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盘龙 辛斐斐
作为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的核心组织,大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流大学在提升国家话语权和影响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将大学建设列入政府议程。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日本的“21世纪COE计划”、中国台湾地区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计划、德国的“卓越计划”、中国2015年提出的“双一流”建设,都可以视为各国在探索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所做出的尝试。
韩国作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在短短的30年之间,便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了发展中国家跨越式发展的奇迹。[1]韩国奇迹的背后隐藏着韩国政府多年来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及不懈努力。1999年到2005年,韩国政府实施“BK21”计划,以此加强高水平研究生院和地方优秀大学的建设;2008年6月,韩国提出“世界高水平研究中心大学建设计划”(World Class University project,简称“WCU计划”)[2],以期加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客观分析韩国的一流大学建设项目——WCU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其效果,对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一项政策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往往都是由一定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综合分析WCU计划实施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纷纷陷入经济危机的混乱之中。为摆脱金融危机,韩国政府除了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之外,也认识到了提高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为此,韩国政府提出了“BK21”计划,集中力量重点提升韩国大学研究水平,增强地方性大学的实力,提高人才素质,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后为了弥补“BK21”计划的不足,继续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高韩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韩国政府又提出了“WCU计划”,重点引进国外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提高韩国的科研创新能力,以此来促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第二,21世纪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教育作为培养和提高人才素质的一项社会事业,对于提高一国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韩国政府也牢牢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科研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距离高等教育的发达水平还相差甚远,国际知名学者严重匮乏成为制约韩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短板。2007年英国《泰晤士报》前200名的主要亚洲大学排名显示,外籍教师及外籍留学生数量过少是首尔大学及韩国其他大学核心竞争力偏弱的一大症结。[3]韩国政府清晰地认识到了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下决心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第三,韩国长期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一直以来都特别重视教育事业。儒家文化传入朝鲜半岛的千百年间,与韩国本土文化完美融合,特别是儒家关注教育的思想一直受到韩国民众的重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政府愈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教育计划以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科研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第四,在“BK21”计划完成之后,韩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韩国本土人才的大量流失引发了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美国科学基金会2008年的调查显示,在美国科学、技术、保健领域取得博士学位的韩国留学生过半数(54%)选择留在美国。[4]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水平低下,导致韩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较弱。因此,增加人才数量,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科研水平才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短时间内无法满足韩国提高科研竞争力的人才需要。因此,韩国政府提出“WCU计划”。这一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发展战略旨在引进国外高素质人才,提高本国的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第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正在逐渐增强。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的三大主要职能。而近几年,有学者提出国际交流也应该是现在大学的职能之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不是近些年才产生的教育现象,它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埃及高等教育的“游学”“游教”现象。[5]近代欧洲学者为了追求学术研究也经常定居于异国他乡,国与国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激烈。而现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被全世界所普遍认同,知识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共享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轻而易举,因此顺应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是必然趋势。人才引进就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聘请不同国籍的高素质人才,组成团队进行科研建设,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找到科研的创新点。
韩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是一项由政府主导、多方共建的具有高瞻远瞩、立足长远的高素质人才引进计划。到2013年,计划实施五年以来,韩国在人才数量、科研水平、大学排名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韩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
WCU计划从前期的准备到后期的实施是以政府为主体、多方参与共建的模式开展的。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国家科研基金会、项目委员会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从时间跨度和工作内容上履行了各自的职责,保证了WCU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偏差都会得到及时的纠正,确保了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在每一期结束时都进行了相应的评价,提升了计划实施的效果和质量。
1.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WCU计划实施过程中,政府在人才引进政策上没有一味实行“包干”或者“不干预”政策,而是避开两个极端,实行介于两者之间的主导策略,既发挥了政府的主体地位,又给予下属部门充分的自主权来保证计划的开展。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制定WCU计划的总体规划,并在评选结果确定之后向韩国社会公布最终入选的课题项目,但并未详细具体规定项目如何开展实施,只起到统筹全局的作用。
国家科研基金会主要受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委托,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接收来自各个大学的课题申请,对申报的项目课题进行评选,根据总体规划制定各项目课题详细的实施计划,严格管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经费,对“WCU计划”委员会的工作进行监管评估,做好项目的即时评估、抽样评估、年度评估、中期评估、最终评估以及后续进度管理等工作,推广和运用研究成果。[6]32
WCU项目委员会由来自多个领域的学术团体、经济和产业界及媒体等的16位专家组成,委员由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部长亲自指定,任期两年(可连任),委员会主席由共同投票产生。[6]31其主要负责咨询服务,对项目进行审查和评估,处理项目申请评选过程中的投诉问题,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相关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上述三个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各自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了WCU计划的顺利进行。
2.项目评审条件及过程严格明确
从2008年6月到2010年10月,WCU计划总共公布了三批招标计划,收到课题总计623项,其中162项获批,占总申请比例的26.0%。[3]第一批课题申请的获批率为27.6%,第二批为20.8%,第三批为22.2%,较低的获批率可以看出课题评选标准的严格。韩国国家科研基金会受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委托,根据严格制定的标准对所有的课题申请进行审查、评选,并将最终的结果报告教育科学技术部。申报材料包括计划书、本专业最近5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大学的支持条件等等。计划书中要包括海外引才计划、学科专业设置的可行性、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以及专业组成人员的卓越性等等。[3]
而WCU计划的申请过程也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相关材料上报以后,由相关专家、海外学者组成的评审小组对该课题实行的具体方案、近5年取得的成就、大学的支持条件、所需的研究经费进行严格评审。这个过程又被细分为三个具体的小阶段,并且每一个遴选的小阶段都会设置一个及格线,如果该课题其中有一个小阶段的评选分数没有达到及格线,无论其综合成绩多优秀,都会被淘汰。[3]
中期评价帮助了解项目的进展、具体的实施情况,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防止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偏差,保证项目顺利进行。WCU计划年度评价及中期评价明确规定,增加对优秀项目团队的财政支持,同时对成果不足的项目,将缩减10%的年度资助经费,对表现极差的项目团队,果断采取中止措施。[3]将资金充分利用到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建设上,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滥用,以保证发挥资金最大的效能,促进计划的顺利实施。
后期将项目的实施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一系列信息公开,保证大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防止资源滥用、腐败滋生等问题的产生。 2013年韩国教育基金会颁布了《“WCU计划”各项数据统计资料汇编》,对项目的各项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数据统计并向韩国社会公布,保证了韩国民众的知情权,加强了对权利的约束,使得韩国民众对政府的工作更加满意。
3.人才引进方式呈现多样化
WCU计划旨在引进海外高素质人才,提高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WCU计划人才引进方式有三种:第一是引进国外的权威学者,建立新的学科,开辟新的领域;第二是引进国外的专家教授,与本国的研究团队合作,加快学科发展的速度;第三是聘请国外的顶尖学者来韩国开展学术讲座或者是教授前沿课程。其对于诺贝尔学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的邀请,更能说明该引才计划的高端性。WCU计划第一批和第二批结束后,韩国大学共聘请了来自26个国家的351位海外学者,引进星级学者74位,分别为诺贝尔奖获得者10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5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9人[3],引才计划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提升了韩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WCU计划的顺利实施使得韩国的高端人才数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的增加,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韩国高等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从期刊发表数量方面来看,2013年韩国学者在SCI排名前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有931篇,而这其中,又有29篇文章刊登在了SCI顶尖期刊上。从2008年到2013年,韩国学者在SCI级别期刊发表论文数量总计达到10680篇,其中有39.5%的文章发表在排名前十的期刊上,有4%的文章发表在SCI顶尖期刊中,在NSC综合期刊中发表的文章更是达到了38篇。[6]36
从世界大学排名方面来看,英国QS发布的“2013年世界大学评价”结果显示,在世界前200名高校中,相比于2008年只有三所高校上榜,此次韩国大学占据了六个席位。其中,首尔国立大学的排名从2008年的第50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42位,到2013年时上升到35位;韩国科学技术院从2008年的第95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90位,到2013年时上升到第60位。这足以说明韩国的WCU计划在提升大学知名度和增强大学综合实力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从引进国外学者的数量来看,WCU计划的实施大大增加了韩国国内外籍专家学者的数量。2006年在韩国国内大学外籍专任教授的人数为2078名,仅占韩国大学教授总人数的3.75%。[7]而到2013年时,韩国国内参与WCU计划的外籍专家学者占总参与人数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达到42%之多。[6]34共有2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该项目中,且外籍专家学者参与WCU计划的国别呈现多样性。参与WCU计划的海外学者共有313人,其中全日制海外学者271人,占总人数的86.58%。[6]34大批海外专家学者来韩,增强了韩国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了韩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韩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尽管WCU计划也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但客观来说,该计划对韩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以及高端人才引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5年,我国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计划。立足我国现实国情,汲取韩国WCU计划人才引进的有益经验,放眼国际视野引进高端人才,有助于加速“双一流”的建设进程。
1.政府要明确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定位
WCU计划是韩国政府为实现教育振兴而制定的一项在较短时间内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三个主要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和职责,三个部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共同保证了计划的顺利进行。韩国政府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通过教育科学技术部制定总体的发展规划,负责统筹全局,而并未针对某一项具体的执行措施做出规定;将自己定位于“包干”与不干预之间,主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将具体的项目开展工作交由国家科研基金会负责,对其只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大大加强了工作的效率,使其工作分工更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同时,权力的下放也大大提高了下属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解决突发问题的灵活性,使得计划更符合实际,更有利于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保证了WCU计划的顺利进行。
目前,我国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起步时期,高校管理的自主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学校行政体制僵化、“官本位”的色彩浓厚,学校的重大决策缺乏科研学术人员的参与、不能反映广大师生群体的意愿等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双一流”建设中要认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所在。政府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破除体制机制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要站位准确,权责明确,将权力适当下放,给予下属和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做到既统筹全局,协调监督,又能充分调动下属部门以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此外,政府更要处理好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等教育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借鉴韩国政府的经验,解决好重点发展与均衡发展的关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学术的总体发展。
2.大力引进国外人才资源的同时,注重引才方式的多样化,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我国的“双一流”建设
韩国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帮助国内大学招聘国外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以此来提高国内大学和专家学者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其实行WCU计划的主要目标。自2008年开始,韩国政府每年投入1650亿韩元,5年总共投资8250亿韩元用于WCU计划的建设。[8]更有数据表明,WCU计划预算经费总额的三分之二用于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外权威专家和享有盛誉的国际学术大师及相关辅助工作。[9]而在人才引进的方式上,WCU计划的具体实施方式也会因引才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更具体的引才细节,比如考虑到国外专家学者在韩国的逗留时间、项目的资金支持以及专家学者的一些私人原因等方面的问题,对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全职或者兼职的聘用方式,这也是值得我国“双一流”建设学习的一点。
近几年,伴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开展,国内的各大高校也随之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挖人大战”。为了在“双一流”评选中更具优势,各大高校纷纷采取措施争夺人才,通过高薪、给予安家费、科研经费、帮助解决家人就业等福利来吸引人才的加入,增加本校高素质人才的数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在“双一流”评选中的竞争力。这种从国内其他高校引才的方法固然也能提升本校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但是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内各大高校的“挖人大战”只是国内人才在各大高校之间的流动,并没有因此增加我国人才数量的总和;并且这种“生拉硬拽”的人才引进方式显然不是明智之举——高端人才的流失对于中西部省份高校来说是赤裸裸的人才掠夺,对于这些院校的部分学科和专业可谓是摧毁性的打击。[10]而要使人才数量总和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第一,培养新一代的本国人才。人才的培养显然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高素质人才数量的增长就只能通过第二种方式来实现:引进国外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国的“双一流建设”也应该借鉴韩国WCU计划的实践经验,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而更应该立足于全球的视角,采取措施引进国外的高素质人才,增加我国人才数量的总和;同时注重引才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实行柔性引才政策,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用不同方式引进不同领域的人才,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全球的顶尖人才的引进,可以采用邀请合作、兼职的方式为我国带来世界最顶尖的思想理念和最新的科学技术,从而为我国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3.重视本国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双一流”建设“造血”
WCU计划的实施为韩国引进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提升了韩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虽然WCU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对于该计划,质疑者认为,WCU计划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人才,虽然提高了人才的数量,但是一味从国外引进人才来解决国内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只是暂时缓解了人才供需矛盾的迫切性,无法根本解决本国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而且大量的国外引才还加剧了对国外人才的依赖性,一旦合同到期或者是人才输出国对人才输出实行限制政策,则势必会制约韩国高等教育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国的“双一流”建设要在学习韩国WCU计划国外引才的同时注重本国的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外高端专家学者的带头示范作用,结合我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引进的高端人才,与国内学者组成科研团队,共同进行学科建设和科研探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另一方面,重视本国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本国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为青年人才搭建平台,提供各种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在国外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立足于国际视野,掌握国际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其运用到科研探索的实践中去。同时,加强我国科研人员的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建设,自觉抵制社会中利益诱惑,避免浮躁之风的侵蚀,培养求真务实、追求真理、能坐住“冷板凳”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以此来提升本国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加本国国籍高素质人才的数量,增强本国专家学者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减少对国外人才的依赖程度,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4.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国家建设需要
面对21世纪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资源市场,韩国政府看清了目前的发展形势,预见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了WCU计划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人才引进计划,不仅增加了国内人才数量,更提升了韩国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考虑到国家未来的发展,WCU计划重点扶持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新领域,促进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学科的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开辟新方向。而我国的“双一流”建设要放眼全球,立足于国际视野,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办学,更要认识到国际化办学的必然趋势,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让世界看到我国的智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此外,牢牢把握国家建设的需要,紧密联系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新动态、新方向,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突出人才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抓住当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潮流,在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复合型国际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对沿线以及其他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