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戏曲音乐》综述(下)

2018-02-26 09:36
音乐文化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腔绍兴浙江

洛 地

内容提要:浙江是戏文的故乡,是中国戏曲的泉源和土壤。浙江戏曲音乐在南北曲腔、乱弹诸调、摊簧等类别以下,又因其音乐结构组成上的差异细分至不同的种、支、路。从戏曲音乐在浙江的地域分布来看,南北曲腔、摊簧遍布全省,乱弹诸调则在绍兴和“南片”六府流行。20世纪50年代起,政府专设文化行政机关管理民族戏剧,浙江的戏曲音乐也出现了一个新阶段。

浙江戏曲音乐种类的地域分布、浙江“南一北”的戏曲音乐种类及浙江戏曲音乐与外省的关系

民族的文艺、戏剧是全民族的,戏曲音乐亦如此,并不以行政区划的省、市、县为界;但是,由于戏剧及戏曲音乐的内外各种条件,各类各种戏曲音乐会各有其流行地域,同时,一地也因其各种因素,而习惯、时尚某一或几类、种戏曲音乐。

浙江的三类戏曲音乐在省内的地域分布及浙江“北片”“南片”的戏曲音乐种类,作示意于表5(外省仅作笼统说明)。

表5

综以上:

(一)各类各种戏曲音乐在浙江的地域分布

1.南北曲腔遍布全省。其中:

1)高腔遍布“上八府”,主要是绍兴及“南片”六府(见图1之A)。

2)昆腔。正昆在“北片”五府;草昆在“南片”六府(见图1之B)。

2.乱弹诸调,在绍兴和“南片”六府[历史上曾流入甬(宁波)和杭嘉湖地区](见图1之C)。

3.摊簧遍布全省。其中(见图1之D):

1)南词摊簧,遍布“南片”六府;

2)唱说摊簧,遍布“北片”五府;

3)“越剧”,遍布全省。

(二)浙江“南”“北”的戏曲音乐种类

1.“北片”五府,长期以正昆(南北曲“本腔”)为主要剧唱,绍兴(及甬)有高腔(调腔);乱弹诸调时期,绍兴乱弹勃发,该五府曾有“大京班”活动;摊簧兴发时期,剧唱为唱说摊簧和“越剧”(见图1之E)。

图1 戏曲音乐在浙江的地域分布示意图(不含县)

2.“南片”六府,南北曲腔时期,为高腔和草昆;乱弹诸调兴起后,为这片地域的主要戏曲音乐,至今,浙江之被称为“乱弹之乡”即由此得名;摊簧中唯南词摊簧为剧唱附于乱弹诸调的戏班;并有“越剧”(见图1之E)。

3.绍兴居浙江省约略中心的地位,历史最为悠久,兼有北片的正昆和唱说摊簧,及南片的高腔(调腔)和乱弹(绍兴乱弹),且自具特色;“越剧”由此地兴发,走向全省、全国。

4.“北片”诸戏曲音乐,皆单种成班,即全昆班、全高班、绍兴乱弹班、唱说摊簧班、越剧班(包括全省以至全国越剧班);“南片”,虽有民间的全昆班、全高班,而普遍的职业戏班皆为“合班”——以乱弹诸调为主体的“高腔、昆腔、乱弹、‘徽’戏、南词摊簧,并兼戏弄性的‘时调’合班”。

(三)浙江的戏曲音乐每类每种都和外省相联系着:

1.南北曲腔

1)高腔曾经是一长时期在(南方)广大地域内最普遍流行的剧唱,其中源出于江苏西弋阳的一支“弋阳腔”,曾作为高腔的代表在明中叶入“两京”。至今,南方诸省犹普遍演唱着。浙江“上八府”有八路高腔,其中调腔尤具有特殊价值。

2)昆腔,明代南方诸腔中的原“昆山腔”,在长期过程中,经过改造,逐步从民间剧唱上升为全民族的南北曲曲唱(本腔,或“官腔”)。当时称“吴 越(曲律)”“吴浙音”①,其根据地即以苏州为中心的苏南、杭嘉湖、绍甬——古“三吴”之地。以苏州的正昆为代表,在明末清初成为全民族性的剧唱。

至今,全国有五个正昆剧团,有一个在杭州(其他在宁、苏、沪、京)。尤其是,草昆犹遍布浙江南片六府。

2.乱弹诸调

清中叶后,南北曲腔渐趋萎缩,乱弹诸调为流行最盛的戏曲音乐,至今未可称衰。其诸调,源头不一。其中[三五七]之被称为“浙调”,[二凡]之被称为“浦江调”(浦江为浙江省的县名),或源出浙江,亦未可知。[三五七]得名于其句式“三、五、七”而为一严整的唱调,或为曲腔转化为唱调之始。

乱弹诸调中的“西皮——二簧”因“‘徽班’进京”后产生“京戏”(皮簧)在清下叶势压百花。而浙江直到如今有最齐备的乱弹诸调(包括“二簧”中有特有的[小二簧],“西皮”中特有的[慢垛子]),至今犹为浙江南片六府主要的戏曲音乐。

在绍兴有绍兴乱弹,其特有的[流水二凡]“海底翻”堪称最具戏剧性的剧唱。

因此,浙江被称为“乱弹之乡”。

3.摊簧

摊簧,是杭州湾南北岸和太湖流域,即浙江北片五府与苏南(亦即古“三吴之地”)共同的产物。

1)南词摊簧,原为坐唱戏曲,成于苏州,又有“苏(州)摊(簧)”之称,它成为扮演性的剧唱,则首先而且普遍地是在浙江,②遍布浙江南片六府;尤其在近年,南词摊簧在浙江的“合班”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表现力大为丰富,可谓现今南词摊簧的主要根据地和中心了。

2)唱说摊簧,成于杭州湾南北岸和太湖流域,在江苏南部常州、无锡和上海,在浙江,现存有甬(宁波)、余姚、湖州三路。

在摊簧这一大类中,角出歧发的是越剧。

3)越剧生成于浙江省绍兴(府)属下的嵊县,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进入上海,勃发,从而走向江河南北,成为全国数得上的“大剧种”。

如上,浙江拥有三大类所有的各种戏曲音乐;三类中各有一种(或一支)成为全民族性的或势奄全国的戏曲音乐;而又都不是从浙江直接走向全国。浙江,其可为我国民族戏剧、戏曲音乐滋生的源泉、土壤。

浙江的班社与浙江的“剧种”

戏剧演出团体,今通常称“剧团”,旧时多称“班”“社”,至今民间和戏界犹常常称“班”。

浙江“北片”平原五府,戏曲音乐都单种成班;“南片”丘陵六府,多诸种合班。

对“戏”“班”称呼,旧时甚杂。

有以其活动(原先)的季节时令为称的(如“社戏”“灯戏”“采茶戏”等);有以与其戏剧活动相伴同行的活动为称的(如“花灯”“花鼓戏”“竹马戏”“竹马班”“串客班”等);有以其当场演员人数为称的(如“鹦哥戏”“鹦哥班”“三脚戏”“三脚班”等);有按班社组织大小(亦包含其所演剧作的庄诙)而称“大班”“小班”的(如“绍兴大班”“大京班”“小歌班”“档子小班”等);又有按演员的年龄、性别为称的(如“童子戏”“坤班”等);还有以资办该班社的主人或行头(服装、盔饰)主人的姓名命班的;还有用特定的专名命班的(如“品玉班”“祥云班”“春田社”“尚舞台”等)。与戏曲音乐有关、与现今情况有关的是以下三种:

(一)以“腔”“调”或乐器名班(戏)

在浙江,有“高腔班”(高腔戏)、“调腔班”(调腔戏)、“昆班”(昆腔戏),北片五府曾称正昆(班)为“本腔(戏)”“本班”;“乱弹班”(系合班)、“胡琴戏”③“和调(班)”(和调戏)④、“摊簧班”(摊簧戏)、“词调戏”⑤“的笃班”⑥“时调(戏)”等。

(二)以地名命班

这有不同情形。本地人对本地戏,原先并无用本地地名称之的,有的用其他称呼,一般则径称“土腔”“土戏”“本地梨园”等。

以地名命班,本来是他地的人们对某一地或演员籍贯为某一地的戏、戏班的称呼,在浙江,有“武林班”“甬剧”⑦“金华戏(班)”“处州班”“绍兴戏”⑧“越剧”⑨“二都戏”“浦江班”“兰溪班”“三坑班”等。

也有以其班社或戏的源出地为称的,有“京班”“徽班”。

(三)以地名与腔调连称

如“温州乱弹”“黄岩乱弹”“杭州摊簧”“湖州摊簧”等。

20世纪50年代后,除“昆”“京”外,浙江戏剧概以班社所在地为称,或称“×剧”,或以地名与腔调连称,都称为“剧种”。有:

越剧——此名旧已被用于上海,今沿用;流布浙江全省,呈奄及江河南北之势。

婺剧——20世纪50年代,严州、衢州、处州曾撤销建制,其大部分地区及三州治所在地(建德、衢“县”、丽水)皆划归金华地区,故,概括当时的金华地区内以乱弹诸调为主的“高、昆,乱、‘徽’,摊”的所有的各种合班(包括“时调”),统称为“婺剧”。

绍剧——绍兴乱弹。

瓯剧——温州地区内以乱弹诸调为主的“高、昆,乱、皮簧,摊”所有的合班。

和剧——温州辖下平阳县以“吹拨、皮簧”为主的“高、昆,乱弹诸调,摊”的合班。

台州乱弹——台州地区内以乱弹诸调为主的“高、昆,乱弹诸调,摊”的合班;20世纪50年代前后的时期,曾称“黄岩乱弹”。

二都戏——浙江南端景宁、庆元两县交界的山区,以“胡琴戏”(皮簧)、吹拨为主的“高、昆,乱弹诸调,摊”的合班。浙江南邻的闽北称之为“北路戏”。

浙昆——正昆,实指“浙江昆剧团”。为全昆班。

永昆——温州一带的全昆班,实指今“永嘉(县)昆剧团”。

宣昆——宣平县全昆班,实指“宣平(县)昆剧团”(今已报散)。

金昆——金华一带的草昆。今金华、兰溪有民间剧团(全昆班)。

新昌调腔——绍兴辖区内以新昌县为中心的调腔(高腔的一支),今有“新昌(县)调腔剧团”。

宁海平调——宁海县的“平调”(高腔的一路),实指“宁海平调剧团”(今已报散)。

松阳高腔——高腔的一路,今有民间剧团(全高班)。

永康醒感戏——道士戏,今已绝。

甬剧——宁波摊簧,唱说摊簧的一路。旧时在上海流行时已有“(改良)甬剧”之称,今沿用,今有“宁波(市)甬剧团”。

姚剧——余姚摊簧,今有“余姚市姚剧团”。

表6

湖剧——湖州摊簧,今有“湖州市湖剧团”。

杭剧——武林班又称杭州摊簧,实指“杭州杭剧团”,今已绝。

睦剧——以淳安县为中心,流行于浙赣皖三省交界处农村乡镇的、以戏弄段子为特色的“三脚戏”,有“淳安(县)睦剧团”(今已报散);民间有业余、半业余剧团。

“滑稽戏”“目连”、木偶皮影,不计在内。

全省“剧种”分布情形,作表以示(见表6)。

戏曲音乐系戏剧综合艺术中的艺术的一个方面;戏曲音乐种类并不就等于是戏剧种类,戏剧由班社演出,戏剧种类又不就是班社组织。今之“剧种”与戏曲音乐种类、戏剧种类、班社组织三者也都不等同。本书著述戏曲音乐,故以戏曲音乐的类、种为纲,以支、路为目,以“剧种”为现状。

浙江近四十年来的戏曲音乐建设

20世纪50年代起,政府专设文化行政机关管理民族戏剧,许多具有现代文艺思想、高度文化水平、现代音乐知识的音乐家进入民族戏剧,担任了专业音乐作曲和各方面的音乐工作,使戏曲音乐出现了一个新阶段——从此,戏曲音乐各方面的创造进入到自觉地阶段,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近四十年来,浙江的戏曲音乐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音乐的材、质上的提高、丰富

1.净化、美化声响和音响、音质,并使之规格化。如:以“十二(平均)律”为趋定的要求,律音准、调整并确定调高、节拍、速度;定乐谱;净化、美化唱者和演奏者的声响、音响和音色;调整并提高唱者和演奏者各方面的技巧等。

2.丰富和扩大戏曲音乐的材料及表现手段和手法。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新”材料,包括本种本类以外的戏曲音乐的材料、戏曲音乐以外的音乐材料,以至民族音乐以外的音乐材料;一方面是“新”体式,如声乐上对唱、合唱、幕后唱等,器乐上独奏、合奏等手段,前奏、间奏具有特定描写性的器乐曲及各种转调、各种乐式、乐体的运用等;以及乐队的建设(包括“外来”乐器的引用)。

音乐材质上的变化,总的说是使古朴趋于华丽,简单趋于繁复;规定性代替随意性,确定性代替可变性。

(二)强化本类本种本路音乐特色

这在近四十年“‘剧种’论”影响下,成为普遍的倾向,可说用了所有能做到的做法,大致有两种情形:

1.认识本类本种的结构特点,自觉地扩大运用。如对唱调的浓缩和扩展;对“大、小嗓”的合理安排;对各种帮腔、各种“叠板”的功能,对“海底翻”“甩清板”,对器乐散声、调弦的效能等作自觉地运用;对“犯调”“反调”的扩大、编作;从而编作“新板式”“新伴奏”“新器乐牌子”等。在与新材料引进结合的情况下试编写新唱调。

2.强化、执守本路某派的形态特点。常见有两者:一是避免与他路他种雷同以“保持”本路本种的特点,包括同一种不同路之间在使用同一唱调时相互执守某些形态上(节拍或具体旋律片断上)的差异,互视为特点而互斥;一是更常见而明显的,即“学‘流派’,一丝不走样”。

以上两种情形,都是为了强化戏曲音乐的特色、特点,而趋向却相反。前者,在进行过程中会发现戏曲音乐中诸种类有很多可通之处,会吸收他路他种以致他类融入自身之中;后者则反之。在实践中,前者费力;后者易显。两种情形的做法,在近四十年内,都取得了很多的收效。前者,有许多由“新文艺工作者”创造的“新做法”已普遍接受、推广用之,成为“传统音乐”;后者,对某些“剧种”(如“越剧”)地域的扩大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力图使每一部剧作的音乐成品

近四十年来,戏曲音乐活动在尊重戏曲音乐唱调通用性的基础上,同时致力于对每一部剧作的音乐创作和演出上的特定性。这一项不能代替前两项,而前两项——音乐材质的提高丰富、音乐特色的强化发挥,必须通过每一部剧作的演出才得以具体体现。音乐家们与演员们会同,在全剧构思、每出(场)设计,按剧情需要、气氛烘染和人物性格刻画,在使用各种音乐手段、材料及程式、功能,着意于每一剧作、人物的音乐意境、造型和音乐形象的创造。

近四十年来,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又有理论上的探讨,戏曲音乐有了巨大的变化和进展。浙江各类戏曲音乐中都涌现了许多出色的人才和成功的作品(具体见书中各篇)。

民族戏剧及其戏曲音乐,在浙江,源远流长,八九百年,绵延蕃生至今。

浙江的民族戏剧及其戏曲音乐在我国民族戏剧及其戏曲音乐宝库中有它自己的地位,也将传流、发展,长存永远,在我国文艺、戏剧、戏曲音乐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附]

浙江话语音声韵

浙江话属吴语音系,全省各地语音具有共同的特征,亦存在着差异。大致述说如下:

表7 浙江话声母表⑮

(一)声母(本节用传统“三十六字母”⑯,并附宽式“国际音标”。)

1.各地声母大多相同,有28至30个。

2.完整地保存清浊相对的古全浊声母:浊塞母“并”[b‘]、“定”[d‘]、“群”[g‘],浊塞擦母“从”[dz‘]、“床”[dʑ‘]和浊擦母“奉”[v]、“邪”[z]、“禅”[ʑ]、“匣”[ɦ]。

3.无卷舌(翘舌)声母。

4.古半齿闪音“日”[R]母读清或浊舌尖前音古齿头“心”[S]母或“邪”[Z]母。

5.“泥”[n]、“娘”[ȵ]两母分读。“泥”母拼开合二呼洪音,如奶[na],奴[nu];“娘”母拼齐撮二呼细音,如:尼[ȵi],女[ȵy]。

6.除杭州等少数地区外,尚有尖团之分。保存古齿头音“精”系各母细音[-i][-y],读舌尖前“尖音”,如:将[tsia

猜你喜欢
高腔绍兴浙江
绍兴
Mother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绍兴大闯关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岳西高腔的发展历史述略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人文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