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018-02-27 13:31李艳
读写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渗透教育品德与社会德育

李艳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不仅融入了品德课中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也融入了社会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的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进行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社会的意义,增强社会的责任感,感悟如何做人。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德育;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61(2018)19-0225-01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它不仅融入了品德课中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教育,也融入了社会课中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的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进行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对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一、灵活使用教材

《品德与社会》教材多以图片、资料、生活故事等为载体,这与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有较大的差距。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教师必须理解范例的作用,品味编者的设计思想。在充分理解教材后,又回到我们身边的学生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选择教材,恰当地运用教材,根据教材中的教育主题整合相关资源,适当增加鲜活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材料加以充实。例如,在执教《我的家乡真美丽》一课时,我整合课程文化,本节课,我便是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特点所进行教学设计的。通过一些活动引导学生对家乡景色的了解,在活动中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从而达到热爱家乡的情感熏陶。

二、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因此用好教材中的有关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从教材内容上选取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进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同时大量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让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分享的快乐》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分享的魅力。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分享事物,享受快乐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宝贝,互相欣赏。

既然你们的这些宝贝能给你带来快乐,老师相信每个宝贝的背后肯定都会有一个美妙的回忆。现在就请你先把你的宝贝快乐故事讲给你组内的同学听听,分享一下你的快乐。

俗话说得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现在请大家继续看书,想一想当你碰到书上的隋况,你会怎样做?

活动二:回归生活,体验分享

师:小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下面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明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明该怎么办?

师:你们想小明会帮助他吗?怎么帮助?老师补充一下,小明家离学校很近。请大家选择一个合理地帮助方式。

小结:在生活中,帮助别人的同学,你很热心;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的同学,你懂得感恩。帮助别人,你感到快乐了;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你也感到快乐了,这就是分享的魅力,分享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分享是你我之间的关爱,分享是你我之间的帮助,当我们学会分享,我们就会被快乐包围,时时刻刻体验到美妙的快乐滋味,因此,我们共享用。(板书:我们共享用)

活动三:闯关游戏,感受分享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想象力大闯关”的游戏。课前,老师给每名同学发了一张彩纸,上面有个圆圈,你觉得这个圆圈会是什么,现在请你发挥你的想象力,完成这幅画。

现在请你们与小组同学讨论,选出一张你们组员认为你们组内最好的一张,一会儿进行展示。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人与人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想法,通过交流,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独特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听了,本来一个人想的时候只有一种或两种图形,现在我们多知道了好几种圆圈图案,老师现在要告诉你刚才的交流讨论过程也是一种分享,那我们分享的是什么?分享的是我们的智慧(板书:智慧),这种分享可以使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快乐。这也正应验了萧伯纳的名言(板书)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2)注重品德在社会大课堂中的实践。一个人高尚的品德形成是长期的,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和道德情感以后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加以巩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开展的各种适合少年儿童的活动为品德教学的延伸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如,开展“献爱心活动”,发动学生为灾区小朋友或残疾儿童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让他们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喜悦。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其次,社会是品德教育的大课堂。很多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道德实践,更重要的是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在校内校外语言行动不一致。因此,每两周我会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大评比,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在班级的评比栏给他们加星,比如,帮助别人,拾金不昧,文明礼貌,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还能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和社会的意义,增强社会的责任感,感悟如何做人。所以品德课必须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

猜你喜欢
渗透教育品德与社会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