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升阳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人格意识、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漸形成,有了独立的自我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促进其健康成长,实在是必要之举。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从多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全面实施后,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情况悄然改变:课堂上的学生们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取得了很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但不难发现,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许多道德与法治课堂一直笼罩在传统讲授中,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课堂缺乏生气,学生感到无聊,甚至产生反叛心理,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所以,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必须注重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堂内容充满兴趣,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需要增强学生的兴趣,对初中生进行教育,使初中生更好的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样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提升初中生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初中生展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而不仅仅只是文字介绍,这样能够增强初中生的兴趣,从而使初中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第二,加强交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以及初中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积极的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对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对于整个教学活动具有指导和制约的作用,教学活动的结果会受到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师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都要以教学目标为参考依据。如果制定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那么就可以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反之则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提升课堂有效性至关重要,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厘清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区别:教学任务是为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教学任务的存在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升思维能力。而每单元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定,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打造高效课堂。
三、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这当中,教师要将教材法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划分侧重点,借助教学工具,将其形象贴切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相关知识,渗入到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去影响规范自身,形成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治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如针对教材课本中列举出的法治教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发挥创造,提出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做出总结。或安排学生写出相应的案例读后感,对案例进行剖析,自我思考,加深印象。
四、理论联系实际,实现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
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生活化,把生活带入教学,用教学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比如在教学“生命的独特性”相关内容时,我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通过寻找相同的指纹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再通过“我的独特性展示平台”创设情境,充分让学生理解、认识到自我生命的独特性。这就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重视德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道德品格的力量是品德与真理的力量。真理与品德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德治教师的人格示范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在人格因素中,首先是政治性格。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例如,老师讲到积极上进为社会做贡献时,他们自己却不求上进,毫无建树,如此虚伪的说辞无法令学生信服。在强调遵纪守法时,自己往往迟到早退,这不禁让学生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相,怀疑课堂是虚伪的、不真实的。因此,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做好带头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有无限的爱心,“感人者,莫过于情”。如果《道德与法治》课忽略了这种情感关怀,就等于是忽略了德治课的灵魂,德治教师只有从心灵的真实感受来感动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才能更好的推进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对于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对于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需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由此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宋玲.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00209-00209.
[2]张临芳.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9).
[3]周登平.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文摘版:00008-00008.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青洛初级中学 23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