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青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福建厦门361000)
临床上,高血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现阶段,临床一般使用立普妥等强效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该疾病,其疗效已经被临床医学证实[1-2]。本次研究中,主要探究不同剂量立普妥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研究报告见下文所示。
使用数字表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本研究提案已上交至医院伦理委员会,且经过审核。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男性占25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为 63 岁-80 岁,平均年龄为(75.36±1.27)岁;病程为4-21 年,平均病程为(10.65±3.21)年。对照组:男性占24例,女性患者为21例;年龄为63岁-82岁,平均年龄为(75.43±1.31)岁;病程为 4-20 年,平均病程为(10.58±3.20)年。对比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可以实施对比。
对照组,本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立普妥进行治疗,每天治疗剂量为20mg。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立普妥治疗,治疗剂量为每天40mg。
观察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HDL-C、LDL-C、TG、T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右侧、左侧)。
用SPSS20.0软件核对文中所涉及数据,用“%”表示患者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并用t检验;用P<0.05表示统计学具有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各指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DL-C、LDLC、TG、TC 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 所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s)
分组HDL-C(mmol/L) LDL-C(mmol/L) TG(mmol/L) TC(mmol/L)常规组(n=45)实验组(n=45)t值P值治疗前1.05±0.35 1.04±0.22 0.16 0.87治疗后1.47±0.36 1.50±0.20 0.49 0.63治疗前3.74±0.36 3.62±0.42 1.46 0.15治疗后2.62±0.53 2.53±0.41 0.90 0.37治疗前2.49±0.75 2.52±0.60 0.21 0.83治疗后1.83±0.66 1.61±0.55 1.17 0.09治疗前6.61±0.44 6.57±0.13 0.58 0.56治疗后4.63±0.35 4.42±0.15 3.70 0.01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s)
分组 右侧(mm) 左侧(mm)常规组(n=45)实验组(n=45)t值P值治疗前1.17±0.12 1.18±0.13 0.38 0.71治疗后0.86±0.16 0.83±0.13 0.98 0.33治疗前1.16±0.15 1.17±0.16 0.31 0.76治疗后0.86±0.13 0.84±0.15 0.68 0.50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同样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存在极大的影响。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颈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可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因此,应加强临床治疗[3-5]。
高血压可诱发各种心血管合并症,属于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表示,高血压与血脂的异常具有密切关联,可相互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动脉承受压力较大,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6-7]。立普妥为临床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药物,属于他汀类调脂药。作为一种羟甲基戊二酰辅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具有较强的降脂作用[8-10]。
本次研究中,将不同剂量的立普妥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中,发现均具有降脂疗效,且可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中显示,治疗后,患者HDL-C、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脂各指标水平对比显著差异,P>0.05。不仅如此,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具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20mg/d及30mg/d)的立普妥治疗后,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善程度无较大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的立普妥治疗均可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但对于最佳剂量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1] 袁美忠.立普妥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10):24-25.
[2] 石丹,梁晓萍,韩泉水等.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8,29(7):1179-1180.
[3] 陈新石.高血压患者控制高血压同时降低胆固醇(联合使用络活喜和立普妥)可降低冠心病死亡和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0):717.
[4] 刘波,韩冷,曹东来等.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轻度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及动态血压分析 [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8):739-743.
[5] 孙国强,李玉波,孙明莉等.血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5,(8):1054-1057.
[6] 王儒学,查君,徐正荣等.中老年高血压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与血压的关联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3):256-259.
[7] 范海威,万继红,黄英多等.他汀类药物对老年颈动脉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3,19(11):1759-1760.
[8] 万大国,张卫国,曾秋棠等.不同剂量立普妥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安全性影响 [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4):1323-1325.
[9] 李志刚,曹惠洁,袁建清等.阿司匹林与立普妥联合口服对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效果 [J].山东医药,2016,56(43):50-51,52.
[10] 李欣,程宏.立普妥片联合普罗布考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5,(3):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