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明第一高级中学 杨立斌
我国现阶段的师生关系现状堪忧,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代际关系很深、存在认知冲突、教育关系恶化。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建立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主动寻找和学生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将学生当作是教育的对象,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耐心细致的做好指导工作,向学生献出善意的橄榄枝,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教师皇帝制”专制型的教育模式,对待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转变思维方法,克服与老师交往的心理障碍,大胆地亲近老师。我们还应让学生明白师生交往是双方互动的,换位思考,理解教师的心情,了解和认识教师的工作的意愿。
学生易激动,自制力较差,社会经验不丰富,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此时正是影响师生关系好坏的关键时刻。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掌握沟通和交往的主动性,注意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同时要正视自身问题,敢于自我批评,启发学生自省改错,并与他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合理愿望,维护他们的自我尊严。相信在运用恰当的批评方式之后,会使学生接纳教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内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着学生主动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长,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在课下要走入学生中,主动的和学生沟通,发现一些平时淘气学生的闪光点,寻找学生思维和情感转变点,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学生乐于探索知识同时,虚心的教师也会从学生哪里学到不少的东西,从而不断的充实自己,教学相长,既达到了教学目的,更增添了老师的魅力和尊敬,建立起更深的师生关系。
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