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分析

2018-02-26 07:27杨加廖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3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新课程改革

杨加廖

摘要:初中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传承我国历史文化、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理解与分析的课程。伴随着教育改革越发成熟,课程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均在不断地改变和创新。传统课程教学主要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单一、死板且固定,对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有着明显约束性。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历史与社会教育质量,本文详细分析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009

一、引言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结合了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等相关内容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而言属于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分布较为广泛,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明显的跨度,这也间接提高了教学中的难度。另外,因为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导致当前许多教师都习惯于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例如填鸭式、灌输式,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之下这些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对此,探讨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具备显著教育意义。

二、运用探究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大多数教师仍然是采取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并不明显,学生的个性以及思维空间遭受严重的阻碍。在新课程中,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学生应当自主地探究并达到教育的目标。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应当是引导者和解惑者,而不是决定者和干预者。对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方式,运用探究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在科目学习中的质量与能力。

例如,在《维新变法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预习的方式进行导学,并提出几点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如“1. 谭嗣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品质真是一个英雄。但是也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么你是如何看待谭嗣同的;2. 了解君主立宪制,在中国是否可行;3.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4. 维新派与洋务派相比,你认为哪一派更能够救国,实现后进步更大”。对于这一些问题,学生可以结合对课本内容的基本阅读,对问题进行适当地分析和探究之后便可以简单解答。

三、运用分层教育,推动学生实现差异性成长

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小学学习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初中生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知识、智商以及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仍然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课堂中采取统一性的教学方式,这一现象会严重加剧学生的两极化分化问题,导致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下”的问题。对此,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当正确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课堂教学时采取差异性的教学,以分层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当中自由发挥和成长。

例如,在《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这一课程的教育过程中,便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将学生以分组、分层的方式进行划分,例如能力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划分为A,能力层次一般的学生划分为B,能力水平比较差的学生划分为C,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每一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将问题进行划分,简单的题目可以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以及结果,其中发生了哪一些事情,而困难的问题则可以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影响,最终谁称霸了,为什么他能称霸而其他诸侯不能。通过这种差异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能力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达到差异性成长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直观形象丰富教学趣味性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的目标、价值、内容以及方式等均有直接性的影响和改变。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来源于历史,同时教学的重点是历史事件在精细之后所精炼而成的思想观念、意识文化。对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将历史事件真正地展现在课堂当中,从而丰富学生对于事件本身的理解,达到改善认知全面性的教育目的。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技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例如,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合侵华战争》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到侵华战争内容时,因为单一性的口述教学很难让学生了解战争对于我国的影响以及侵华本身的民族感受。对此,教师便可以播放一些关于侵华战争的纪录片,借助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观看到侵华战争的过程以及所呈现出的后果,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感受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对联军所呈现的罪行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不仅有效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同时学生的爱国主义可以得到显著的培养。另外,因为多媒体技术本身可以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方面的冲击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以及探究性欲望,所以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投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正是新课改的关键时期,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探索能力等针对性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逐渐形成相应的知识框架与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历史与社会的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罗启龙.历史与社会教学多元化发展探索——评《社会历史学导论》[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2] 费为群,丁爱国.基于微课的翻转学习探索与研究——以初中历史与社会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10).

[3] 王德民.中美历史教学的学科素养关注点差异分析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4] 甘长春.《历史与社会》应增加“美国南北战争”内容[J].教学与管理,2015(4).

(作者單位: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第一中学 3258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新课程改革
探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中职声乐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分析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基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