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助体系下高职院校开展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探究

2018-03-05 17:24杨艳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贫困生高职院校

杨艳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院校受助贫困生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实施感恩教育出现的伦理问题,突出高职院校开展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贯穿感恩教育、创建感恩教育平台、建立开展感恩教育长效机制等措施,促进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国家资助体系 高职院校 贫困生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2C-0035-02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受家庭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更多的贫困生就读于高职院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建立起一套以“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资助体系,以帮助高职院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能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但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职院校中有部分受助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引导他们以感恩为人生精神支点,让感恩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一、高职院校受助贫困生的现状

(一)受助贫困生的数量和生源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国家对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受助贫困生在学校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总体呈现出数量大和生源复杂的特点。贫困生生源复杂,主要源于大多数贫困生的家庭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各种不同的家庭背景,大部分贫困生是来自边远的农村,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残疾人家庭等;而有的学生虽然是来自城市,但是因为父母是下岗职工或者由于天灾人祸而致贫。总之,鉴于高职院校贫困生数量和生源特殊性的现状,国家的资助任务繁重。

(二)受助贫困生的生活现状。在国家大力实施“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在经济方面主要享受到的是“奖、贷、助”三项资助,可得到奖学金和助学金两大类。此外,贫困生还可以在入学时申请助学贷款。在助学金这一类中又分为国家资助和社会资助等不同经济来源的资助,这就决定了申请助学金的贫困生能够得到一笔助学金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保证学业顺利完成。成绩较好的贫困生还能得到一笔数额不等的奖学金,如果助学金和奖学金都获得的话,那么该贫困生在校的学费和生活费就可以得到保障。此外,每个高职院校会设有不同勤工俭学岗位以帮助贫困生获得额外的经济来源,减轻生活学习压力。总的来看,在高职院校中,贫困生是基本上能够得到一定数额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是有足够的保障的。

二、高职院校实施感恩教育出现的伦理问题

贫困生群体是一个复杂、特殊的群体,不同程度地存在消费伦理、感恩伦理和诚信伦理等问题。通常来说,在一定的社會经济条件下,对受助贫困生的消费选择影响最大的就是消费伦理观,这决定了受助贫困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喜好等,还有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影响到消费伦理观。因此,贫困生消费伦理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是否优秀的问题。感恩伦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和帮助的由衷认可并且想办法报答的内在心理需求,是一种积极文化所公认的基本道德。但是,当前有部分贫困大学生严重缺乏感恩意识,主要是漠视家人亲情、人际友情和社会恩情。究其原因,主要是贫困生感恩文化断层、道德文化僵化、家庭观念错位、自身修养匮乏等造成的。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开展受助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很有必要。此外,高职院校受助贫困生的诚信问题也令人担忧,如考试作弊、“枪手”替考和写论文、简历作假、恶意逃避归还助学贷款和拖欠学费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失信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这些伦理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公平推进和构建和谐社会。

三、高职院校开展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内在意义。包括两方面:

1.有助于受助贫困生与普通同学关系的增进。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较于其他本科院校或重点高校的学生,在文化水平和思想成熟性上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注重学生关系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之间团结融洽,每个班都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整体,学校各项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开展。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特别是贫困生,要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互敬互爱、团结一心是很难的。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对受助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让他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宽容的心胸和对学校的责任感。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受助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可以使贫困生与普通学生和睦相处,用心交流,增进他们的感情,并且也让受助贫困生懂得如何去增强集体凝聚力。

2.有利于融洽受助贫困生与老师的关系。部分受助贫困生因为自身贫困的原因,对人对事较为敏感多疑。有时会误解老师的关心,觉得老师是在怜悯自己,甚至会对老师进行辱骂。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他们内心的不自信,不愿意相信旁人,还有就是对老师的辛勤付出不尊重,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因此,学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对受助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很有必要。感恩教育可以让受助贫困生学会认可老师的付出,改善师生关系,愿意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教导和关心,从而极大地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受助贫困生自身的成长成才。

(二)外在意义。包括两方面:

1.有利于校风建设。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而学校的校风建设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成为国家的合格建设者。贫困生在校期间掌握好文化知识和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毕业之后才能回报社会。在高职院校开展对受助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在培养贫困生道德自律的同时也能推动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的协调发展。

2.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个人精神生命的完善,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协调社会的构建。高职院校是社会技术人才的培养摇篮,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开展感恩教育,用各种感恩行为熏陶学生的心灵,可以培养他们优秀的思想品德;学生在接受感恩教育的同时学会自省,感受他人的付出与善意,树立远大志向。而对于受助贫困生来说,感恩可以让他们感悟国家、社会、学校和他人的付出和资助,并知道自己对社会的发展有多大的作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endprint

四、高职院校开展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措施

高职院校在受助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中,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深入学生内心,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受助贫困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在校园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管在任何时候,感恩思想都应该常驻心间。高职院校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营造良好感恩环境,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增强自身的感恩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贯穿情感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受助贫困生在一种感恩的氛围中受到教育、感染和启发。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内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感恩,如广播、微信、标语以及宣传栏等,这样让学生随时接受感恩教育。

(二)在实施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全程贯穿感恩教育。在受助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中,应把感恩意愿作为参考标准。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受助贫困生的资助申请是建立在感恩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确定受助贫困生在校期间思想、学习和生活各方面要合格,以此教导学生要有感恩之心,也让他们明白要有感恩之心才能获得各方面的资助。把感恩作为受资助的参考标准是开展感恩教育的基础,受助贫困生获得资助后,怀着感恩合理利用好资助,学校再广泛宣传感恩的意义,树立感恩形象,让这些受助贫困生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三)開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创建良好的感恩教育平台。高职院校对受助贫困生开展感恩教育应该循序渐进。在学校已经有了校园感恩教育氛围的情况下,高职学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校园感恩活动,以良好的感恩教育平台,让受助贫困生参与其中,在增强感恩意识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增强开展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1.开设贫困生学习交流班,宣传感恩教育。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组织受助贫困生开设学习交流班。在学习班中,老师可以让思想成熟、懂得感恩回报的受助贫困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实施感恩教育的经验。典型的成功示范能够让其他受助贫困生深切体会到感恩情怀。

2.以节日为基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每年有很多不同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和感恩节等。高职院校可以以这些节日为契机,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活动,如召开主题班会、团队建设活动等,让受助贫困生体谅家人的生育和养育的艰辛付出;感激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和关心;不辜负祖国给我们创造的一切条件;让这些受助贫困生在活动中感恩亲人、朋友、师长,同时更好地反省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成才。

3.设立勤工俭学岗位或举行公益活动,让受助贫困生在校园中体验生活。目前在高职院校中都会设置很多不同的勤工俭学岗位。在岗位招聘时,老师可以先从受助贫困生选人,让他们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多一份收入。实际上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受助贫困生体会父母赚钱的不容易;通过参加勤工俭学工作和校园公益活动,将自己的感恩之情付诸行动传递下去,让爱心延续。

(四)建立开展感恩教育长效机制。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普遍呈现出个性张扬、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等心理特点。根据这一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贫困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首先,坚持在校园中创造感恩教育的氛围,对受助贫困生多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自信心,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高职院校开展贫困生感恩教育要与时俱进,要有针对性,符合时代特征,推动感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再开展受助贫困生资助工作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开展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了解贫困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感恩教育,从而增强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菅广峰.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2]戴世琴,蒙平川.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思考[J].今日南国,2008(3)

[3]齐冬莲.论感恩教育[J].邵阳学院学报,2007(2)

[4]邓永超.高校感恩教育之我见[J].煤炭高等教育,2006(3)

[5]陈晓.新时期高职院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探讨[J].科学导报,2016(4)

[6]肖晗予.感恩教育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心灵扶助[J].华章,2011(33)

【作者简介】杨 艳(1985— ),女,广西贺州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班级管理和英语教学研究。

(责编 苏 洋)endprint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贫困生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