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国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是根治中职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一剂良方。应用游戏化教学构建活力课堂的策略包括有针对性、有趣味性、有目的性地设计数学游戏,途径包括在新知教学、概念教学、定理教学、课堂竞赛、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游戏。
关键词:中职数学;游戏化教学;活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C-0017-04
数学游戏寓数学问题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美国数学教育家西奥妮·帕帕斯(Theoni Pappas)说:“数学三剑客为——逻辑、娱乐和游戏。”可见,数学游戏在数学领域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好,对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课堂自然缺乏活力。如何应用游戏教学打破这一坚冰,让学生不再惧怕数学,甚至喜欢上数学学习,是我们在探索中职数学活力课堂时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游戏化教学与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联系
(一)游戏化教学的涵义
本课题组在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时,有学生在建议项写了这样的一段话:“不要觉得我们不聪明,把我们当傻子,课堂上要多做些数学游戏,以提升思维、劳逸结合、培养兴趣、激发想象能力。”这段话可能有些稚嫩但也发人深思,说明当下的课堂教学形态不受学生欢迎,而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游戏教学是学生盼望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探索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对游戏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游戏是一种在规定情景中的活动形式,目的在于回忆和掌握文化与科学所记录并巩固下来的社会经验。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再现了人类生活和活动规范。它能帮助人类认识并掌握活动本身,促进人类的个性在智力、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发展。“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的大众化的智力娱乐游戏活动。”这就明确了数学游戏必须既是数学问题又是游戏,同时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游戏,因为游戏所提供的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形式有别于普通教学手段,在游戏中学生能充分运用想象力,独立寻找答案,从新的角度看待已知的事实和现象,充实和扩大知识面,确定个别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心理学家认为,对游戏的需求并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改变的只是游戏的特点和时间的长短。因此,对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如果内容适当、设计科学,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来学习,使他们游戏于数学乐园中,那么中职学生一定会感到数学好玩,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被激发,数学课堂就会恢复活力。数学游戏教学,就是指学生从游戏活动中体验、思考数学中的问题,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必要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
(二)应用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活力
中职数学活力课堂是基于建构主义等理论,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有机综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多向交互、多元生成,促进深度学习,并以此激发师生生命活力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这里的活力指个体感到他们拥有的体力、情绪能量和认知灵活性。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核心要素是学生主体学习,关键要素是采取多种方式、师生多向互动、课堂多元生成,前提是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目的是实现深度学习、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数学游戏教学在激发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活力方面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中职学生刚刚经历过中考的洗礼,不少学生处于卸下学习压力、放纵爱玩的状态,加上初中以来的数学成绩也不好,学生对“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陈旧教学方式早已百看成厌,如果继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害怕甚至讨厌数学学习。游戏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是人们与生俱来喜欢的活动。因此,如果我们能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化教学,那么游戏的趣味性无疑可以克服数学学习的枯燥性,使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学习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因此,数学游戏教学,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它能改变学生“一看到数学就瞌睡”的态度,能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一种亲近感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体学习自然融入其中,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命潜能。二是可以促进多向交互、多元生成。传统数学教学中,老师总是显得满腹数学知识,从而高高在上,而学生对老师总是持畏惧心理,这种隔膜难以消除。游戏中教师作为班级成员之一,可作为仲裁者,亦可参与游戏活动其中,师生均将以往的“师道尊严”抛之脑后,容易轻松地、忘我地投入游戏活动中,师生、生生之间迅速缩小距离成为好友和玩伴。游戏化教学本质上是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思维自由、境脉延绵、寓教于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参与度高、思维力强、交互性广,易于获得蕴含其中的数学知识内容、数学思想方法,易于产生非预设性生成。数学游戏教学能改变教师照本宣科的习惯性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生气蓬勃,使师生迸发出极大的教学热情。三是可以培養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学生在数学游戏学习过程中,当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身边的同学,而当自己完成游戏后也会想到帮助他人,如此就能让学生和同伴一起完成游戏,促进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数学游戏教学中,通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优势是能让学生获得快乐愉悦的积极心理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四是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游戏由于自身的趣味性,会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由于游戏具有竞争性,使得处于青春期、好胜心强的中职学生在数学游戏学习过程中全力以赴、积极进取,可以取得传统教学无法获得的教学效果。游戏化教学将数学知识原理蕴含于游戏活动中,学生在游戏学习时先从游戏活动的情境中感悟数学直观,然后进行数学抽象,最后再回归应用。这样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情境的迁移,从而实现了深度学习。
二、应用游戏化教学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策略
(一)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游戏,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情境理论提出了一种关于学习的新解释。该理论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认为意义不能脱离实践和它被协商的境脉,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核心要义。游戏教学立足于寓教于乐,实际上提供了一种促进学生对个人熟悉问题的知识和经验的获取与利用的境脉。因此,要针对中职学生特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心理需要,以学生可从中获取知识与经验的熟悉的问题出发设计数学游戏内容,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有趣味性地设计数学游戏,激活学生主体学习
学生主体学习是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源泉。只有新颖有趣的游戏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才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解答数学问题。数学游戏的设计应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积极操作实施,不可过于简单也不应该过于困难,过于简单学生缺乏兴趣,过于困难学生畏惧,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同时,数学游戏的设计必须明确规则和程序,让学生按规则要求有序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有章可循。
(三)有目的性地設计数学游戏,实现学生深度学习
数学游戏的核心价值在于寓教于乐。因此,游戏设计应与教学目标一致,应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游戏活动,理解知识、掌握方法、领会思想,最终实现深度学习,激发课堂活力,体现数学课堂的教学意义。数学游戏的教学时间安排要合理恰当,既要保证让学生有完成游戏活动的充分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不仅会拖沓而且还会影响教育价值,为节约课堂时间,游戏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师在不同的游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时起组织和指导作用,有时还可亲自加入到游戏中,和学生一起分享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教师同时又可对游戏的效果做直接评估,这样有利于完善和探索游戏形式。
三、应用游戏化教学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途径
(一)在新知教学中引入游戏
对于新知识,学生往往会感觉很新鲜,但是由于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全新的东西,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产生学习障碍。因此,教师可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通过引入数学游戏教学,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迅速投入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学随机事件和概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两人一组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来计算某学生某个特定动作获胜的可能性。游戏规则以结论正确且用时最少的为获胜者。以此引入新课教学,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既克服了概率学习的枯燥性,又降低了概率学习的抽象性,促进学生加深对概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在概念教学中引入游戏
概念教学在中职数学课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熟悉数学概念是进行判定与推理的基础,明确的概念也是正确思维的本质,但数学概念常常由于抽象、晦涩、难懂而成为课堂教学的难点,单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如果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游戏,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容易产生同化和顺应,从而新概念就会得到建构。如在学习集合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性别分别站队,按班干部站队,从而领会到男生集合、女生集合、班干部集合的概念;在学习交集时,教师让男生中的班干部站队,从而让学生理解男生集合与班干部集合的交集概念;类似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站队的游戏方法,让他们理解并集、子集等概念。游戏规则以站队速度快且正确的同学为胜者。
(三)在定理教学中引入游戏
定理是中职数学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中职数学定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传统的学习中主要依靠教师讲解,然后靠强记的方式进行,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不能深入理解,从而记忆不牢、运用不灵,收效甚微。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游戏教学,可能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教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可以让学生在桌面上玩旋转书本的游戏,让学生从中深刻领悟到定理的实质性。游戏规则为先发现书本所在的平面与桌面垂直的条件者为赢家。这样的游戏实际上体现了杜威的做中学思想,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参与活动,在与环境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在课堂竞赛中引入游戏
石中英教授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活动中游戏状态的缺乏是造成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游戏的精神应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中职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数学游戏开展数学竞赛活动。一是开展数学谜语竞猜游戏活动。猜数学谜语既是一项提高智力、发展思维的娱乐活动,又是一项有益而且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游戏规则为猜谜快且正确者为赢家。如数列类的谜语亦步亦趋(等差数列),飞黄腾达(等比数列);直线类的谜语埋头苦干(倾斜角是锐角的直线),仰天长啸(倾斜角是钝角的直线);圆锥截线类的谜语一心一意(或e无止境,圆),二心二意(或e发谨慎,椭圆),离心离德(或e犹未尽,双曲线),一壶冲天(或e心不变,抛物线)等。二是开展闯关游戏竞赛活动。即教师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做练习,形成闯关游戏。闯关游戏的规则为闯关快用时少者胜。如在寻找数列通项公式时,教师课堂上先复习一下怎样根据一个数列已知项的规律,寻找通项公式的方法,然后依次展示题目。比如:下列四组数中第一组为某一个数列的前5项,请根据这5个数的规律,找出第6个数应藏在下列三组的何处?①1、5、13、29、61、___;②93、89、85、81、77;③108、100、92、84、76,④140、125、110、95、80。游戏规则:以班级为整体,按照第一行的规律让全班同学查找第6个数,谁先找到即为胜者。当然,在让学生寻找这个数列规律前,应该安排学生先后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其他较为简单的寻找数列规律的游戏,答对后再拾级而上继续闯关答题。三是开展连连看游戏竞赛活动。对于数学空间图形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连线活动组织教学游戏活动,就是把具有相关对应性质的问题或答案用连线连起来,谁先连好,谁先胜。学生连线速度越快,说明理解的知识越到位。
(五)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游戏
席勒说:“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一切有意义的教育,其动力都来自于儿童自发的活动、游戏和模仿。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置“游戏型”问题,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促进学生主体深入参与、实现深度学习。如以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某职业学校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展花式跳绳比赛活动,每班派5名学生参加,团体成员花式跳绳总个数最多者为冠军。下表是成绩最好的1班和2班5名学生的比赛数据(表略)。经统计发现两班花式跳绳总数正好相同,都是500个,而冠军却只能有一个。请根据两个班团队各成员花式跳绳详情,设计数据分析方案,进一步考察哪个班更优秀,以確定最后的冠军。”此活动将花式跳绳作为游戏置于其中,学生感觉到很熟悉、很有亲近感,学生的解题动力得到了激发。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通过调查研究、亲身体验,多方讨论,可能设计出计算两班优秀率、求两班比赛数据的中位数、计算两班比赛数据的方差等多种考察方案,最终确定冠军班级。
游戏化教学不仅是设置“教育游戏”,而且在于“游戏精神”的融入,包括游戏化语言表述,像《最强大脑》那样的游戏化活动形式,如游戏化教学情境的自由、民主氛围等等,这些值得我们在中职数学活力课堂的探索中继续深入研究。此外,我们要结合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游戏化教学,而不是盲目地运用游戏。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那样,“理性是人类的本性,理性的沉思能带给人们最大的幸福。”数学游戏教学在“习之于嬉”的同时,重视深刻思维和素养发展的严肃性,反对形式主义的、牵强附会的游戏。应用游戏化教学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要不忘初心,处理好“教育性”与“游戏性”的平衡,方能获得成功。
责任编辑:许洁
Application of Game-based Teaching in the Mathematics Vitality Classroo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HEN Jin-guo
(Yang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Yangzhou 225007,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Game-based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for learning and entertaining, and a good prescription for curing the dullness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he strategies of using game-based teaching to construct a dynamic classroom include designing mathematics games with pertinence, interest and purposes, and introducing games into the new knowledge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theorem teaching, classroom competitions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game-based teaching; dynamic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