材,独立钻研教材,并能够提出基本的教学构想。

集体备课:首先由执教者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说课,一是说教材,重点说明该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关键;三是说设计理念;四是说教学流程。然后全体数学教师根据该教师的说课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老师认为:本课要让学生经历引入新知、探究新知、揭示特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感知中引入,在探究中创新,在对比中明晰特征。

又有老师认为:为了有效地遏制学生在新知学习后的遗忘,必须加强阶段性练习的设计和综合性练习的设计。从题型的多样化和难度的递进上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还有老师认为:数学教学要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要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再回到生活的过程。

我校分管数学教学的教导主任在综合大家的意见后,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就如何以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过程与方法为媒介,努力让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敲定了每个教学环节。

讨论结束后,许多老师由衷地说,面对鲜活的课例,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仅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新课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从操作层面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对概念课的教学如何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原型,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它必将对我们改进今后的教学提供较大的帮助。

(三)教学实施

1.在角的认识中,老师设计过细,无形中缩小了学生的探究空间。

2.在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景创设的过程中,由于对情景的渲染有些过分,增加了课堂教学中非数学化的成分。

3.由于对课前的备课仅仅是站在教师教的角度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瞬时产生的生成性认识不足,忽视了学生可能发展的机会。

(四)活动展示

经过反复不断的研究,在教科所的组织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执教老师集集体智慧之大成,在我校学术报告厅成功地为来自全区的近500名老师执教了“直线、射线和角”。教学效果空前叫好,得到了全体与会教师的高度赞赏:这样的课不仅理念新、方法活,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怎样在概念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课上得朴实、落实、扎实。

(五)教学反思

通过评课活动,反思教学的全过程,既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展开深度的专业对话过程,也是研究质量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一些不可知因素,动态生成的课堂必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加以评价和分析。

二、提炼研究成果

(一)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已成为一线教师投身课改所追求的一种时尚和潮流。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最有效呢?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至少照顾学生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心理需求,二是认知需求。

(二)如何实施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1.探究性学习不排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如:在学生探究“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联系和区别之前,学生并不认识直线、射线。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线的特点时,就包含了很多接受学习的成分。

2.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如:探究“什么是角”时,如果我们直接把这一问题赤裸裸地抛给学生,学生知道怎么去探究吗?而我们的老师却是通过引导学生在画角、观察演示角的形成等活动中来进行探究。

3.探究性学习可以是独立的探究,也可以是小组的合作研究。这一点,本节课都有充分的例证。

4.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讨论中探究,如对“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的探究就是这样进行的;可以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探究,如探究角的意义,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还可以通过假设、验证、再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探究,如:对“过一点可以画出几条直线”的探究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然,从汇报课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于是把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演变成了“优等生讲,学困生听”的小组合作模式。这次行动之后,我们会进一步地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1]陆静尘.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实施过程实际问题行动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