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八中学 吉林吉林 132011)
引言
目前人们尚未对“专门学校”达成一个普遍接受的明确定义。我们理解的“专门学校”是针对有“教育失败危险”的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机构。有“教育失败危险”的未成年人是指人们所说的“问题少年”。这些“问题少年”的心理普遍存在问题,已经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他们迫切地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和救助。
[案例]曲××,小名“丫头”,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入学时状态:梳着“爆炸头”、打扮很另类。心思缜密,社会习气重,讲义气,抽烟、喝酒、打群架、早恋、撒谎等不良习气在她身上全都体现。她的爸爸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在朋友圈子中也有一定的威望。爸爸妈妈对她寄予的希望很大,希望她能考上大学,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但她做不好,也做不到。于是,她就变着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坏,好让父母放弃自己。在她倔强的性格后面隐藏着一颗强烈的自卑心。
“丫头”在班级时常地搞点小事出来,然后她再出来平事。她的周围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那些不同心态的孩子:想借她的势力求得保护的、畏惧她的名气而小心巴结的、性情相投想与她结交的、不耻她的行为但又很好奇的......这一切让我对这个名叫“丫头”的女孩子不得不“另眼相看”了。
在一次处理班内女生发生的冲突事情中,我了解到的情况让我震惊了,原来她一直在操纵班内的几个女生,常常欺负弱者,抢零食、硬借钱,稍有不从就拳脚相加,所有的人都迫于她的“淫威”敢怒不敢言,而她从不亲自参与,但同学们都知道,她才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这个孩子的心机如此之深让我始料未及,也让我反思出我工作的盲点:不要过于轻信“问题孩子”的表相,要多深入了解她们的症结和转变。我让她参与对这起打仗事情的处理,并一起分析这桩“校园暴力”事件的后果和危害,这种行为看似小事,实则违法,是现在重点打击的“校园暴力”现象之一。打人者原本以为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般批评等着她们,没想到我给她们讲的是人性、是法、是尊重和原谅,她们感到了自己的无知、感到了后悔。其实,“丫头”很敏感,她已经知道我了解了事情的始末,虽然很感激我没有拆穿她,但她怀疑我一定会把她作为一个“坏学生”看待,于是,对我产生了戒备。这类孩子在转化的过程中,多疑是她们最大的心理障碍。为了消除她的心理障碍,我有意无意地常找她唠唠家常,鼓励她给自己定一个可以达成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她告诉我,她最大的心愿是想学美容美发,自食其力,可她无法和父母沟通。我告诉她其实她真的很懂事,想法也很实际,只是现在的年纪太小,父母也是出于爱和责任无法认同她的想法。并说:“你的个性与我很相似,你倒像是我的女儿。”那段时间我明显地感觉到了她的变化。
有一天,同学悄悄告诉我说:“丫头”姐要自杀,已经吃了药。当我看到脸色苍白、面无血色的她时,关切询问她是不是病了,要带她去医院。她笑笑说没事,只是连续几天没吃东西,可能是饿的。我买来了面条送到她手上,她的眼里含着泪花。我意识到她一定出问题了。下午,我收到了她的对话本,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她的迷茫和无助。原来好面子的父亲因朋友孩子的出息而使自己相形见绌,便把一切都责任都归于妈妈,在父亲的吵骂声和妈妈自责的哭声中,她再一次绝望了,在父母的眼中根本看不到她的转变,不管她多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她带给父母的只有屈辱。于是,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生命,让父母再要一个孩子,为父母争光。孩子的这种想法和父母的态度有直接的关系,不管她同意与否,我必须得与她的父母谈一谈了。这一次,她没有拒绝,但要求我不要把她想自杀的事告诉她父母,可是我没有理由隐瞒真象。征得孩子的同意,父母看了孩子的日记,从那强忍泪水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父母的自责。在家长的千恩万谢中,我指点他们要与孩子多沟通,倾听她的想法,肯定她的进步,帮助她改变自己。试想,天下哪个父母能忍心舍弃自己的孩子呢?她们也是恨铁不成钢啊!当着孩子的面,爸爸、妈妈承认了自己的专制,并做了检讨。孩子也承认了自己的的鲁莽,让爸爸妈妈担心了,并请求爸爸妈妈原谅。我也及时的送上一句:“不论怎样,你依然是爸爸妈妈手心里的宝”。她笑了。
如今,“丫头”带着梦想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职业了。她在给我的信息中说:“老师,我永远忘不了您对我的教育和帮助,等我做出点成绩后,我一定第一个去看您,希望您还记得‘丫头’这个人”。我又怎会忘记这样一个女孩,一个折了翅膀又飞起来的天使……
[反思]有些家长总是将自己人生的未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子女身上,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生命和社会价值的延续,向他们提出了许多近乎苛责的要求,这使得孩子过早地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对这类学生的补偿策略就是进行目标补偿,注意调整、降低原先脱离实际的“目标”,把他们的目标定在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水平上,同时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能看到努力的结果和成绩。
补偿措施:(1)制定短期目标,让她看到努力的结果,增加自信心。(2)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教育方式,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增加她的被认可度。(3)帮她确定今后的奋斗目标,体验成功的幸福感。减轻心里压力的她已不再自卑,目前她已毕业,用心经营自己的美发店,这也是她一直的心愿。家长看到她的努力也很欣慰。