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8-02-27 13:31陈虞日
读写算 2018年19期
关键词:合理评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陈虞日

摘 要 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问题是小学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民主和谐;合理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9-0063-01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在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这一背景下,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问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启发学生积极提问的重要前提,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学生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我们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大胆去猜、去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学困生只要有需要更要给予提问的机会,当一位学生说:“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与个位有关。”“真是与个位有关吗?”“与个位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会大胆质疑,并通过举例很快就否定了刚才的说法。“那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激活,问题得以发现。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问。因为良好课堂环境氛围的创建,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從而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水平,释放潜能。首先,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不存在关系上的尊与卑、主与次,每一个学生与教师、同学或其他任何人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加强师生交往,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其次,教学民主。学生问题意识能否得以张扬,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设置和谐、自由的提问环境。课堂上要淡化教师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彻底摈弃那种在课堂上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老师问,学生答”或教师“大包干”、“一言堂”的传统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囿于现存的“框架”,不拘泥于“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巧设质疑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事先设计好一个个问题,牵引着学生步步入瓮。学生也因教师的“权威”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像“容器”般被动接收。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奇事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往往能认真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主动去进行探索。因此,教师要灵活创设贴近生活的具有质疑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巧设“矛盾冲突”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俘获”其“芳心”,激起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发问题欲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产生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教师应通过语言或肢体语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尤其是初次提问的学生,不管正确与否,质量高低,教师都应给予真诚的表扬和热情的肯定。告诉他们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是良好的开端。千万别对学生刚刚燃起的问题激情置之不理或加以挖苦、讽刺,确实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创设挑战思维情境,提高质疑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为学生创设富有挑战性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教师有意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实验演示,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个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用其他情况的圆柱与圆锥呢?接着学生又提出: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关系呢?……这些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教师再拿出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和底与高都不等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充分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顺应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学生最近思维发展区内设计情境,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数学,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明金.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福建教育,2003.

[2]李光树.数学问题解决的学习[Z].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3]金旗.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今日教育,2006(4):17-19.

猜你喜欢
合理评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基于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思考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何加强技工烹饪专业一体化课堂教学管理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初中美术教学随笔
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问题意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