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林
(安徽省岳西县岳西高腔传承中心 安徽 安庆 246600)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王翰林
(安徽省岳西县岳西高腔传承中心 安徽 安庆 246600)
岳西高腔作为曾经风靡当代的青阳腔的主要支流,被戏曲专家称为戏曲界的“活化石”。在现在社会的快速更替下,流行音乐占据市场,传统戏曲文化被淡化,这使岳西高腔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挑战。如今,岳西高腔应该重视戏曲人才的培养、与政府一起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创新艺术形式,这样才会经久不衰。
岳西高腔;传承;发展
岳西高腔属岳西县地方稀有剧种,是单一腔剧种,是明代在安徽形成并风靡全国的第一代声腔——青阳腔的遗脉,至今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始终沿袭传统风格,古风古韵犹存。传入岳西后,活跃于民众之中,人们围鼓坐唱,是乡村主要演唱形式。最终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岳西高腔,其间经历了兴衰,但最终发扬传承下来。岳西高腔的曲牌,唱腔及表演方式自成体系,“唱、帮、打”浑然一体,一唱众和,锣鼓伴奏,风格独特。在中国戏剧学、民俗学等学术研究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戏曲专家称为戏曲界的“活化石”。其剧目分为喜曲和正戏,唱腔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滚调。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岳西高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缺少专业表演人才。目前,岳西高腔的传承人屈指可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只有王琦福和蒋小送,并且他们年岁已大。对于岳西高腔的演唱者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民间班社;另一类是岳西高腔传承中心的专业人才。岳西高腔是黄梅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在建国初期,戏曲不景气时,政府将岳西高腔社与岳西黄梅戏社合并,导致很多专业的岳西高腔演员转而学习其他戏曲,从此岳西高腔演唱者越来越少。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音乐以它简单的旋律,动人的歌词,让大众普遍接受。对比之下,岳西高腔的曲牌和唱腔没有流行音乐容易让人接受,所以流行音乐迅速占领音乐市场,岳西高腔的学习者极度缺乏,戏曲的发展不断遇到危机。
岳西高腔最初是爱好唱高腔戏曲的人员自发在一起表演,然后形成了民间班社。由于是戏曲爱好者自发的组织,所以专业性不强,阻碍了人才的形成。后来发展到化妆登台表演,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但社团功利性太强,没有对戏曲人员进行培养。近年来,虽然岳西高腔的两位国家级传承人王琦福和蒋小送在培养人才,传承岳西高腔,但他们的力量有限。加之政府部门的不重视,没有出台相关的鼓励人才政策,使岳西高腔优秀的表演人才严重缺失。
(二)政府对岳西高腔的宣传力度不足。文化的传播单单依靠个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政府的宣传帮助,扩展传播范围。岳西高腔的发源地岳西县现代化发展不足,阻碍了岳西高腔戏曲文化向外的传播。并且岳西高腔属于岳西县地方稀有剧种,由于现代化社会的进步,流行音乐的冲击,甚至许多岳西本地人都不知道有岳西高腔的存在,也就更难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
(一)培养表演人才,建立培训机构。政府要出台相关的岳西高腔优秀表演人员鼓励政策,提高戏曲爱好者对岳西高腔的学习热情,调动民间岳西高腔艺人的积极性,主动提高专业素养和艺术水平。定期开展岳西高腔专业培训,建立岳西高腔专业性院校,培养专业性人才。对民间班社和剧团进行资金上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演出环境,增添乐器设备,对岳西高腔的发展和传承起到推动作用。
(二)加大岳西高腔的宣传力度。首先要让人们了解岳西高腔,研究宣传岳西高腔的历史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岳西高腔的艺术文化价值。政府部门可以成立岳西高腔文化研究中心,还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岳西高腔专业课,让学生们从小开始了解优秀的戏曲文化、传承经典戏曲文化,让岳西高腔走入学校,走进学生生活,将传统高腔艺术作为学生音乐素养进行培养。另外,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宣传岳西高腔戏曲文化,在多媒体平台上建立岳西高腔官方网站,设立专人进行管理,宣传岳西高腔戏曲文化,扩大岳西高腔的社会影响力。
岳西高腔已走过漫长岁月,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经历了跌宕起伏,最终以它独特优美的唱腔、传统的经典曲目,流传至今,深受大众的喜爱和追捧。近年来,岳西高腔不断改进创新,艺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被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其历史价值。研究岳西高腔的文化价值,将它发扬光大。
[1]崔安西,王同元.中国岳西高腔剧目集成[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
[2]张艳.岳西高腔“变中”求存[J].铜陵学院报,2012(2).
[3]王夔,丁亚琼.黄梅戏民间班社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民族艺术研究,2011(4).
J825
A
1007-0125(2017)09-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