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新华镇中心学校 梁 宁
迈进二十一纪的门槛,迎接我们的是知识经济化、教育信息化、人才市场化的发展大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的观念已与时代落伍,仅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那么,新世纪的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在我看来教师教学主要靠以下几方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发展观。特别是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严重挑战。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允许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去构建知识的体系。另外,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古至今教师所扮演的单纯的教师角色。可现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的提出,大大改变了以往存在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被动学习局面,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转变。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的指导下,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尽量做到从原来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建立愉快、喜悦、合谐、融洽的(教育)教学氛围(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氛围),是成功实施现代小学教学的必要基础。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因此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是实施新课程的本质要求。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在科学的教育观基础之上。教师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事事、处处为着学生考虑,事事、处处先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精心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且是可以相互转化和促进的。我们在教学中重视书本知识学习中的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书本知识本身枯燥无味的,但是当我们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时,便能促使两个世界相互交融,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解、更能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创造力。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会有较高的能力,知识、经验是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探究是永无停止的,尤其在当今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感情的投入、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教学要求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结构的编排、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学节奏的控制都在构建着现代教学趋势,只有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探索出有生命力的教学。
总之,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是,在通透的解读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之后,教师们树立了发展的教学观,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理性时时约束、要求着自己,不满足于成为一个简单的教材执行者,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地构建着一个个有生命力的课堂,我们的课程改革就离成功不远了。而复杂的是,大量的研究现象表明:课程改革在跨过各个层面以后,“理想课程”势必要和“实际课程”有一个落差,这个落差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程度,因为无论多么诱人和理想的课程实施方案最后都要落实到课程实施层面,才能实现其初衷,所以决定这些计划最终能否全面切实推行,教师教学观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