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
摘要: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谈到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需要阅读、外语需要阅读,其实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另一蹊径。
关键词:数学阅读 提升学习 质量 教学方法
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要阅读、外语要阅读,数学也需要阅读。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其实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读懂数学语言,就是学会数学阅读,它是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另一蹊径。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数学阅读的基本内容
1. 读题目:掌握数量关系
“认真审题”是数学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因为数学课堂离不开数学题的练习。只有读懂题目,才能分析清楚并掌握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答。例如:“三个小朋友参加跳远测试,小明跳了3.24米,比小亮少跳0.14米。小华比小亮多跳了0.23米。小华跳了多少米?”从问题出发,要想求出小华跳的米数,就要知道小亮跳的米数,而小亮跳的米数,要根据前两个条件求出来。阅读关键条件“比小亮少跳0.14米”可知,是小明比小亮少。那么所求的小亮跳的米数,应该反过来想,是比小明多,用加法。读懂弄清这个数量关系之后,才能正确列式:3.24+0.14+0.23。而不是根据字面意思用3.24—0.14。
2. 读概念:理解基本含义
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第二课时,通过对例图的观察和操作之后,教材揭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教师不仅指名单个学生读、集体读,更在判断图形的练习中让学生结合图形说概念。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便更加准确和深刻。
3. 读公式、规律:渗透建模思想
在小学阶段,掌握一定的数学公式、规律,有助于向学生渗透建模思想,形成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一个数乘10、100、1000……的规律》,得出规律: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带领学生多读几遍熟记后,学生后面解决进率是10、100、1000且由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转换的题目便可更加快捷。教学《一个数除以10、100、1000……的规律》的道理亦是如此。
4. 读史料:了解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也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解数学文化历史,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完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之后,指导学生阅读P4的“你知道吗”。 学生既知道了正负数的发展历史,也知道了负数是由我国最早认识和使用,都发出了感叹。丰富了数学知识的同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数学阅读的意义
1.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数学原理正确分析阅读内容其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阅读内容的本质理解。例如当学生阅读到这样一段材料“有两盘苹果。如果从第一盘中拿两个放到第二盘,那么两盘苹果同样多;如果从第二盘中拿两个放到第一盘,那么第一盘的苹果是第二盘的两倍。第一盘苹果有( )个 :① 8个 ②14个 ③12个”阅读完这句话,再通过推理、想象等思维过程,可得知正确答案是14个。因此,数学阅读需要学生就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自学及自主探究能力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方式,阅读能力强,相应的自学能力也会较强。学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而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也就锻炼了学生在阅读这一自学方式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认识方向》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道自学题:“阅读短文再填空:小明面朝太阳站立,双臂侧平举,小明的前面是东面,后面是西面,左手方向是北面,右手方向是南面。请你面朝太阳升起的方向站立,你的前面是( )面,有( );你的后面是( )面,有( );你的左手方向是( )面,有( );你的右手方向是( )面,有( )。”這段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形体语言为理解 “架桥铺路”,起到了自主探究作用;并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自学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后面的填空。
3.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阅读材料中的语言通常是文字语言、图标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融合。数学阅读在于理解领会,把阅读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例如把一个用符号形式表述的问题转化为语言的表述形式。如题:□÷☆=○……6,☆最小是( )。学生阅读完这个材料,脑子中首先要联想到相关知识点:⑴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代表被除数,☆代表除数,○代表商;⑵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要比除数小。接下来,学生要通过数学内部语言之间的转换,来完成对这个材料的本质理解。即在这一道余数是6的除法算式里,除数最小是( )。再通过倒推得出除数要比余数大,即☆要比6大,其中最小的就是7。数学教学中还有需要通过阅读把抽象概括化问题转化为具体形象化问题的阅读材料,学生多次经历这样的阅读过程体验,自然能在脑中沟通两者之间的知识联系,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络。
三、 培养数学阅读的有效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质量的根本保证。激发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营造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培养兴趣的基础。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图书角里摆放一些趣味性浓的数学读本或画册,如《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也可以推荐一些好的数学期刊,如《小学生数学报》等,使学生随时可以进行数学阅读。
(2)创设问题情境
阅读中,如果是漫无目的的去读,则阅读毫无意义。因此,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endprint
2.交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
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可以事半功倍;学生也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就会由“愿读”到“会读”,最后“乐读”。
(1)多思多想
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读、思结合的积极过程。数学阅读材料以符号、图形、数据为主,边阅读边进行思考、探究,才能习得其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事先提出的有助于思考、理解的问题进行阅读。如:这里的新知识是什么?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运用这一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并提供给学生自我检测、评价的机会,使学生验证自己:阅读,弄懂,我能行!
(2)抓关键词
在数学的很多文字叙述形式题中,其中的关键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中错误的原因常常就是因为没有注意到句中某个重要字词的存在。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找到并圈出句中的关键词,品味理解。例如,在教学“平行线”这个概念时,课本是这样描述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这里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首先平行线必须是同一平面内的;其次,平行线不是单独一条,是两条直线互相依存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圈出句中的关键词,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同一平面内”、“互为”这两个词很重要。在之后的练习中,学生表现出对这个概念理解的很到位。
(3)读写结合
数学阅读材料中的计算公式、定律可以边写边看,文字叙述形式的“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借助画图、演算、推理等手段来加深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3.课外延伸阅读,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阅读还包括阅读跟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和课外知识的阅读,既可以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展数学视野,提升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语文学习重要的方式,同样也在学习数学方面起着独到的作用。帮助學生学会数学阅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季国栋. 数学阅读不应成为失落的世界[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8(3).
[2] 殷邦现.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J]. 小作家选刊, 2016(1).
[3] 厉小康.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04, 13(2).
[4] 杨红萍. 数学阅读教学叙事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14, 23(5).
[5] 弓爱芳. 数学阅读及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6.
[6] 焦勤. “数学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