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贞元镇铺邑小学 雷贵昌
从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孩子其实挺聪明,就是考试时计算上小小的失误,丢失了不该丢失的分数。大部分的家长会把这种失误性的丢分归罪于孩子的“粗心大意”,一味地训斥孩子,也许有些家长从“端正态度”的角度责备孩子。其实,“粗心”不仅仅是态度问题,而且是“能力”问题,即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自信不足。不能单靠批评指责,而要靠有效的训练。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计算课要重视计算概念的认识、法则的理解,从过程悟出算理,最后总结出计算算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计算技能。在计算教学中,懂得算理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计算教学,否则就是灌输。如“200÷30”这样的计算,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规律的认知基础上,就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去掉一个0,即20÷3,这里余2,但实际上是余20。为什么余20而不是余2?如果学生不理解算理,只会越学越混乱。学生理清了算理,明确了方法, 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数学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要引导学生把算理说出来。既要学生对计算的方法“知其然”,也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良好的计算技能。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应从口算能力着手。计算基本功包括:20以内加法、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随着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同,口算训练要有针对性,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题的难度应当由易到难,要有一个坡度;要求应当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在口算训练时,首先要求会算,力求准确,然后再要求方法简便,加快计算速度。训练时多练一些凑整计算、常用数据的运算如45+55、20×5、25×4、125×8;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学习了百分数后,就要训练学生对于分母是2、4、5、8、10、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及与百分数的互化。六年级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时,就要求学生熟记3.14与1到9的乘积,并且让学生脱口而出,准确无误。这些类型题的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
课堂上不断变换训练方式,随时渗透基本的口算练习。在班级内阶段性的开展口算比赛,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和能力。
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细心计算,使他们养成计算完毕后自觉检查和验算、有错必改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做好典范,在教学中板书时要规范认真。才有说服力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对于头脑反应快、性情急躁的学生,培养他们先静下心来,在认真思考,并且长期坚持,慢慢地学生就会改掉坏毛病,错写、漏写数字或运算符号的情况也就不会再出现了,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对于计算能力太差的学生,鼓励他们从简单的基础计算开始,慢慢的提高,天天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集中注意力,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和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防止学生计算易出错,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