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3)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它是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结合。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外对数学素养研究的结果,笔者认为以下5个要素是构成数学素养的标准:1.数学素养是可以后天培养的,2.数学素养在数学较多领域中共有的,3.数学素养是反映数学的学科特点的,4.数学素养是可以测量的,5.数学素养是容易分学段来阐述的。基于以上5点的认识,数学素养的构成包括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时,强调界定概念或定义,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在分析问题、认识事物时善于用数学思维进行处理,能将已有的数学概念广义化、具体化;在讨论问题时,能抓住其中的函数关系、相关关系,在局部认识的基础上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的考虑。例如,当在超市购物时,人们经常发现自己在收银台排着长队,而那些只买一两样东西的人也会排队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一个数学家看到这种情况时,他立刻想知道是否可以考虑为购买较少的人设立一个单独的出口,这样这些人就不必等待漫长的时间,大大的提高效率。有数字意识的人有意识地将事物与数字联系起来,认识到排队结账存在数学问题,并且人们购买的物品的数量与结账的速度有关。买很少的东西也同样排很长时间队,一方面会显得交款处排很长的队,另一方面,购买很少东西的人心理上焦虑。其次是数据分析观念,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数据分析观念,用具体的数据说话会有说服力地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数学素养可以帮助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发现、提问和解决问题。而这个情境本身可能并非有明显的数学问题。
根据笔者自身工作实践和对相关文献研究来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数学素养总体上难以令人满意。
1.当前高职高专学校的生源类型有很多,但不管应届高职毕业生、参加技能高考的普通中职毕业生、以及“3+2”五年制中职升入来的高职生甚至单招的学生,数学文化水平较低,对数学认识不全面,对数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异和差距,数学思维认识不清晰,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存在一定的畏惧感,失去对数学的信心与兴趣;同时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学生注重应试成绩,而忽略了数学素养的培养,加之都“重专业课、轻文化课”,即使数学考试不过,补考或者交钱重修就可以通过等等,导致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越来越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2.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认识和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院校也认为数学只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对数学的教育也仅仅是够用为主,可以进行简单计算和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学习微分方程、统计概率、线性代数等,数学教学中简化知识,很多概念和方法点到为止,没有深入的介绍和探讨,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没有连续性,反而增加对数学知识理解的难度。
1.高职数学课程内容需要联系专业,联系生活。注重数学基础、数学文化、数学素养教育,满足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和学生后续发展的需求,结合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培养数学素养打下基础。采取开发式多元化评价考核方式,重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生的每一个小进步。避免单一的教师、教材,灌输式的知识传授和传统的固定式的评价标准。
2.加强数学实验课程,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有许多社会实践机会,应引导学生多参加数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善于从数学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而且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模拟活动中所遇到的数学应用场景,要求学生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能理解并解决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诸如人口统计,大学生经济数据调查等涉及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中去。
3.提供不同层次的数学课及选修课。首先,没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开设统一的数学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岗位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数学课程,然后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来研究数学课程。范围最合适的课程,数学更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创造力。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有量化的思想,对事物的研究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有具体的分析意识。例如,在现实生活中,程序制定的优化需要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因素。
分析,能否建立起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并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来研究,这是至关重要的,如何使露营路线做出最短距离的问题,如何使商品价格最大化利润;如何存钱利息最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用数学知识构造数学模型来解决的。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应适当开设数学文化素质选修课。这门课不需要更多的时间。我们可以简单而系统地介绍数学的历史和发展,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促进生命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了解历史中一些杰出数学家的工作经历,感受数学家的严谨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