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海龙
(甘肃省临夏中学)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权,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疑惑或者看法,更能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利于打破教师在传统授课过程中的“一言堂”“满堂灌”,让学生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相对轻松、民主的课堂,也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2.共同对同一个问题的讨论,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和看法,再加以讨论分析,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的形成,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更加全面而透彻的认识。
3.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信任,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异质性。每组一般由7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组长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学困生2名,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此次共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班级分别是 A12,A13,A15,每班分成7~9组,每组6~8人,每组设一小组长。 以下是三个班级小组合作实例列举。
1.A12班学生总人数为59人,主要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突出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课堂学习过程更加民主、自由。小组合作学习实例列举:
讨论题目:为什么要实行“南水北调”工程?
周××: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
马××:弥补北方水资源的短缺。
王××:南方降水多,河湖众多而且沿海,北方农业需要灌溉,重工业也需要大量水资源,人畜饮水也需要水资源。
郭×:为解决干旱地区人们吃水问题。
张×:解决北方缺水,而且也可缓解南方洪涝。
讨论结果: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马××)。
2.A13班学生总人数为61人,主要以课后及自习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对一些有难度、学生易进入误区的题目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对突出的知识点、难点问题能进一步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实例列举:
讨论题目:东北为什么能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王××: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马×:为了开发北大荒,政策因素。
何×: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
王××: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马××、关××:地多人少,便于出售,商品率高。
讨论结果: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政策支持。
3.A15班学生总人数为58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兼顾了课后及自习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例列举:
讨论题目:东北为什么具有生产天然绿色大米的优势?
张海龙:东北夏季光照较强,昼夜温差大。
唐亚莉:作物生产期长。
江涛:气温低,作物病虫害少,农药施用量少。
马腾、段梦菲:土壤肥沃,几乎不需要施肥。
讨论结果:对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有了一定了解。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之后我们发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值得进行推广和进一步论证。但我们在实验过程也发现有一些弊端需要进行反思和解决:
(1)部分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交流过程秩序较乱,偶尔也有不能按时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现象,使得课堂教学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个别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不积极思考,不和同学探究问题,坐享其成。
(3)讨论过程中有个别同学不积极参与问题讨论,而只是闲聊,甚至影响其他同学讨论问题的现象。
(1)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明确每个同学的发言时间,对发言顺序做一个明确的划定,避免讨论时间过长及发言过程中容易出现秩序较为混乱的问题。
(2)教师在布置讨论内容后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尤其鼓励学困生积极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长也可在发言顺序中对发言较少的学生给予随机灵活的调整。鼓励小组组长,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负责组织好组内活动。
[1]李建中.浅谈大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5(3).
[2]朱晓燕.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新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