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的动力

2018-02-27 13:56季金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季金河

摘要:当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就会更强。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展一些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价值的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更多的要发挥好一种学习的管理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动力;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是面向初中学生开设的一项基础人文课程。在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大多从小学过来,还表现出贪玩的特点。从学生的心理品质上来讲,很多学生注意力持久性不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也直接导致这些学生在成绩方面表现非常一般,他们在语文课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忽冷忽热、不踏实等状态。这就更需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适时地不断地给予动力,使他们出色地迈好中学语文学习的每一步。如何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动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加以进行。

一、初中语文教师要精炼自己的语言,通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要向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也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与学生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流与联系。一个在语言上充满魅力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多被老师的精彩讲解所吸引过来。初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精炼,精致。尽可能避免说一些废话,因为课堂时间本身就非常有限,所以要非常精确的将自己的意思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的语言也要充满幽默感。幽默的语言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被老师的幽默所吸引所感染。教师的的语言要有诗意而充满感情,让学生沉浸于教师渲染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这就需要教师读通、读透教材,有感悟、有归纳、有总结,然后将思考浓缩的结果带到课堂上来,引导学生阅读,深入理解,再深入教师诗意而充满感情的语言中,使课堂意境更浓,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华,令人回味无穷。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精当。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真正成功的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思、学生讲,教师的语言必须“简”。这里的“简”并不简单意味着教师少讲话,而是教师语言的简洁、精当,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迸发思维火花的舞台。

二、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目标入手,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之所以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各门课的时候,缺乏动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没有进行过展望。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任何目标的时候,他的学习就是盲目的,而且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很容易丧失信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行动。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目标对于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课文的学习,通过一些讨论等环节,促使学生去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这样的问题。一课之始,首先考虑到的便是帮助学生确立近期学习目标。也可根据学习目标层次性原理,要求学生标出已掌握的知识点,把尚未把握的部分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每一个同学设计了一张因人而异的目标图,目标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用性。魏书生先生在语文教学上的有创造性的方式,为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成功经验。

三、综合运用校内校外的学习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初中语文教学,可以融合的资源是非常多的,从课上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教师可以将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是兴趣的起点,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欲望,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愿望,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四、通过引入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增强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的落实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只有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的学习动力表现的才会更强,而且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对学生的干扰。可以积极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等创新的方式。在学习小组建立、教学探究题设置等方面多下功夫,将学生分为6~8人的学习探究小组,成员涵盖班级语文学习各个层面的学生,还明确一名学生作为小组长,牵头组织研究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中,笔者不再包办教学活动,二是设计了教学探究题,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变“教答案”为“教方法”,通过思维引导与重难点启发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此外,笔者还注重提高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水平,在最后的学习成果汇总阶段,这一项工作也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开展集体研究,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提高的双重目标。

五、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学生在动力方面不足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动力

学生的情况不同,针对成绩水平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沟通交流的时候,策略也要不同。例如,教师要保护差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班级总有几个同学书写一塌糊涂,考试一路红灯,可他们仍不思进取。这种劣势心理的产生固然有多种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在他们学习上开始出现挫折时,不仅没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激励,反而遭到同学们的冷眼,教师的冷遇,使他们渐渐地失去了自尊心、自信心,在這最需要拉一把的时候,教师却往往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强刺激,导致他们本就近乎崩溃的精神防线彻底塌方。就这样,在失败和打击中,钻进了恶性循环的魔圈,一路滑坡,不能自拔。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动力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品. 初中语文写作兴趣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黄姣艳.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武伟伟. 初中语文鲁迅作品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十五中学 266300)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