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概念教学,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1-0059-04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新进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日益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对于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全面提升中学历史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学科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深入探索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模式、新策略。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呢?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在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历史解释?如何通过历史学习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近年,历史概念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教学路径。历史概念教学,是当前历史教学实践探索中重要的教学范式,运用概念教学的基本理念、方法,对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人物等进行客观、公正地解释,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策略和途径。本文试就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观照下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强调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和掌握历史概念,既是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活动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一)什么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历史现象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反映,是历史现象的科学概括。历史概念源自历史事实,同时又超越历史事实,反映的是历史事实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都要依靠的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在历史教学中,一个一个的历史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知识“元素”;而且若干个相关的历史概念,就形成了相关的历史知识系列;概念群体的纵向、横向及其立体网状的序列化,就构成了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在历史教学中,无论何时都需要学生重点、牢固、准确地掌握最基本的历史学科知识要点和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因此从“元素”到“系统”都说明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
(二)历史概念教学
根据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学生学习历史概念主要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等两种形式。
從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个体借助于语言、文字、图像、图表等材料,获得抽象性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具体概念的学习过程。如在《工业革命》一课中,“蒸汽机”这一历史概念的形成,即是通过教师展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图片、文字性简介等材料,学生获得抽象性的有关蒸汽机的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与经验,从而形成万能蒸汽机的概念认知。在概念形成过程中,人们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把握一类事物的本质。
所谓概念同化,即通过历史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迁移,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一般而言,学生历史概念的学习都是以已有的历史知识与经验为基础来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历史概念可以为一个新的历史概念的形成提供一个固定点,当学生在已有的概念和新概念之间建立起一种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以后,他们就会获得新的历史概念的具体意义。如在《工业革命》一课中,“万能蒸汽机”这一历史概念,学生即可通过概念同化而获得,因瓦特所改良的蒸汽机可以与大多数机器连接在一起,为这些机器的运转提供动力,学生可通过“万能蒸汽机”概念受“蒸汽机”概念同化而获得对这一概念的具体、准确的理解和认知。
(三)概念教学与历史解释
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运用历史概念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解释、说明、论证,既是教师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策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和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历史概念对历史事物、现象、规律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在培养学生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历史概念的支撑。
从历史概念在高中历史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来看,可以根据中学历史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将其划分为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三个层次。显然,历史概念在其中处于中间层次。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形成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概念的产生,是历史认识过程中的质变,表明人的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学生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深刻分析,进而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可见,历史概念是历史认识的升华,又是历史规律形成的基础,所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的中心环节。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历史史实很容易从记忆中消失,而概念、规律却可以保持长久,甚至这些自主归纳概括并理解掌握的概念和规律性东西可以终身受用。所以,历史概念尤其是理论概念由于抽象程度高,其智力价值也较高。①因此,在培养历史解释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概念教学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凸现。
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教师一方面要从纵向的角度,运用历史概念向学生呈现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整体线索,使学生理解并认识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要从横向的视角,对比分析中外同时期历史发展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厘清历史概念,更好地理解历史、解释历史。
运用和围绕历史概念展开教学,有助于老师增强教研意识,优化教学内容,发展专业能力;有助于课堂去伪存真,直指历史教学和德育的本义,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领悟历史基础知识,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么,历史解释素养观照下的概念教学在课堂实践中该如何实施?概念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以下,试举例说明:endprint
1.厘清历史概念,用概念教学强化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而严谨的历史解释能力,无论是对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还是对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历史概念是学生历史理解、历史认识的中心环节,因为历史概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工业革命》一课中“改良蒸汽机”这一概念,它是对旧式纽可门蒸汽机的改良和革新,不仅使蒸汽机的体形缩小,便于投入工业生产,而且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为机器带来强大的动力;尤其完全可以与其他机器连接起来,作为这些机器的动力系统,使工业生产发生质的飞跃,使人类真正进入“蒸汽时代”。从这一历史概念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其次,形成历史概念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的关键所在,因为历史知识结构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历史概念及其史学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历史概念是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如《工业革命》中“工厂制”这一概念,工厂的出现是工厂制概念在时序性上所具有的本质内涵,只有在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才会出现,工厂不仅是机器生产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决定了机器生产的组织形式;同时,工厂的建立,一定是在特定的空间才变得可能,每一家工厂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范围,工厂内的空间是机器与工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共存的物质基础,工厂制这一概念因此具有了空间概念上的特定内涵。因此,“工厂制”这一历史概念在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养成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第三,形成历史概念是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因为历史概念形成过程是学生逐渐从历史现象提高到本质的认识过程,也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如《工业革命》一课中“城市化”概念的形成,学生从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中可以认识到,随着工厂在城市中普遍建立,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同时城市数量也逐渐增多,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特定的时间、空间限定,对城市化这一历史概念,通过历史解释,学生的理解和解释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认识到城市化的内涵及其本质意义。
2.通过历史概念的同化、形成,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歷史概念的同化、形成,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有确切的解释。比如,在“世界格局”这一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在不仅要理解“世界格局”的内涵与外延,还要能对其进行准确而恰当的解释。从概念的内涵看,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就其内涵而言,“世界格局”是一个动态的、描述性的概念。从概念的外延看,世界格局经历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或称之“一超多强”格局、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等)。无疑,世界格局,或称之为世界体系,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在历史课堂概念教学中,通过对这一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解读与诠释,学生可以明确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各国依据自身实力的强弱及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在动态的外交关系中分别扮演与之实力相适应的角色,从而构成国际关系的总和。从而理解历史概念的确定性与科学性特点。这一过程,既是学生获得科学的历史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解释素养的过程。
3.以历史概念规范、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和素养
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的特有概念和语言,并能够运用学科语言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解释这一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和要求。历史概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和素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学科的术语、概念进行规范而确当的历史解释。
如《罗斯福新政》一课中,对“国家干预”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从本质上说,罗斯福新政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改革,它是资本主义由不完善走向成熟的转折点,是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走向国家垄断的起点,亦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功能不断增强、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对于国家干预、罗斯福新政、国会授权、政府主导、以工代赈等这些历史概念,在进行一般性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对其内涵与外延的解读,就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历史学科语言。如对于“国家干预”这一核心概念的解释,就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规范、准确的学科语言进行历史解释;国家干预是国家主要权力部门,包括总统、国会及最高法院在内的通力合作,通过立法手段、推行工业生产的指导与计划性,举办公共工程实现以工代赈,将应急救济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结合等。这些历史概念在解释“国家干预”这一核心概念中,是必不可少的解释,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内容,就可以理解和掌握这些规范的学科语言。而通过一系列的概念教学的训练,学生就可以熟练运用历史学科语言进行历史解释,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和素养。
综上所述,历史概念教学无论从理论到实践,还是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当下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也是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探究其在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方面作用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历史概念教学中,还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作者简介】严明贵,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育才学校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
【责任编辑:李婷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