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都匀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都匀 558000)
在日常学习中,由于学生学习认识,学习习惯,解题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发生困难,继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与学习目标差距越来越大,慢慢地就会从学习略有障碍走向学习困难。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困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人就此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深入的实践和探讨:
学困生的特点之一就是对自己认识不够,总找不到自我反省的机会,少与人沟通,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异实施教学,把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给学困生提供适宜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目标,并且尽可能地提供可使学困生达到目标的适合的活动方法与条件,始终把活动重点放在提高学困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上.在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使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已能够成功,也必将成功,加强责任意识,最终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主动把课堂当作追求梦想的地方,真正意识到在课堂中能更好地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过程,也是学科精神、创新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有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困难,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序地实施以“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教学内容,注重学困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首先,采用“读、思、问、记”的形式指导学困生预习教材,着重训练学困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过程,并对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疑问进行思考,理顺知识关系,逐步使学困生能够联想、迁移到相应的知识,记下疑难部分。其次,调动学困生的多种感官,让学困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注重课本,活化概念,强化板书及演示实验,让学困生看到所学知识的“身影”;,挖掘和拓展教材中所蕴含的大量具有创造性的素材,给例题注入现时生活的内容,加强学科方法渗透,构建互动空间,增强合作意识,让学困生听到教者的心语及同学的问答;在课堂评析中,精选习题,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强化解题规范,让学困生用心体会所学的知识;精讲巧结,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创设观察的情景,让学困生有机会通过思考开口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及学习过程的体会;围绕重点,紧扣教材,迁移延伸,逐次深入,课后布置创新作业,让学困生亲自拿笔写出课本的要点及自己的感受或创新思维的见解;最后,教给学困生知识结构,养成勤于思考,注意积累,独立做好小结,及时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并弄清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应用。
课堂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加强学困生的解题教学呢,首先,对课本例题采用“一看,二议,三评,四挖”的教学思路。看清题目,能从题目的条件和求解的结论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用于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结构,确定具体的解题行动方向,并让学困生有机会通过多个对比交流,选取其中简捷的解题途径,让学困生真正经历解题的全过程,然后,师生一起对解题进行反思,加强探求解题方向及解题策略,学会怎样进行学习思维,怎么运用知识进行思考解题。其次,通过“一空多填,一式多变,一题多词,一题多解”等形式精选典型综合的习题,做到课课检测,节节验收,章章测试的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困生的创造想象能力,着重强化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中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让学困生愿解题、会解题、乐解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鱼之术”。因此,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独立学习,和同学、教师一起讨论,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相互交往,互相沟通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使学困生积极参与动脑,动口,动眼,动手的学习活动,这样学困生就会慢慢形成在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中创造出新的信息。
总之,作为教师,要切实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从教学要求、内容、方案、手段、考核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废除一切不利身心发展、禁锢思想、泯灭智慧的陈旧观念和种种束缚,努力开启学困生智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潜能,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