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明德小学 湖南衡阳 421131)
我有幸聆听了全国劳模、北京市优秀教师吴正宪老师上的“估算”一课。吴老师以开放的态度、民主的精神、合作方式营造了宽松的教学环境,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一种双向交流及动态建构,学生享受着生长的愉悦、发展的快乐。以下是课堂教学(片段)实录与教学感悟。
师:在过去的学习估算的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哪些困难?通过学生边回答吴老师边板书,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
1.估算是往大估还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问题;
2.估算是谁发明的?
3.为什么要估算?估算有什么用处呢?
4.什么时候估?
吴老师引导学生看了下面的一个例子:画面中一位小姑娘跟妈妈去超市购物,买完物品后画面定格:有五种商品各有标价,画外音:妈妈带了200元够不够呢?接着出示下面的题目: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有意义:
A、当妈妈想确定200元够不够时;
B、营业员要输入收银台时;
C、当被告知多少钱时。
答案很明显是A,能过本题目的解决,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情况下估算,什么时候估更有意义。
吴老师给出了一个曹冲称象的例子:曹冲称象把石块搬下来分6次称得重量分别是:328千克、346千克、307千克、377千克、398千克、352千克。请同学们估计这头大象有多重。并请几个同学把自己的算式板书到黑板上。接着请这几个同学讲讲自己是怎么想的?并请同学们根据估算的情况给他们估算的方法起名字,于是有了下面几种情况。
A、300×6=1800,是把所有的数估成了300,都往小估的,孩子们取名为“小估”;
B、400×6=2400,都往大估的,孩子们很自然地取名为“大估”;
C、350×6=2100为“中估”;
D、300×7=2100为“调估”;
E、300+300+300+400+400+400=2100为“大小估”。
吴老师对学生的估算进行了恰当的评价后,接着引导孩子对自己的估算结果有所反思,“大估”的高了很多,“小估”的低了不少,其他估的比较接近,以此培养学生的估算品质。
A、350名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有56个座位,估一估车辆数量够不够?
B、桥载重量3吨,货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能过去吗?
通过这两道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该大估,什么时候该小估。
纵观这节课,吴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条件为学生自主探索;她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感受,敏锐地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及学生在课堂情境中的一次次灵感的闪现,并加以放大,不着痕迹地进行点拨、指导。课堂中有猜想、有沉思、有疑问、有惊讶,有茅塞顿开的喜悦,也有经历探究的刺激,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及理解过程得到提升与发展。
数学对于儿童来说,是自己对一些生活现象的解读。书本数学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一种视角,搭建一座平台,多彩丰富的现实世界给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背景。曹冲称象的故事、乘车、到超市买东西……吴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给学生展现学习素材都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现实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踊跃地投入到知识建构过程中。课堂也由此充满灵性,富有魅力。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用到估算的时候。如:大约要几台车、买东西大约要付多少钱……虽然这些概念是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模糊的,但都为他们学习“估算”打下了基础。吴老师的课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知识不断建构与提升、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学生不断地利用既有经验对新知进行解释和加工,一个个微小的发现都表现了孩子对学习个性化的创造和感悟;一个个微小的补充都见证了孩子们创造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经验的蕴育。知识在质疑中得以确证,经验在交流中得以分享。数学课堂则变成一个富有个性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孩子们学习的不再是枯燥呆板的数学,而是充满灵性的、自己的数学。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输给学生。”数学课本的呈现方式是单一和静态的,而学生学习的方式却是动态和多样的。吴老师不仅是一名数学课堂的组织者,提供学习材料,提出学习要求;还是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朝向有意义的方向;更是一名合作者,教师变身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相互分享各自的知识、思考及见解。课堂出现了小估、大估、大小估、调估等自创的词语,学生怀揣我能行的自信,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吴老师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交流、实践、思考、探究的舞台,使课堂充满了无尽的可能,洋溢着生命的色彩。
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自由、和谐的氛围。在质疑问难、浮想联翩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空中,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表现机会。课堂上充溢着阳光、平等、和谐,课堂上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入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在互动中求知,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这是一种“发展孩子”的数学,这是一种“大气”的数学课堂,这种课堂如是美丽动人,我徜徉其中,品味其间无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