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变教学”,改变了什么

2018-03-04 02:14孙长智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

孙长智

[摘  要] 信息化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透过信息化的教学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更科学地认识教与学所面临的变化,主动地适应新形势,应对新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机遇与挑战

信息化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透过信息化的教学过程,向受教育的主体——学生传达些什么,试图影响些什么,而我们教师在这其中又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了些什么. 下面结合一份教学案例做详细说明.

课题: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本案例系2015年山东省暑期远程研修期间菏泽市路振彦老师提交的学员作业,有改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鲁教版初中数学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节的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对垂直关系进行研究,明确概念,探讨性质,画图操作;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地理解垂直这一特殊的相交关系及垂直的两条性质. 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的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空间里的垂直关系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十分重要.

本节课的重点是垂线的定义及性质,难点是探索和理解垂线的性质. 虽然学生在小学接触过垂直,但由于要求不同,垂线的性质部分学生接受起来仍会有些难度.

评述?摇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首先要了解学习内容,即技术的使用载体,合理的做法是先确定教学内容,再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手段,而不可削足适履地强行使用技术. 特别指出一点,“教材分析”中所列的难点是针对学生来说的,其是执教者根据往年的教学情况形成的一个基本判断. 不管怎样,细致入微地分析教材,尤其是将所学内容放在知识系统大背景下认识,能突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作用,能为后续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1. 知识背景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垂直的概念及画法,所以对相关内容在直观层面上已有初步认识.

2. 认知难点分析

在小学,学生接受几何知识的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垂直概念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而本节垂线的两条性质又是通过画图、测量、比较等方法获得的,所以可能仍然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 加之垂线两条性质的文字表述简练,较为抽象,例如“有且只有”,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对其归纳、表述和理解都有难度,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垂线的性质探索.

评述?摇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还要考虑技术的操作方,因为技术要靠学生来使用,只有学生喜欢,才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一要调查技术设备是否普遍、大众化,二要了解学生对设备是否熟悉,是否具备使用的基本技能,否则再好的设计也是空中楼阁,作用更无从谈起. “学情分析”中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难点进行了理性剖析,但唯独缺少对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方面的分析,这方面不该有吗?

教学目标

1. 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理解垂直的概念,會用符号表示垂直.

2. 探索并掌握垂线的画法和性质.

3.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认识,并会用符号表示;会借助三角板、量角器、方格纸等工具画垂线,能通过操作活动,探索与垂线有关的一些性质.

评述“教学目标”中所列的条目与传统的教学目标写法无异,没有体现出通过某类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达到什么目标的表述,是不需要说明吗?有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浓缩版,此话不虚,因为教学设计的一些构成要件要在教学目标中呈现,因此建议修改一下,以便成为后续教学设计的“纲领文件”.

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设计

1. 创设情境导入,初识垂线

(1)问题情境:如图1,小明欲穿过马路,那么从点A到马路对面最短的路线是怎样的?为什么它是最短的?

(2)预习成果展示(教师在上课的前两天利用QQ群发布预习作业).

①在斑马线处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是怎样的?拍摄或搜集图片进行说明.

②这条路线与一条斑马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生活中还有这种关系的图片吗?(展示学生搜集的图片)

③阅读教科书或通过网络搜索什么是垂直.

④学生操作几何画板:直线AB,CD交于点B,学生拖动点A,观察直线AB绕B点运动的过程(由图2到图3),发现∠ABC的度数在不断变化,且必存在一种情况,即∠ABC为直角(如图4),从而得到垂直的定义.

评述?摇 信息技术改变了素材收集及呈现的方式. 问题与生活相连,相机记录下了多彩的生活,多媒体播放又将资源共享动态传递,使得视角丰富而多元,既开阔了视野,又实现了问题的自然延展. 实践作业与几何画板探究相结合,操作中有思考,改变了单纯观看和记忆的模式,做思结合,动静结合,效果明显.

2.自主探究,理解垂直定义

(1)用直尺、三角尺、量角器在白纸或方格纸上折、画垂线,试一试能找到多少种方法.

学生可能采用的方法(通过实物展台展示成果)有:①用三角尺在白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②用量角器在白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③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④通过折叠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等.

(2)结合画出的图形,说说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交流后补充:两条线段垂直、两条射线垂直、射线与直线垂直、线段与射线垂直、线段与直线垂直,都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垂直.

评述 信息技术改变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方式. 实物展台使成果展示更快捷,更直观,更真实,数量更多,学生在观赏中思考,在比较中鉴别,主动发现问题,产生怀疑或提供新解,学生个人因为有了较多的参与和展示机会,自信心、成就感会随之上升. 在活动中,集体的力量将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收获自然也会更多.

3. 合作交流,探究垂线的唯一性

学生先独立画图思考,之后小组交流:

(1)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一共有多少条?

(2)过直线l上一点P可以作几条直线与直线l垂直?

(3)过直线l外一点P可以作几条直线与直线l垂直?

为帮助学生理解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提供Flash动画演示,对于接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课后观看网络微课视频.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垂线的第一条性质,重点关注学生对“有且只有”一词的理解,体会数学语言的丰富与精练(垂线的第一条性质是垂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评述  信息技术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时空. 动画展示及微视频的出现,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权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尊重. 本环节“探究”,学生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自行体悟,先画出一条直线l和一点P,然后过点P作一条直线a绕点P旋转,利用画板的测量功能,会发现直线a与l的夹角只有一次达到90°.

4. 问题探究,发现垂线段最短

(1)PPT出示开始的情境问题:小明欲穿过马路,那么从点A到马路对面最短的路线是怎样的?为什么它是最短的?

(2)你能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吗?

(3)几何画板操作:已知直线l和直线外一点P,PA⊥l于点A,从垂直开始向两方运动,观察PA长度的变化,发现垂线段最短.

评述 信息技术改变了师生的合作方式. 垂线性质的得出由以前常见的教师告知或演示讲解变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对情境的观察感悟,教师退后成为指导者,由于学生操作时可以反复地比对思考,所以体悟过程印象深刻.

5. 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垂线段最短”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跳远的成绩. 我们如何测量跳远的成绩(如图5)?

6. 分层评价,个性发展

测试题分两部分,即基础训练和拓展训练.

(1)当堂检测先完成A1,全体参与;

(2)分层评价:全部掌握的继续完成检测B,C;困难的完成A1检测并改错,然后完成类似A1难度的A2检测.

评述?摇 信息技术改变了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 学生当堂完成并提交答案,电脑便自动生成统计,且屏幕呈现详细信息(包括用时、每道题答对人数、具体是哪个同学出了错、整体情况等),分层完成情况一目了然,教师便能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且能根据测试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手段,纠正教学偏差,这在非信息教学环境下是很难实现的.

总评

1.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首先要清楚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对象和使用对象

一方面,要保证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匹配. 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境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要求可能不同. 第二方面,要考虑学生因素. 看教师的选择学生是否熟悉,观看、操作是否方便,家庭条件是否具备,甚至行为安全是否有保障等. 这些问题清楚了,就可以进入教学设计阶段.

2. 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好周详的信息技术应用计划

预设好了,有利于教学环节的顺畅衔接,可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保障教学秩序和使用效果. 必要时,教师可提前进行相关演练,如熟悉操作流程,常见设备故障的排除,对学生进行全员培训等.

3. 信息化教学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搭建了平臺

信息技术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丰富了教学资源,为个性化、自主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舞台,使因材施教更容易实现.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这将对学生认知系统的建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形成、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普及,教师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如果只在“教”字上做文章,则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很可能变“人灌”为“电灌”,呈现出的教学形态仍然是单向的、不完整的,其优势也是有限的. 而理想的信息化教学需要构建一个双向双控的反馈教学模式,师生都可以从反馈信息中不断调控自己的“教”和“学”,实现教师的“师控”和学生的“自控”的完美结合. 努力去构建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浪潮下保险市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