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莉
摘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四个战略管理维度,遵循评价指标设计的合理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并结合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确定评价指标,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 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高职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高职教育在现阶段的重要使命。运用有效的战略管理方法和工具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有效的监管和控制,是提高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试图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用于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以期促进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的改进和提升。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的提法来源于我国,国外学者一般不直接谈创新创业教育,而是分别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探讨,因此,国外直接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基本没有。国外关于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方法、教育模式、文化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法的文献并不多,只有少有几篇关于创业教育研究的文献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开展评价研究。这些评价研究主要有两个思路:一是从创新创业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角度进行评价,但是评价方式较为主观,内容指向较为单一;二是借鉴可信赖的第三方评价,开展创业教育相关调查,提供了高等教育学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详实数据,但对创业教育的整体评价尚缺乏全面系统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现状。国内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在中国知网以“创新创业”和“评价”为关键词,共搜索到51篇文章,其中仅11篇与高职教育有关。综合这些文献,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一类是从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开展系统评价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途径、建议或趋势,如王占仁、胡艳妹等人的研究。
一类是从整体上提出了构建评价体系的原则,但缺乏实际可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无法实践和应用:如黄志纯提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包含组织领导、师资队伍、学生素质、环境建设、社会声誉五个方面(2007年)[1];李兵从政府、学校、学生、社会四个方面粗略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想(2015年)[2];蒋德勤重点表述了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及应该把握的原则(2015年)[3]。
一类是有少数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但还不够完整和科学:如高苛构建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AHP分析法,评价范围主要包括行业支撑、学校投入、学生表现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虽然操作简单,但二级指标的设计过于简单,评价的内容不够全面(2015年)[4];王秋梅从要素、过程和影响力三个维度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包括7个1级指标和31个观测点,但其对评价指标赋值的方法本身具有模糊性和主观性,导致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同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2016年)[5]。
2.平衡计分卡理论在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现状。平衡计分卡是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Norton)在1992年提出的一种绩效管理工具[6],主要是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考虑绩效评价的问题。设计平衡计分卡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有效堵住“执行漏斗”,其核心是通过具有因果关系的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指标的实现,完成组织战略的实施和绩效管理的全过程。目前,平衡计分卡为世界500强中80%以上的企业所应用。
虽然平衡计分卡最初的目的和应用是为了改善营利机构的管理, 如国内有学者将平衡计分卡运用于企业的绩效管理(如张雁[7]等人的研究),但是将这一理论用在改善政府及非营利性机构的管理上效果也非常好。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高校在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中引入了平衡计分卡并得以成功实施,效果良好。2000 年之后,国内学者将这一理论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以“平衡计分卡”和“高等教育”为关键词,知网共可搜索到138篇相关文章,其中大部分是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考核、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学生管理及就业绩效评价中应用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研究。平衡计分卡在高等教育评价方面也有所应用,主要是用于课程评价、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而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相关文献尚为空白。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原则
(一)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设计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主要是指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所达到的效果和目标,它体现在培养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满足顾客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等特性,是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反映。根据平衡计分卡设计的四个层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模式的四个维度(如图1)是顾客层面(主要包括学生、用人单位与家长的满意度评价);学习与成长层面(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师的规模和人才结构、知识结构、创业经历、培训和评价机制等);内部流程与控制层面(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设置和安排、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安排等);最后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有序高效开展的财务层面。
1.从顾客视角评价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从教学服务的对象看,高职主要服务于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多种顾客,这几种顾客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多方利益相关者。这里面涉及的顾客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都抱有不尽相同的期望和需求,这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尽量同时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对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多方的需求尽力平衡,才能在轰轰烈烈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彰显起自身鲜明的特色,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家和政府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投入者,主要通过政策和制度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贯彻落实相关制度,保持和国家政策要求一致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用人单位是高职创新人才的接收单位,对创新人才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有着最直接的认知,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最有发言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有着最直接准确的感知,其评价对高职院校最具可操作性;家长对子女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的评价具有历史对比意义,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这几个主要顾客中,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的难度大,主要体现高校在对国家相关制度和精神的一致性保持度上,不將其作为评价主体。
2.从内部流程与控制视角评价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内部流程与控制的视角主要是考量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产生的结果符合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过程应包括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评价,主要包括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创新创业教师的合理分配、创新创业课程的合理设置及安排、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及教学方法的适应性等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的准确度、丰富性,教学手段的创新性与适应性,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效度、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督导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性等多重关键环节对创新创业教学过程的有效高质运转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3.从学习与成长的视角评价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创新创业教师作为影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其成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和好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否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教师的规模和人才结构、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知识结构、后期的学习和培训机制等,创新创业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从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的角度考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既有现实合理性,又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4.从财务视角评价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财务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性保障。良好的财务基础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优质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高校的财务与其他营利性单位不同,高校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以利润的最大化为主要追求目标,而主要是要寻求财务收支的适当平衡,力争用有限的资金和财源保障教育教学的要求,辅助高校做好人才培养的工作。近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高职教育办学起点差等历史原因,高职院校普遍有资金紧缺、办学用地不足、教学设施设备缺乏和落后等问题,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在资金本来有限的现实基础上,高校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经费合理投入到最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设施中去,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经费的使用,是提高高职有限财务资源有效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
平衡计分卡理论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管理提出了基本的逻辑脉络:顾客(包括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层面的要求与期望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目标;财务层面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保障;内部流程与控制层面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管理与人才培养预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学习与成长层面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提供了长久的动力。从这四个维度出发,结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遵循合理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典型性原则,确立可衡量的评价指标及层次结构。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结合目前已有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相关研究论文中出现的高频评价指标,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的方式对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增减和细分。调查采取网上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2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1.4%,从中选取了5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进行评价的指标作为最终指标,结合7个专家的意见进行个别指标的修正和调整,得到最终确认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1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7个,对每1个评价指标均规做了指标解释和数据测定方法,具体情况详见表1。
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一)基于评价指标的可量化程度
评价指标体系如果可量化程度不高则容易导致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不高,目前建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37个指标,每一个指标均可量化,其中包括一些定量评价指标:如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数、创新创业竞赛获奖数等,同时也包含一些定性指标,比如学生对創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家长对子女就业、创业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满意度等,这些定性指标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可以转化为定量指标,使得该评价指标体系总体实现可量化,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
(二)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
在设定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时,尽可能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并增加了创新创业实践中吸纳其他非学校财务资金的情况,力争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健全。该体系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平衡计分卡理论战略管理的四个完整层面,既可以较为全面地衡量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整体效果和实际质量,又可以就评价者感兴趣的四个层面中的某个层面或某几个层面进行评价,具备全面性的同时也具备相对独立性,操作便捷。
(三)基于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层面性
由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备较强的简易可操作性,因而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主体要求不严格。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价的主体既可以是高职院校本身,也可以是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研究机构,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者,均可较为便捷地获取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黄志纯,刘必千.关于构建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 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0):78-79.
[2] 李兵.关于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78-80.
[3] 蒋德勤.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2):1-4.
[4] 高苛,华菊翠.基于改进AHP法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J].现代教育管理,2015,(4):61-64.
[5] 王秋梅,张晓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20):53-57.
[6] 李长青.构建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高教探索,2014,(6):137-141.
[7] 张雁.平衡计分卡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