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扬
中医养生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进入秋冬季节,应以滋润肺肾为先。但是,秋冬气候干燥,人们容易因肝火旺盛而心浮气躁。同时,天气慢慢转凉,气温常常会突然下降,人体免疫功能会进入一个相对抑制的阶段,抵抗力随之下降。此时,不少肝病患者的病情会复发或加重,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因此,在秋冬季节,养肝护肝就显得尤为重要。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黄帝内经》中讲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张仲景《金匿要略》首篇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养护肝脏,必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微杜渐。肝病患者在秋冬季更要注意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有乙肝等肝病家族史或曾接受过输血治疗者,也应定期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及医生建议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顺应四时阴阳
《黄帝内经》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秋冬日常生活要顺应阴阳变化:秋季,大自然阳气收敛,早睡早起可以避免阴寒之气的侵袭;冬季,大自然阳气闭藏于内,早睡晚起可以躲避寒凉之气的侵袭。肝病患者更该顺应大自然四季的阴阳变化,使机体的阴阳变化与大自然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肝脏气血运行正常,有利于肝脏调养。
饮食调理
●营养均衡,饮食清淡
营养均衡是健康的重要保证,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饮食尽量清淡,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切记不要暴饮暴食或经常忍饥挨饿,否则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异常,导致肝脏功能失调。总的来说,养肝饮食以清淡为主,枸杞、阿胶、菊花、决明子等都是保肝护肝良品;而咸鱼、蛋糕、烤串、方便面、火腿肠等可能是肝脏的敌人,它们不仅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还会损害肝脏的正常功能。
●控制食量,多吃蔬菜
每餐八分饱、晚餐要吃少、睡前不吃零食等,是养生保肝的不变准则。中医讲究“五色入五脏”,青色入肝,多吃些青色的食物对肝脏有好处。脾气较大的朋友,平时多吃绿色蔬菜,如青皮萝卜、芹菜、莴笋、菠菜等,能起到降肝火、疏肝气的作用。
●适当吃酸味食物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酸入肝”是指食用酸味食物或药物可以养肝。在日常饮食中,肝病患者可以适当食用酸味食品,如山楂、橘子等。山楂含有熊果酸,能减少脂肪在血管壁沉积,利于肝脏对脂肪的代谢。如:用山楂泡水喝,既开胃又消脂;炖肉时加入山楂,既调味,又能帮助消化。但是,牙齿不好、脾胃虚弱的老人要少吃酸味食物,肝气旺盛时也不可吃太多酸味食品,否则会导致肝气过盛,影响健康。
动静结合
肝病患者一定要休息好,以利于肝细胞的再生。当肝功能恢复正常、症状减轻时,肝病患者可以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一要选好运动场地,以场地宽广、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的地方为佳;二要选好锻炼项目,以锻炼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有氧运动为好,如慢跑、快步走、骑自行车、打羽毛球、跳舞、跳绳、游泳、打太极拳等。运动宜每天1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运动后微微出汗、不过度疲劳为宜。
保证睡眠充足
中医认为:子时(23时至1时)人体气血流经胆经,胆经最旺盛,此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辰,阳气开始生发,适合静卧熟睡;丑时(1时至3时)人体气血流经肝经,肝经最旺盛,此时睡好能养肝。因此,晚上11時至凌晨3时应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若睡眠质量不佳或时间不够,会影响肝脏修复功能。肝病患者晚上不宜从事太过耗损脑力的工作,11时以前一定要入睡,使肝脏气血得到充分濡养。
保持乐观心态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调理人体气机的生理功能,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功能失调。就像《黄帝内经》中所说:“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易发怒的人容易使气血淤滞于肝脏而引发疾病。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从而使肝火熄灭,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多远眺、常闭目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藏血。由于肝脏的经脉联系于目,人的视力又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故有“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之”“久视伤血”之说。也就是说,人长时间用眼视物,不但会使双眼疲劳,视觉能力下降,而且会导致“肝血”损伤。这也提示我们,工作、学习间隙要多往远处眺望、多看绿色植物。经常闭目养神也是很好的养肝方法。endprint
大众医学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