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伟+张晓阳+刘芬玉
[摘要] 目的 探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总时间、抑郁症药物控制总有效率、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用药前后GQOLI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 观察组抑郁症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达到62.5%,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后GQOLI评分为(71.29±4.03)分和HAMD评分为(9.74±1.39)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的GQOLI评分(53.86±4.17)分和HAMD评分(17.43±2.9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控制患者情绪,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2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2(c)-0123-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epression.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epression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 in this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citalopram,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s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normal state and the total time of medicatio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depression medication, the number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medication, the GQOLI and HAMD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study group reached 62.5%, higher than 45.0%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the study group GQOLI score was(71.29±4.03)points and HAMD score was(9.74±1.39)points, better than controlled group GQOLI scores was (53.86±4.17)points and HAMD score was (17.43±2.95)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only one case of adverse events during medication, fewer than 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depression with 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an control the mood of patients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Refractory depression; Escitalopram; Cognitive behavior; Effect
抑郁癥患者的基本特征性表现是持久而显著的心境低落,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不适属于主要症状表现。抑郁症病情迁延难愈,且在治疗后反复发作的可能性较大,患者社会功能会明显减弱。而难治性抑郁症指符合国际疾病标准编码(ICD-10)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且经至少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或收效甚微者。相关领域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一半的难治性抑郁症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单纯应该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停药后再次复发的可能大[1]。该文主要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收治的4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随机选取的该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疾病且有治疗意愿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抑郁症病史1~13年,平均(5.6±1.3)年;患者年龄37~72岁,平均(51.8±6.4)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治疗组患者抑郁症病史1~15年,平均(5.2±1.0)年;患者年龄33~76岁,平均(51.2±6.)7岁;男性23例,女性17例。选取的两组患者均完整参与整个疗程,无1例脱落。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一般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生产批号:H20150204),20 mg/次,1次/d,连续用药8周;治疗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20 mg/次,1次/d,连续用药8周,在用药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治疗,采用贝克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每星期进行2次认知治疗,治疗时间为50 min/次。先采取询问的方式帮助并教会来访者去识别自动思维,通过思维记录、讨论和行为实验来识别和挑战其负性思维,跟来访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布置家庭作业。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了解患者的应对能力和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等情况,掌握患者的期望和目标,把重点放在探讨早期发展的行为模式、长期的人际关系、治疗关系及情感或经验的联系上。帮助患者在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的改变,运用等级任务安排、日常活动计划、掌握和愉快评估技术等行为技术,训练从轻到重、从简单到复杂,让患者多享受成功的喜悦,少体验失败的沮丧,从而进一步缓解情绪症状,树立患者的生活目标和信心[2]。
1.3 观察指标
抑郁症药物控制总有效率、用药前后GQOLI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症状基本或彻底消失,HAMD评分的减分率水平达到甚至超过80%;显效: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症状明显减轻,HAMD评分的减分率水平达到甚至超过50%,但没有达到80%;有效: 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症状有所减轻,HAMD评分的减分率水平达到甚至超过30%,但没有达到50%;无效:治疗后患者抑郁症症状没有减轻,HAMD评分的减分率水平没有达到30%[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症药物控制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抑郁症药物控制总有效率为45.0%,治疗组为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 用药前后GQOLI和HAMD评分的改善幅度
治疗组患者用药后GQOLI评分为(71.29±4.03)分和HAMD评分为(9.74±1.39)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的GQOLI评分(53.86±4.17)分和HAMD评分(17.43±2.9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3 用药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治疗组患者用药期间仅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4,P=0.02)。
3 讨论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通过诘难或挑战忧郁患者对自我、环境和未来不合理信念和错误态度来减轻抑郁症状,鼓励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改变不恰当的认知及行为的限时、强化、侧重、症状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基本理论认为,抑郁症患者长期处于极其消极的扭曲的体验,自我评价异常过低,这些消极状态下的认知偏向导致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产生不信任及不自信,自己在家庭甚至在社会中的角色都难以胜任[4]。因此,其可以协助患者对自身的非正常的认知行为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纠正,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可以使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到显著性增强,对患者正确看待和处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从而可以使抑郁症状得到显著性改善,使抑郁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得到显著性提高[5]。因此,临床认为对于抑郁症患者在实施药物治疗前,进行有效的认知行为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艾司西酞普兰属于新型SSRI类抗抑郁药的一种类型,该药物所产生的选择性高,且不良反应较少,使用后起效速度较快,但单一采用该药物对抑郁症特别是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仅仅能够使病情得到患者,而认知功能和人格特点则难得到有效的改善[6]。
该实验表明,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82,P=0.02)。治疗组患者用药后GQOLI评分为(71.29±4.03)分和HAMD评分为(9.74±1.39)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的GQOLI评分(53.86±4.17)分和HAMD评分(17.43±2.9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仅1例发生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这与王飞[7]、赵淑芝[8]报道的治疗后观察HAMD评分(9.32±1.27)分和(9.48±1.27)分明显改善,结果一致。该实验结果表明,在药物基础上增加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与认知行为干预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帮助抑郁症患者改善认知行为,对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建立正确认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抑郁症疗效较佳,不良行为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矫正,使患者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心理适应性增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锐,杜晖,袁书田,等.冷刺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症状改善的随机对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 10(1):93-94.
[2] 杨冬林,申连城,李遵清,等.重度抑郁症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其跟踪随访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 26(13):21-24.
[3] 赵美英,刘威,赵杰,等.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 7(20):156-157.
[4] 王海丽, 廖梅蓉, 周舟,等.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 2016,16(5):714-716.
[5] 胡邵仑.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 27(9):1150-1151.
[6] 周伟东, 陈嘉, 周春.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分析[J]. 心理医生, 2016, 22(35).
[7] 王飞, 熊震.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J].当代医学,2015(36):135-136.
[8] 赵淑芝,李聪慧,马沛沛.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觀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4(13):163-164.
(收稿日期:2017-09-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