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
——基于东莞理工学院的实践探索

2018-02-26 23:18段雄春陈想平
现代教育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理工科高水平一流

段雄春 陈想平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山东、安徽、福建等地以省级政府主导和统筹规划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陆续推出。[1]2015年广东省提出加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科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战略构想,2016年1月5日,广东又颁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对加快建设一批区域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理工类学科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如何加快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特别是《意见》中被列入“首批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院校必须进行认真思考并做出回答的问题。东莞理工学院是被列入“首批建设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五所院校之一。本文结合该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实践,对地方院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内涵特征、目标定位及其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一、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内涵及特征

1998年教育部实施“985工程”,将该工程的目标表述为“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是在我国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高水平大学”概念。在当时的语境中,“高水平大学”以世界知名大学作为参照系。后来,“高水平大学”被社会媒体、高等教育界和学术界所普遍沿用。但是,什么是“高水平大学”,无论是学界还是主流社会媒体,都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2]近几年随着国内部分省市提出加快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后,引发高等教育界和学术界开展对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研究。要加快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首先必须厘清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内涵特征。

关于高水平大学内涵特征的认识,主要聚焦在对“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的诠释上。第一,“高水平大学”是具有世界最高水平、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第二,“高水平”是大学的社会责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及水平的体现;第三,“高水平”就是“五个一流”,即拥有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具有一流的大学文化,达到“五个一流”的大学就是“高水平大学”;第四,“高水平”其生长点是一流学科建设,其支撑点是一流的本科教育。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如下:教师素质高、学科水平高、社会声誉高;生源素质高、人才培养质量高、国际化程度高;科研经费充裕、科研成果卓著、服务社会实力强;管理科学规范、办学特色鲜明;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

我们认为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具有比较性的相对概念。就比较范围而言,可有世界、国内和地方高水平大学之分。一般来说,国内高水平大学应以世界高水平大学作为榜样,而地方高水平大学则应以国内高水平大学作为标杆。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和特征,也是建设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追求。基于地方高水平大学其实质是高水平大学和对高水平大学内涵的基本理解,我们提出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应具有“地方性、应用性、引领性和理工科特色优势”四大内涵特征的理论逻辑推衍,以区别于高水平大学的综合性、基础性和研究型特点。

(一)地方性

地方性也称区域性,是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主要体现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均能够准确映射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实现与地方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和战略新型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和高度契合,显示出地域的比较优势,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这种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越突出,就说明其所具有的地方性越强,其生存的经济社会基础就越坚实,社会服务的水平也就越高。建设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就是要在地方性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

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相对国家提出“双一流”大学建设,由省市提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概念。地方性是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区别于“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应具有的个性特征,也是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内涵的第一个特征。

(二)应用性

应用型高等教育是相对于理论型或研究型高等教育而言的对高等教育性质的描述,主要是指以职业为背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实现战略需要为目标,充分利用学科知识和科学技术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性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高等教育系统。[3]

应用性是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最为显著的内涵特征。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应用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规划、教学模式等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知识的生产、创新和应用的科学研究以及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方面。

(三)引领性

引领性是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内涵的第三个特征。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引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支撑和引领地方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在同类高等学校中处于一流水平,具有引领示范性。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就是在其最高目标的引领下,着眼于追求“同类一流”。所谓“同类一流”,就是指在国内或区域内同类高等学校中其“学科建设、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及成果、社会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大学文化”都处于一流水平或领先地位。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高水平”就是“同类一流”。

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实践,其目标就是追求“同类一流”,并为我国地方院校的转型发展和建设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探路。

(四)理工科特色优势

理工科特色优势是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所具有的第四个特征。关于理工科特色优势,我们可从学科水平、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两个层面理解:从学科水平角度来说,就是理工类学科专业是学校学科专业中办学综合实力最强的学科专业,它不仅在校内,而且与国内同类高校相比较,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特色,处于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或领先地位;从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来说,就是指其理工类学科专业数在学校学科专业总数中占多数或比例超过2/3,理工科专业的在校学生人数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多数或比例超过2/3。

二、建设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定位

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地方性、应用性、引领性和理工科特色优势”四大内涵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地方特色(也称区域特色)、应用型、同类一流、理工科优势”目标定位。

(一)地方特色

地方也称区域,它首先是一个区位的表述,反映的是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办学主要服务面向的区域定位。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区域定位,就是面向广东省,服务珠江三角洲地区;立足东莞,辐射全国。

“地方特色”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表现。宏观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学科专业建设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大学基于知识或学科体系进行学科专业建设的单一化模式,建立既遵循学科专业建设规律,能够考虑到知识或学科体系的需要,又能充分反映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及其转型升级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建设多元化的新模式,即建立“学科—专业—产业链”的学科专业建设新模式[4],是具有鲜明的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特色优势的一流学科专业或学科专业群。一流的学科专业,是地方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坚持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特色进行良性互动和高度有机融合的一种必然结果。二是其学科研究打破了过去那种“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或“重纵向课题研究,轻横向课题研究”或“我能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我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的学科研究思想观念和“自由发挥式”的粗放型管理评价模式,建立起能够积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适应和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学科研究新模式。“地方特色”的微观表现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

(二)同类一流

“同类一流”反映的是提升办学水平的一种目标追求。这种追求主要表现为:首先是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流。其次是追求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及水平的一流。这种一流的能力和水平,最为关键的核心的体现,就是其是否拥有一定数量的高层次杰出学者,即是否拥有一流的人才。高层次杰出学者,我们主要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及在国际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境)外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再次是追求建设具有标志性的一流学科和取得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学科技术研究成果。最后是追求在同类大学办学水平综合排名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教育界和社会对大学办学水平综合排名虽然还有很多不同的认识,但我们应该肯定,它还是能够帮助我们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从一个侧面看到自己的进步,找出与同类院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只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高度关注大学办学水平综合排名的同时,我们更应关注和致力于内涵发展、办学水平及创新服务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

“地方特色”和“同类一流”既是一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又是一个整体统一的概念。从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地方特色”因“同类一流”而彰显,“同类一流”又会因“地方特色”而更加卓越。[5]

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在确立“地方特色”和“同类一流”目标定位的同时,还应明确“应用型”和“理工科优势”的目标定位。而关于“应用型”和“理工科优势”两个目标定位的诠释,已在前文有了明确的表述,在此不再赘述。

三、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路径选择

建设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统一的路径选择,各个院校根据学校实际做出符合本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定位和实际的自我选择。东莞理工学院选择的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路径是:实施“五大工程”、构建“三大支撑体系”,即质量提升工程、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产业及新兴学科专业群建设工程、区域特色建设工程、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和一流大学文化建设工程;构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支撑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体系和支撑东莞创新驱动战略的科技服务体系。

(一)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夯实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根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属性、第一功能、根本任务,是大学赖以生存之价值所在。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核心指标。一流的人才培养水平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重要基础和根本特征,没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就没有一流的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首先一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或一流的大学。如果一个大学的这个根基不实、不稳,不是一流,那么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也就只能成为一句口号。因此,坚持“人才培养为本”,回归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夯实大学立命发展的根基,就成为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必然选择和建设路径的逻辑起点。

地方院校在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创新实践中,首先必须要把注意力和精力聚焦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上。为此,学校应彻底解决学校对教学工作中心落实不到位、教师对教学投入不到位和优质资源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一要全面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地方行业或龙头骨干企业、专业镇(区)、科技产业园(区)的合作,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要以贯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引领,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三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全面促进和保障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实施智能制造领域相关产业及新兴学科专业群建设工程,构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是大学发展的生长点。[6]学科建设侧重于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承和创新。专业建设将社会需求与不同学科知识体系结合,侧重于专门人才培养。[7]学科是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保障。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中,必须把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水平结合起来,科研必须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从而使一流的学科建设和一流的专业建设成为有机统一体,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地方院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必须加强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及其转型升级需求相适应的学科群建设和专业群建设,着力构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因此,聚焦地方需要,着力加强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和智能制造领域新兴学科专业群建设,致力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一流理工类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是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路径的第二个必然选择。

地方院校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一是要紧密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明确主攻方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凸显地方特色,致力打造地方经济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及其相关领域新兴学科群和专业群,力求实现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互动和与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相关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二是紧密围绕学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加大高层次杰出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力度,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的水平。

(三)实施区域特色建设工程,构建支撑东莞创新驱动战略的科技服务体系

什么是特色?特色是一个相对的并与水平指向一致的概念。从相对的维度来定义,特色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强,你强我卓越;从水平指向的维度来定义,特色就是水平,特色就是一流。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特色应体现在哪里?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二字上,地方的就是特色,并把它定义为地方特色。地方特色,也可称区域特色或地域特色。实施以一流特色学科专业和一流特色产业建设为支撑的区域特色建设工程,着力构建支撑地方创新驱动战略的科技服务体系,是地方院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路径的第三个必然选择。

(四)实施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构建支撑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体系

发展科学技术和服务社会分别是大学的第二职能和第三职能。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不仅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水平和一流的学科专业建设,更需要拥有一批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和产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研发服务成果。科技研发平台对科研及研发项目申报、成果的获得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实施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构建支撑地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撑体系,是地方院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路径的第四个必然选择。

地方院校与国内同类一流院校相比,科学技术研究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和尚未取得标志性的一流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科技研发服务平台。缺乏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已成为制约地方院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瓶颈和短板。因此,地方院校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就必须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从补齐这一短板寻求重点突破。

地方院校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绝对不能仅仅是小项目和小成果的拼凑和积累,而必须要有大项目大平台和大成果的支撑,要小中见大,大中有小,是大小平台、大小项目及成果的集成与组合,既要能立地,又要能顶天。当前应以大平台、大项目和大成果建设为重点,寻求突破。这些大项目、大平台和大成果,首先是瞄准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特色及其转型升级中的重大现实需求,寻找项目,整合资源,建好平台,主动作为,获得成果;其次是从地方和国家发展战略出发,瞄准地方和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的大项目、大平台和大成果。

(五)实施一流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增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软实力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大学不能没有灵魂,即大学不能没有文化。文化也是发展力,一流的大学文化是促进大学不断创新发展和实现自我超越的持续驱动力。因此,建设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绝对不能存在文化建设的缺失,必须要有文化建设的自省和自觉。文化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和积淀,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建设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软实力,是地方院校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路径的又一个必然选择。

一流的大学文化是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发展的基本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地方院校实施一流大学文化建设工程,应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在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现代大学治理文化、师生治学行为文化、科技研发的体制机制及其管理规范的制度文化和治学育人环境文化等一流大学文化建设五大核心领域,谋篇布局,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加强建设,促进特色优势鲜明的一流大学文化的形成和不断发展。[8]

四、结语

建设地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一种创新实践,任重道远,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卓越的创新教育造福社会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地聚力实施“五大工程”,即“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构建“三大支撑体系”协调发展,不忘初心,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建成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理工科高水平一流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