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尧劼
内容提要:浙江地区是清代全国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当地的音乐文化至清代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史料。本文以《清代笔记小说大观》为主要的参考文献,把浙江地区的与声歌、戏曲、器乐相关的文人笔记进行了归纳和分析。通过对这些史料的分类整理,展示了清代时音乐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明清以来,浙江地区早已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所谓“苏湖熟,天下足”,可见浙江的经济发达程度。经济的发展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浙江地区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文人雅士寓居于此,富足的经济和昌盛的文化又促使文人雅士致力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他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学术活动,文会诗会、酬唱联题,拜师授徒、结社命派,使江浙一带学风蔚盛,并至“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正是由于浙江地区深厚的人文积淀,当地的音乐文化至清代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史料。
《笔记小说大观》收录了自晋代至清代的文人笔记小说著作两百余种,条目达十万余则,堪称集历代笔记小说之大成。其中《清代笔记小说大观》内容丰富,资料涉及面广,收录了《筠廊偶笔》《今世说》《虞初新志》《坚瓠集》《在园杂志》《履园丛话》《归田琐记》《浪迹丛谈》《茶余客话》等20种有清一代极富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的笔记小说,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将这一重要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中寻找出与清代浙江地区音乐文化相关的笔记条目,并通过分类梳理对其进行初步的探究。
笔者首先将这一套大观作了浏览性的阅读,接下来对相关条目进行有条件的搜集、筛选,再将这些史料分类、整理、统计,这部分工作的成果将体现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概览”中。在此基础上,本文的第二至第四部分将按照“戏曲”“声歌”“器乐”这三大类,对相关笔记条目展开层层递进的解读,以期对清代江浙地区以文人为主的这部分音乐文化生活,进行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笔者在对《清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进行纵览之后,整理出37个涉及浙江地区音乐文化生活的笔记条目。除了曲艺的相关内容没有找到以外,传统音乐中的声歌、戏曲、器乐均有所涉及。现按书名、卷次及卷名、地区、音乐类别列表如下:
书名 卷次及卷名 地区 音乐类别卷一——德行 浙江萧山 器乐卷一——德行 浙江嘉兴 戏曲《今世说》卷四——赏誉 浙江 戏曲卷七——任诞 浙江奉化 声歌卷八——《王翠翘传》 浙江杭州 器乐《虞初新志》卷十五——《书姜次生印章前》 浙江兰溪 声歌卷十六——《记吴六奇将军事》 浙中 器乐乙集卷之四——《头场题》 浙江 戏曲丁集卷之一——《古琴化女》 浙江杭州 声歌戊集卷之三——《作文别妻》 浙江钱塘 声歌己集卷之一——《西湖词》 浙江钱塘 声歌己集卷之二——《周芝田》 浙中 器乐己集卷之三——《戎昱送妓诗》 浙郡 声歌庚集卷之二——《雪村召箕》 浙江钱塘 声歌《坚瓠集》辛集卷之二——《吴琚词》 浙江钱塘 声歌、戏曲壬集卷之一——《鬼观戏》 浙江湖州 戏曲广集卷之三——《羊狗肠弦》 浙江杭州 器乐补集卷之四——《庆乐园诗》 浙江钱塘 器乐补集卷之四——《官酒歌》 浙江钱塘 声歌补集卷之四——《词隐美女》 浙江吴郡 声歌秘集卷之二——《泥孩》 浙江临安 声歌
书名 卷次及卷名 地区 音乐类别《在园杂志》 卷四 浙东 器乐《柳南随笔》 无 无 无《柳南续笔》 无 无 无《茶余客话》 卷十八——《荆钗记》 浙江温州 戏曲《履园丛话》 卷二十四《杂记下》——《琴心曲》 浙江 器乐卷二——《温州旧俗》 浙江温州 声歌《浪迹丛谈》卷二——《琵琶记》 浙江温州 戏曲《浪迹三谈》 卷之四——《戏彩堂诗》 浙江温州 器乐《竹叶亭杂记》 卷四 浙江湖州 器乐卷一——《陈云伯》 浙江钱塘 器乐卷二——《李梅卿》 浙江嘉兴 器乐《冷庐杂识》卷二——《吴香圃诗》 浙江归安(湖州) 器乐卷六——《不系园》 浙江钱塘 器乐卷一——《潞王琴》 浙江 器乐卷二——《沈去矜卷子》 浙江 戏曲《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三——《背苏州》 浙江杭州 声歌卷四——《听月楼诗》 吴越 声歌卷四——《眉子砚》 浙江会稽 器乐《秦淮画舫录》 无 无 无
经初步统计,表中所列涉及浙江地区的共37条。其中一条笔记包含有吴、浙两地音乐文化的内容,即《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听月楼诗》。同时也不乏部分条目所涉及双重音乐类别,如《坚瓠集》辛集卷之二——《吴琚词》,不仅涉及了声歌,还提到了戏曲。
将涉及浙江地区音乐文化内容的条目总和37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声歌14条,戏曲8条,器乐16条,器乐数量最多,声歌、戏曲次之。
通过以上对清代文人笔记中涉及江浙地区音乐文化内容条目的分类整理和数据统计,笔者对原始资料有了全面掌握。下面将大致以音乐种类、相关名目、表演形式、表演场所、相关人物为线索,按照史料的数量由少到多为序,对与戏曲、声歌、器乐相关的笔记条目展开分门别类的研究。
在整理出的37条地区音乐文人笔记中,有8条与戏曲有关。其中有一些记录了戏曲种类,有一些记录了剧目名称,有一些记录了曲牌名称,还有一些则只提到了梨园子弟。
1.戏曲种类
由于整理的地区范围在浙江,因此出现的戏曲种类只有南戏和昆曲。
(1)南戏
在这些笔记中,各有2条提到了南戏“五大传奇”中的《琵琶记》和《荆钗记》。
《今世说》卷一“德行”中讲述了浙江嘉兴的王翎,“少失学,《论》《孟》不卒读”,只是认得一些字,又一次偶然阅读到南戏《琵琶记》,竟然能全部理解,“据案唔唔学填词,竟合调”,之后“学不少懈,乃工词曲,又进工诗。家故贫,自攻诗,贫益甚。”①
《浪迹丛谈》卷二《琵琶记》中记载了南戏的历史:“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叶子奇《草木子》云:‘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文中还记载了传奇剧《琵琶记》的来源:“《庄岳委谈》云:‘今《王魁》本又不传,而传《琵琶记》,《琵琶记》亦永嘉人作。’近翟晴江《通俗编》引《青溪暇笔》云:‘元末永嘉高明,字则诚,避世鄞之栎社,以词曲自娱。因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此陆放翁诗,非刘后村也。因编《琵琶记》,用雪伯喈之耻。本朝遣使征辟,不就。既卒,有以其记进者。上览毕曰五经、四书在民间,如五谷不可缺。此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其可无耶?’其见推许如此。’……”②
《坚瓠集》乙集卷之四《头场题》中提到了《荆钗记》:“万历丙午,蒋检、萧给事主浙试,一有力者以钱神买题中式。主试于锁闱囗得罪杭郡公,郡公衔之,彻棘后,宴主试,预令优人刺之。其日演《荆钗记》,无从发挥。”③
《茶余客话》卷十八中的《荆钗记》里记载了南戏《荆钗记》中角色孙汝权的故事:“《荆钗记》丑诋孙汝权。按汝权,宋名进士,有文集,尚气谊,王梅溪好友也。梅溪劾史浩八罪,汝权怂恿之,史氏切齿,故作传奇,谬其事以污之。温州周天锡,字樊宠,尝辨其诬,见竹懒新著。”④
(2)南北曲
《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二《沈去矜卷子》中,记录了西泠十子沈去矜所填的南北曲一套,其中不仅用到了曲牌“〔新水令〕〔步步娇〕〔折桂令〕〔江儿水〕〔雁儿落〕〔侥侥令〕〔收江南〕〔园林好〕〔沽美酒〕〔清江引〕”⑤,还将曲词完整记录了下来。
2.人物
(1)梨园中人
与戏曲有关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表演者、创作者和欣赏者。在文人笔记中,可以见到一些对戏曲表演者的描写,比如《坚瓠集》壬卷之一《鬼观戏》中讲述了弘治癸丑,湖州俞氏梨园所遇之异事:“一日抵暮有人持灯至,曰:‘吾乃严尚书府中,召汝今夕演戏。’随出白金半锭授之。”随后诸优们“如召从至一大厦,雕梁画栋,席间章缝毕集,命演赵盾故事,直未许鸣金。戏毕天明,乃一古庙,间之土人,云是国初严尚书旧游地也。”⑥
(2)学者或戏曲爱好者
在阅读这些文人笔记时,可以发现一些当时著名的戏曲学者,比如在:“西陵诸名士风雅都长,虎臣、稚黄、去矜尤精韵学。虎臣作《古韵通》,去矜作《东江词韵》,稚黄作《南曲正韵》。丽京叹曰:‘恨孙愐、周德清曾无先觉。’”⑦中出现的虎臣、稚黄、去矜三人分别为柴虎臣、毛稚黄和沈去矜。该三人皆为昆曲的填词家,尤其是毛稚黄。他名叫毛先舒⑧,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西泠十子之一。原名骙,字驰黄,后改名先舒,字稚黄,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末诸生。入清,不求仕进,从事音韵学研究,也能诗文,其诗音节浏亮,有七子余风。毛先舒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在《词学集成》⑨中,记录了毛稚黄对昆曲词源、词体、词韵等的见解。《词学集成》卷四中有这样的记载“毛稚黄云:‘填词家大约平声独押,上去通押,间有三声通押者。故沈去矜韵,每部总统三声,而中分平泰,凡十四部。至于入声,无与平上去通押之法,故为五部。’”这段话讲述了毛稚黄对沈所填之词的词韵作了整理,江顺诒在摘录的毛稚黄的这段文字末尾写了这样的小结:“词变为曲,词入声专押,至曲复四声统押,足见协律在宫商,而不在平仄。非词律之精严,皆填词之不知律耳。”⑩这段文字则将沈去矜和柴虎臣的词韵作了对比:“又云:‘入声最难分别,即宋人亦错综不齐。沈氏词韵当已。近时柴虎臣古韵,则一屋二沃通,而三觉半通。[三觉半通,如岳浊角数之类。]四质五物通,而九屑半通。[九屑半通,如耋拙谲结之类。]六月七曷八点九屑通,十药十一陌通,而三觉半通。[三觉半通,如(羽高)濯邈朔之类。]十二锡十三职通,而十一陌半通。[十一陌半通,如辟革易麦之类。]十四缉独用,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通。毛驰黄曲韵则准洪武正韵,而一屋单用,二质七陌八缉通用,三曷六药通用,四辖九合通用,五屑十叶通用。又屑叶可单用,因南曲入声单押而设也。与词韵俱可能者。’”江顺诒在这段文字末尾又写了这样的小结:“平韵如庚侵之不通,人皆知之。至入声南人方音亦有各别者,最易混淆。词曲家押入声,最宜斟酌。”⑪
在经过整理的笔记中,共有14个条目与声歌有关,其中大多仅提及某人对声歌的爱好,没有更具体的描述。由于《清代笔记小说大观》中收录的皆为文人笔记,因而与文人有关的声歌类史料占绝大多数,少部分涉及了民间歌曲。作为文人音乐组成部分的声歌和来自民间的歌曲,在这些笔记中所体现出来的差别,主要在于歌曲的歌词、演唱的形式、演唱的场所以及演唱的人群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对这两类歌曲加以区别。
1.歌曲种类
自先秦以降,《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历代诗词歌赋,原本大多可诵可唱。这些以诗词作为歌词的歌曲,可借之以抒发文人的种种情怀。如:《坚瓠集》补集卷之四《官酒歌》中,讲述了南宋钱塘地区的官酒库在市集上奏鼓乐,令妓女迎酒穿街,百姓皆上街观赏。杨炎正有《钱唐官酒歌》云:“‘钱塘妓女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问渠结束意何为,八月皇都新酒熟。玛瑙瓮列浮蛆香,十三库中谁最强?临安大尹索酒尝,旧有故事须迎将。翠翘金凤乌云髻,雕鞍玉勒三千骑。金鞭争道万人看,香尘再冉沙河市。琉璃杯深琥珀浓,新翻曲调声摩空。使君一笑赐金帛,今年酒赛真珠红。画楼兀突临官道,处处绣旗夸酒好。五陵年少事豪华,一斗十千谁复校。黄金垆下漫徜徉,何曾见此大堤娼。惜无颜公三十万,枉醉金钗十二行。’”⑫
在整理出的文人笔记中,出现了具体曲名的不多,仅有《会稽太守词》《将进酒》《湘湖采菱曲》等数首,其中《湘湖采菱曲》录有歌词。
在《虞初新志》卷十五《书姜次生印章前》中,记载了浙地兰溪人姜正学(字次生)的简要生平。称其“性孤介,然于物无所忤,食饩于邑。甲申(1644)后,弃去,一纵于酒,酒外惟寄意图章。得酒辄醉,醉辄呜呜歌元人《会稽太守词》。又好于长桥上鼓腹歌,众环听,生目不见,向人声乃益高。每醉辄歌,歌文必《会稽太守词》,不屑他调也。”⑬想来这首元代流传下来的《会稽太守词》必是高亢洒脱,不然难以成为喜欢纵酒狂歌的姜正学的心头好。
“酒半乐停筵不撤,新妆各换仍归席。重剔银镫眼更明,重观宝玉心尤惜。可惜娇莺学舌时,乡音互异听难知。徒将平视憎公干,那解狂言笑牧之。有客径歌《将进酒》,主人在旁急摇手。似说当年太守贤,滥觞有禁君知否?筵散华堂罗绮空,归来魂尚绕花丛。问人艳述嫦娥美,曾咏《霓裳》到月宫。’”⑭中的《将进酒》;“《湘湖采菱曲》云:‘吴江女儿采莲花,凌波绰约如朝霞。越江女儿采菱角,隔水轻盈笼芍药。儿家生小湘湖边,只种秋菱不种莲。种莲莲子心中苦,剥菱菱实心中甜。湘湖一夜西风紧,三五鸦鬟荡双艇。戏牵菱叶钓竿丝,笑指菱花镜奁影。……’”⑮中的《湘湖采菱曲》,生动地咏唱了女子采莲采菱的生活场景。
2.演唱场所
(1)宫廷
在浙江地区的文人笔记中,出现与宫廷有关的音乐笔记十分罕见,《坚瓠集》辛卷之二《吴琚词》记录的是南宋时期的故事,由于南宋的都城在今浙江杭州市,因而会出现与宫廷有关的文人笔记:“淳熙九年八月十八日,驾诣德寿宫,奉迎上皇观潮,百戏撮弄,各呈技艺,上皇喜曰;‘钱塘形胜,天下所无。’上起奏曰:‘江潮亦天下所独。’宣谕侍臣各赋《酹江月》一曲。至晚呈上,以吴琚为第一。其词曰:‘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如一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伟观真奇绝。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两宫赏赐无限,至月上始还。”从中可知当时南宋的皇帝在德寿宫观看钱塘江大潮,宫中“百戏撮弄,各呈技艺”,皇帝十分感叹大潮的壮阔,便令众臣为《酹江月》一曲填词。
(2)户外
诗词,可以窥得文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比如在《坚瓠集》己集卷之一《西湖词》中,记录了钱塘瞿宗吉的《西湖四时·望江南》,词云:“西湖景,春日最宜晴。花底管弦公子宴,水边罗绮丽人行,十里按歌声。”“西湖景,夏日正堪游。金勒马嘶垂柳岸,红按人泛采莲舟,惊起水中鸥。”“西湖景,秋日更宜观。桂子冈峦金粟富,芙蓉洲渚彩云间,爽气满前山。”“西湖景,冬日转清奇。赏雪楼台评酒价,观梅园圃订春期,共醉太平时。”⑯该词描写了西湖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观,其中西湖春日一词描写了一公子在湖边设宴,宴中既有歌舞助兴,也有美妙的管弦音乐。
3.人物
这些笔记中,有描写文人、仕人的,有关于歌伎的,他们既有表演者,也有欣赏者。
诗词歌赋是文人雅兴,在可见的与文人和仕人相关的涉及歌曲的笔记中则大多与诗词有关。如前引《虞初新志》卷十五中讲述的浙江兰溪人姜次生⑰。
还有官吏作诗赠与歌伎,《坚瓠集》己集卷之三有云:“戎昱刺浙郡,郡有妓美艳善歌,昱钟爱之。一日韩晋公召置籍中,昱作诗送之云:‘好去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人情。黄鹂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三两声。’”⑱
在整理出的37条记录浙江地区音乐的笔记中,共有16条与器乐有关。其中涉及的乐器有:琴、箫、笛、管、琵琶、笙、竽,有的泛指丝竹管弦,或器乐音乐,未出现具体乐器,还有乐器的部件弓弦。
1.乐器种类
根据乐器的种类,在整理出的这些笔记中,仅有吹管乐器和弹拨乐器,出现的吹管乐器有:箫、笛、笙、竽、管,弹拨乐器有:琴、琵琶。
乐器种类 乐器名称 出现次数(次)吹管乐器 箫 4笙2笛1竽1管1弹拨乐器 琴 8琵琶 2
经统计,出现频次最多的乐器是琴,其次是箫。笔记小说的作者皆为文人墨客,由此可以印证琴与箫所受到的喜爱,同时二者也是文人精神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8条与琴有关的笔记中,记录了历史上著名的琴:潞王琴⑲和雷氏琴⑳的主人及典故。
2.表演形式
器乐的表演形式多样,既可以作为纯音乐的形式表演,也可作为其他音乐类型的伴奏。
在可见的独奏的音乐史料中,有描写主人公兴趣爱好或特长的,比如《坚瓠集》己集卷之二《周芝田》一文写了一位浪迹江湖的周芝田,浙中人士,其“道冠野服,诗酒谐笑,略无拘检。时出小戏以悦人,不知其能琴与诗也。遇琴则弹一二曲,适兴则吟一二句,而不终篇。”㉑他遇琴则弹,随性而为,还写了一首琴诗,云:“膝上横陈玉一枝,此音唯独此心知。夜深断送鹤先睡,弹到空山月落时。”㉒
从整理出的器乐类文人笔记中,鲜有发现描写器乐合奏的,仅有的如“文湖州咏竹,一字至十字成诗。竹,竹。森寒,结绿。湘江滨,渭水曲。……化龙杖人仙坡,呼风侣鸣神谷。月娥巾帔净丹丹,风友笙竽清簌簌”㉓讲述了笙竽合奏的场景。
《浪迹丛谈》卷二中有一则笔记记录了温州旧俗,文中这样写道:“温州风俗朴淳,旧有‘小邹鲁’之号。惟闻民间有尤为悖理者二事,不可不急为革除,而世所喧传坐筵一事,特其小者也。”作者对于温州嫁女之旧俗“坐筵”提出批判,并附上了浙中张茂才所赋:《东瓯坐筵词》七古一章,词中生动描绘了“坐筵”的场景,席间笙歌艳曲:“蝶使迎宾鹊渡仙,醉人风日嫁人天。隔宵女伴窥妆镜,明日邻家邀坐筵。坐筵时节难回避,洞辟重门声鼎沸。百部笙歌艳曲翻,两行珠翠香风腻。徒将平视憎公幹,那解狂言笑牧之。有客径歌《将进酒》,主人在旁急摇手。似说当年太守贤,滥觞有禁君知否?筵散华堂罗绮空,归来魂尚绕花丛。问人艳述嫦娥美,曾咏《霓裳》到月宫。”㉔
3.人物
这些笔记中,男性人物共12条,而女性人物有5条。
男性人物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为仕人和文人,而与器乐相关的笔记中仕人的数量比文人更多。通过分类整理,可以发现仕人和文人在笔记中所记录的音乐活动没有明显的差别,比较多见的是文人在写作诗文用到器乐,如《坚瓠集》补集卷之四记载了一名张叔,夜访钱塘庆乐园,吹箫寻幽,后赋词一首名为《高阳台》,词曰:“古木迷鸦,虚堂起燕,欢游转眼惊心。南圃东窗,酸风扫尽芳尘。鬓貂飞人平原草,最可怜、浑是秋阴。夜沉沉、不信归魂,不到花深。吹箫踏叶幽寻去,任船依断石,袖裹寒云。老桂悬香,珊瑚碎击无声。故园已是愁如,抚残碑、又却伤今。更关情、秋水人家,斜照犹曛。”㉕
女性人物在笔记中出现平次较少,但却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夫人,如《虞初新志》中记载了《王翠翘传》:“徐海者,杭之虎跑寺僧,所谓明山和尚者是也。居无何,海入倭,为舶主,拥雄兵海上,数侵江南。嘉靖三十五年,围巡抚阮鹗于桐乡,翠翘、绿珠皆被掳。海一见惊喜,命翠钮弹胡琵琶以佐酒,日益宠幸,号为夫人,斥诸姬罗拜。翠翘既已骄爱无比,凡军机密画,惟翠翘与闻。乃翠翘阳为亲呢,阴实幸其覆败,冀归国,以老泪渍渍常承睫洗面也。”㉖该传记中的王翠翘出身贵族世家,家道中落,入临淄马秀妈妓院,是秦淮名妓,初嫁罗龙文,后改嫁海盗徐海为妻,漂泊海上,听从胡宗宪劝说徐海归顺胡宗宪。徐海为陈东所逼,跳水自尽,王翠翘为官兵所押返,至钱塘江,亦跳水自杀。
王翠翘的悲剧故事在明末清初流传颇广,被写进多种文学作品中。余怀此篇小说似乎是根据明徐学谟所撰的《王翘儿》改写而成,比原作较为丰满、增饰。到了清代康熙年间青心才人将余怀的这篇故事内容扩大、改写为长达二十回的长篇通俗白话小说《金云翘传》,在民间广为流传。
约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越南诗人阮攸向往中国传统文化,到南京游学。他寄寓南京近十年,被这个悲剧故事所感动,后将余怀的《王翠翘传》及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携回本国,花了一年时间,改写为越南“喃传”《金云翘传》,并搬上了越南舞台。该悲剧故事对越南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笔记小说大观》是研究清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史料之一,也是研究浙江地区音乐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阅读《清代笔记小说大观》,可以查找到浙地各式各类与音乐有关的文人笔记,其中主要涉及的音乐种类戏曲、声乐歌曲、器乐音乐等。从中可以得知当时人们参与文会诗会、吟诗作对的雅兴,感受到浙地文人优游的心态,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音乐在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整理出的与浙江地区音乐有关的文人笔记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戏曲部分,笔者首先整理了史料中所涉及的戏曲种类,由于研究的地域范围在浙江一带,因而南戏和昆曲成了主要的研究对象;接着笔者将史料中出现的剧名、曲牌名进行了整理和列举;最后对与戏曲有关的人物展开了研究。
在声歌部分,笔者首先探究了这些声歌艺术的种类,其种类为与文人关系较大的诗乐以及民间流行的民歌;随后对史料中出现的歌曲名称及歌词进行了整理;接着对史料中记载的声乐演唱形式和演唱场所作了分类整理;最后对笔记中所涉及的人物的身份进行了归类并展开研究。
在三种音乐种类中,器乐音乐的描写在文人笔记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在器乐部分,笔者首先对史料中提到的乐器进行了统计并根据乐器的种类作了分类,其中琴出现的次数最多,不仅发现了许多琴诗,还发现了琴中珍品潞王琴和雷氏琴的主人及其典故。接着对器乐音乐表演形式作了分类整理,有独奏乐,有合奏乐,以及民俗活动中出现的器乐表演形式。最后,笔者对与器乐有关的人物展开了研究,在阅读这些史料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男性人物多为文人和仕人,女性人物出现的次数虽然很少,却不仅有名有姓,还有其专门的人物传记。
在这些史料中,并没有发现与曲艺有关的文人笔记,笔者猜想,由于曲艺音乐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笔记小说大观》中收录的各书籍作者皆为文人,因此对这种口头艺术兴趣较弱。
《清代笔记小说大观》内容丰富,资料涉及面广,极具史料价值与研究价值,不仅是研究清代浙江地区音乐文化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研究全国各地音乐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试图补充清代浙江地区音乐文化的史料,进一步对浙江地区的音乐做更深入的整理与解读,从而引发更多学者对《笔记小说大观》的关注和研究。
注释:
①《今世说》卷一《德行》,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第114页。
②《浪迹丛谈》卷二《琵琶记》,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4158页。
③《坚瓠乙集》卷之四《头场题》,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805页。
④《茶余客话》卷十八《荆钗记》,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2927页。
⑤《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二《沈去矜卷子》,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5385页。
⑥《坚瓠壬集》卷之一《鬼观戏》,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1370页。
⑦《今世说》卷四《赏誉》,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155页。
⑧《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第278页。毛先舒:(1620—1688),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稚黄,后更名骙,字驰黄。工诗,为西泠十子之首。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所作不涉时事,一生不出里门。精通韵学。有《声韵丛说》等。
⑨作者江顺诒。《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第718页。江顺诒:清安徽旌德人,字秋珊。浙江候补县丞。致力于词。其论词贵柔、贵曲、贵巧、贵缜密。贵清空、贵蕴蓄。有《愿为明镜室词稿》《词学集成》。
⑩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四(四曰韵)——协律在宫商不在平仄。
⑪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四(四曰韵)——词曲押入声韵最宜斟酌。
⑫《坚瓠补集》卷之四《官酒歌》,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1843页。
⑬《虞初新志》卷十五《书姜次生印章前》,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447页。
⑭《浪迹丛谈》卷二《温州旧俗》,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2007,第4157页。
⑮《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听月楼诗》,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2007,第5481页。
⑯《坚瓠己集》卷之一《西湖词》,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1085页。
⑰同⑬。
⑱《坚瓠己集》卷之三《戎昱送妓诗》,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1137页。
⑲《两般秋雨盦随笔》卷一《潞王琴》,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5364页。
⑳《浪迹丛谈》卷之四《戏彩堂诗》,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4308页。
㉑《坚瓠己集》卷之二《周芝田》,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1116页。
㉒同㉑。
㉓《竹叶亭杂记》卷四,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4852页。
㉔同⑭。
㉕《坚瓠补集》卷之四《庆乐园诗》,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1835页。
㉖《虞初新志》卷八《王翠翘传》,载《清代笔记小说大观》,第3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